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友们过年好,我是邓超,首先给各位拜个年,祝大家兔年大吉一赢到底。
我其实是最没资格“评价”《中国乒乓之绝地反击》这部电影的人,因为电影拍完上映了,就得交给观众去评价了,但我还是很忐忑,所以想先说两句。
我和老俞大概是在2017年接到这个项目,在此之前我们都已经听说过要拍这个题材了,当时觉得挺好,因为我们俩都是体育迷,很期待不远的将来能有一部好看的关于中国乒乓的电影横空出世,希望这部电影能给大家注入新的能量,因为体育运动是会让人热血沸腾的,而体育电影是可以给人传递勇气的。
必须承认,在乒乓球这个领域,我是个只会看热闹的外行,但老俞比我懂,不光懂,他还爱研究。所以当我还在发愁该怎么拍这个电影的时候,他已经去翻阅了大量的资料,发动他的人脉资源联系了所有能联系的体育界的朋友,希望能为我们之后的工作提供宝贵的意见和建议。
我们接受这个项目前,剧本已经几次易稿,我记得最开始那一稿的故事是虚构的。虚构有虚构的好处,就可能更戏剧化,更天马行空一点,但总觉得缺了点儿什么。那会儿老俞就提到了一点,说中国乒乓的历史有那么多精彩的故事,是不是我们可以找到其中一个故事来支撑这个剧本,刚好,老俞是一个乒乓球迷,他当年就是95年世乒赛的热血观众,他给我形容在宿舍里,他的舍友站在转播的电视机旁边,大喊“下网”,对手就真的下网,喊“出界”,对方就真的出界,他们欢呼的声音都要掀翻屋顶。我一听就觉得这太对了,这就是我们要的公共记忆,“中国男乒在家门口夺冠,在国人的欢呼声中从低谷重新回到巅峰”,如果以这个故事为背景来创作会不会比较好看,因为它本身就自带戏剧性。我们提出了这个设想给项目团队,后来我再拿到剧本的时候,看到的就是现在这个故事了。
剧本OK了,但那会儿我们其实还没决定要不要做,当时我们嘴上不说,其实心里都在打鼓。现在回头想想,其实当时做和不做的理由都很充足,且都是同一个——这可是国球啊!!!
最后我们还是决定接下这个挑战,因为如果做了就有机会再往前走一步,不做,我们俩就永远停在原地了。而且这些年我们俩面对的共同课题就是要不要面对房间里的大象,我们要不要去解决一些痛。中国乒乓有今天这样的成绩就是因为当年那些人面对挫折没有停下脚步,我们俩要是怂了,那我们真不配拍这个电影。
我们尽力去学去拍了,就像片子里他们那样,胶水不行,就去研究;技术不行,咱们出国学。我们俩不懂摄影,那就学;不懂怎么呈现赛事,就学,只要我们是在运转起来的,就一定会比昨天的自己好一点。所以拍这部片子融入了我们对乒乓球的热爱、对体育精神的理解、对生活的感受,然后用我们全部的真诚去把这些东西讲成一个故事,也希望大家听了这个故事之后和我们有同样的感受,但这个我们不能强求,无论大家怎么看我们,我们都不会停止继续努力。
就先说到这儿吧,希望有更多人来影院看《中国乒乓之绝地反击》,我也在这儿等着跟大家交流。如果有人看完电影也感受到了澎湃与热血,那我们的努力就算没白费。
等待各位!新年快乐!
来源:知乎 www.zhihu.com
作者:电影中国乒乓
【知乎日报】千万用户的选择,做朋友圈里的新鲜事分享大牛。
点击下载
此问题还有 132 个回答,查看全部。
延伸阅读:
电影《中国乒乓之绝地反击》有哪些吸引人的看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