中国科幻影视作品应该如何讲好「中国故事」?

每次提起科幻影视的时候,观众问的最多的关键词是“特效”。

首先,中国特效在这十年的发展中,已经取得了很大的成绩,很多国内外的大片都有我们中国特效团队的身影,甚至很多国内的超级大片已经几乎没有外国特效团队了。所以请大家放心,特效这个行业的技术解决方案,中国现在挺好的。

说回到科幻。“科幻”这个概念本身是舶来文化,西方拍科幻片时间长了,开始有了许多分类,赛博朋克、蒸汽朋克、太空歌剧、废土等各种各样的类型,中国观众在看科幻作品时,很多时候很喜欢这些外部形态,很多很专业的观众也会对这些科幻类型如数家珍。

在中国,科幻是比较少被触碰的大类型,这次电视剧《三体》确实是在探索,是在探索一条由中国特色的科幻之路。对我们来说,拍中国科幻,首先要思考的是怎么能让中国观众相信中国科幻,寻找中国式的代入感是最重要的。

在西方很多科幻小说是在写历史,比如著名《基地》用科幻的角度在写罗马帝国衰亡,比如《沙丘》与欧洲中世纪的关系。另外蒸汽朋克也是科幻的角度在描写蒸汽时代,赛博朋克与西方现代文明的密不可分的关系等等,很多科幻小说都用自己的方法再描述自己民族的世界观、价值观,这些对应的文化内容对于西方观众是非常熟悉的,进入到血液,进入到基因。就像中国人对武侠的自然理解,对中国神话的自然理解,很多时候不需要过多解释,和我们的历史已经融为一体。科幻只是讲述故事的手段,你要表达什么?文化价值是什么?现实意义是什么?

我觉得,科幻在国内的落地,必须要跟中国几千年的文明结合,要和中国人现实生活结合,要有中国自己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要用我们的态度与价值观去表现对于未来的看法。

在《三体》这部剧中,我们可以看到当地球人面对宇宙级灾难的时候,事关全人类的生存与发展的紧要关头,中国的解决方案是什么。就像《流浪地球》“要带着家去流浪”这个设想深刻反馈了于中国人对家的概念,而史强、汪淼的选择,也是反应了中国人在面对困难时候愿意同舟共济、愿意团结一心的精神。这是一种中国式的解法,我们在这部剧中希望能够强烈地表达出“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让世界都更直观地看到这种解法。

我在《三体》剧组的第一个筹备会的时,就和剧组所有人说,请大家暂时忘掉我们是来拍最伟大的科幻作品的,我们就是做现实主义题材的,只有脚踩在中国的现实土地上,才有可能让观众找到共鸣,千万不要被“科幻”这两个字迷住了双眼,也千万不要轻易的使用那些赛博朋克、蒸汽朋克、太空歌剧等这些西方科幻的类型外衣。如果中国人做科幻也照搬着西方科幻的各种华丽的被人熟知的“外衣”,我个人觉得很难走得通。我们还是要找到自己的方法,说自己的话,要传递中国人的价值理念,要表达我们自己的思想感情。中国人有自己的历史、价值观,包括我们有对未来的思考、对科技的思考——这可能是我们做科幻的一个最原始的出发点。

很长一段时间,中国的创作者都在寻找科幻在中国文化中的位置以及现实意义。这样来看,《三体》的诞生适逢其时。它既慷慨地表达和展示了人性中美好、光荣、伟大的一面,也展示了人类因为贪婪造成的环境污染、森林砍伐等恶的一面。只有当一个国家的科技发展到一定程度、并且在我们这些普通人的生活中产生广泛、深远的影响时,我们才会去深层次地思考,科技给人带来的利弊。

刘慈欣在写《三体》时的原发点是建立在十五个思想实验之上的, 是有着完整的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的,科幻外衣里面包含的内核很重要。

我们在读完《三体》小说时所受到的震撼并不是来自于某种形式,而是小说所传递的那些世界观、价值观引起了我们深深的反思,甚至会改变我们自己的世界观、价值观。我们在这本书里得到了很多精神力量,并且对我们的现实也有很大的关照。像这样的科幻作品如果能越来越多,那么我们一定就有了自己的科幻文化自信。

也许有一天,当我们谈起科幻影视时,观众的第一反应不只是“特效”,

也许有一天,我们也会创造出属于我们自己的科幻流派。

本来就没有路,走的人多了就成了路。

来源:知乎 www.zhihu.com

作者:杨磊电影梦飞龙

【知乎日报】千万用户的选择,做朋友圈里的新鲜事分享大牛。
点击下载

此问题还有 8 个回答,查看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