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冷的北京冬夜,补一片雪花
根据气象记录,2022年2月的北京正经历一个湿冷的冬天,全国平均降水量为60年来同期最多。对于2月4日晚上开幕的冬奥会来说,这种湿冷似乎是个好事,更多的雨雪给坐在家中观看这场盛事的人们增加了不少冬季氛围。
但对于一群在鸟巢的根根钢筋枝桠间穿梭的技术人员来说,连续数日较常年低了4度的天气,显然给他们的工作带来更多挑战——他们来自一家杭州的专精特新企业罗莱迪思,负责为开幕式的鸟巢体育场馆“造光”。
罗莱迪思的核心业务是提供城市智慧照明整体解决方案,尤其是复杂场景的光照方案。拿下冬奥鸟巢场馆的照明任务后,前端的工程师发现,要实现让观众更舒适的光环境,他们要解决三个技术难题:一个是复杂环境下,既保证人眼的舒适度,又要解决颜色的均匀度;二是人在行走时的视觉效果,让灯光在移动状态下也能保持颜色均匀不刺眼;三则是整个鸟巢在航拍状态下的曝光问题——要“在180度范围里实现0曝光” 。
他们的任务就是要给开幕式带来一个完美的夜晚。所以调试也只能在夜晚进行。
感觉更冷了。
不过现场的工程师们事实上已经习惯了这样的环境,更多时候,让他们揪心的并非天气:
越是重要的会议和活动,灯光调试的时间窗口越短,容错空间越少,而调试是个非常依靠协同合作的工作——前线的工程师手脚勤快,但许多光学的问题、算法的问题,需要在大后方的后端研发专家们远程指导给出解决方法。
然而,过往很长一段时间,这种联系是充满不确定性的——有的时候,在钢筋水泥上爬来爬去的工程师,甚至只能靠即时通讯软件去尝试寻找后端的同事。因为无法全员在线,没办法快速拉通多个协同部门,也没办法实时演示光的现场效果,空留悬在高空的工程师拿着电话在寒夜里陷入尴尬。宝贵的时间就这样浪费了。
对于鸟巢的项目来说,这样的沟通变得更加频繁。但这次大家不用大眼瞪小眼了,沟通有了更强的稳定性——作为这家公司数字化改造的一部分,罗莱迪思给全员“装备”了更先进的在线会议武器。
为了解决其中航拍曝光的问题,罗莱迪思的前后端员工在钉钉上开了超过10次远程的会议。“花了5天时间,最终定制开发出了一个加高加密的蜂窝防眩技术,满足摄像机在不同方位多角度的拍摄,既能很好地透光又不会出现曝光。”技术服务负责人吴经理说。鸟巢的三个难题都在一次次会议中完美解决。
而除了为鸟巢整体制造最舒服的红,开幕式令人赞叹的”雪花升起“点燃方式里的那一片片雪花,也由罗莱迪思来提供光亮。项目组收到的任务是,在“雪花”上把每个国家的名字从各个角度都能均匀地照亮。这需要通过现场的勘察和远程的协同实现,项目在钉钉上拉起一个攻坚小分队,直接在项目群里发起视频会议,一次次远程对方案反复讨论后,由前端负责现场的设计和模拟,后端负责制作对应的灯具,最终在这个复杂灯光场景下把握住了精确的色温。
当开幕式的火炬在雪花里升起时,许多人形容这是一场“中国式浪漫”,感叹这场开幕式是一场优雅的开幕式——
就像那恰到好处的红,和发着温柔亮光的雪花一样。
“掏出手机对方安保人员都会全程盯着你”
我在杭州拱墅区的总部见到了罗莱迪思的创始人王忠泉。18年前的他对传统的照明行业有了一些新想法,于是在2004年创办了罗莱迪思,希望做成一家全球品牌。18年后这家公司已经排名全国前列,并在这一年成了一家专精特新小巨人。
罗莱迪思有个很有诗意的slogan:用光温暖世界每一个角落。
有时候还是有不少人会把这家公司说成是“卖灯的”,而这让王忠泉很在意,因为这会让一个人立刻失去对“光”的想象力——建筑、城市和生活在其间的人们可以因它连结,整个人类的文化、艺术和科技同样可以被它连接到一起。
光是我们这个世界的根基之一,而人类科技发展的历史,几乎就是一部人类不断理解和认知光的本质、并尝试按照自己的意愿处理光的历史。但光显然也不是人人皆可得的。“中国照明产业链是全球最大的制造中心,全球60%—70%照明产品在中国制造,但品牌维度上来说中国一直是全球化照明品牌比较薄弱的那一环。”王忠泉说。“这可能跟照明发展史密不可分,因为照明原先核心技术都是从欧美那边先发明的,中国公司起初在海外市场是给他们做代工为主。”
面对欧美的百年企业们,一家年轻的中国公司从一开始就想做一个国际品牌,似乎有些天方夜谭。而且,这些早早完成了全球化发展的企业,也处处提防,甚至并不怎么尊重后起的中国公司。
法兰克福照明展是全球最大的照明展,“我们最初去法兰克福展的时候,哪怕只是掏出手机对方安保人员都会全程盯着你。如果说你拍照他立马让你删掉。因为他认为你会去模仿它抄它。”王忠泉回忆。
这是一个中国制造业从业者都不陌生的故事,而罗莱迪思接下来也是一段漫长的学习和飞速成长过程。“我们还是坚持要做我们自己的东西,要布局技术。”王忠泉说。而中国近十几年的基础设施建设突飞猛进带来的需求,给罗莱迪思提供了快速进步的机会。
一个重要的转折发生在2015年的意大利米兰,在那里举办的世博会,中国第一次要自己搭建世博馆,而提出的要求是,照明要全部国产化。罗莱迪思抓住了这次机会。
米兰世博会中国馆是一个以农耕文化为主题的建筑,外形典雅而大方,夜晚透出的温润黄光,让人想到“希望的田野,生命的源泉”和中国悠久的历史。这次搭建和展出完毕后,罗莱迪思的工程师和技术人员信心大增。他们和中国的众多同行者们一样,进入了一个技术自力的阶段。
罗莱迪思开始加大在研发上的布局和投入。“目前我们已经有三个研发中心,一个是灯具创新研发中心,在临平的制造基地;一个智慧研究院在总部这边的办公室,它偏向于智慧城市,团队成员基本都是互联网公司、IT公司过来的;还有一个负责文旅产品的广州研发中心。”
同时发生的,是照明行业客户需求的巨变,物联网逐渐成为主角,而不再只是简单的照明这件事。相比于市政设施较为陈旧的欧美城市,中国新兴的城市设施给了基于物联网的照明技术最大的练兵场。
“从入口上来说,灯杆上有两个非常核心的技术,一个是智慧网关,还有一个是软件平台。智慧网关里有大量的运算,在平台上通过软件计算让它呈现出来,提升城市的治理水平,这个是两个比较核心的技术。”
而应用了这些技术的产品开始局部领先其他对手,包括那些曾处处提防中国工程师的外国品牌。“两个月前我们又去了法兰克福照明展。现在(被处处提防)这个问题已经不复存在了,他们也会来我们馆来拍一些新的技术性的东西,我们也可以到它那儿去学习去拍一些他们的产品,互相之间多了一份尊重。”罗莱迪思手中诸如美国波特兰市政厅等海外客户项目也多了起来。
各个系统串起来,数字化就活了
“这个时代是百年一遇大变局的时代,在这个时代是我们脱颖而出的机会。”像很多专精特新企业的企业家一样,王忠泉也感念时代的机遇。
但这显然不是故事全貌,从这家公司的角度来看,能抓到这些机遇,完成另一种“弯道超车”的故事,其中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它展示出来的对新技术和新可能性的敏锐捕捉。而最新的一个例子是它对自己的数字化改造。
这家向“光+物联网”转型的公司,早早就开始搭建一系列的数字化系统。据罗莱迪思CIO杨建飞介绍,他们搭建了4个主要的平台,包括OT物联网平台,用来实现生产设备自动化和数据的互联互通、IT信息系统平台用来管理业务运作与流程优化、ET工程技术平台用来管理工艺设计与改进,以及AI数据中台跟智能中台,实现前台数据可视的应用。
对于物联网时代的照明企业,对数字化的嗅觉已经在直接带来竞争优势。“我们这个行业有一个大的特点,做定制开发的需求很多,又因为项目现场环境不同所以解决方案也不同,整个环节对售前技术能力和中台设计和交互制造的能力非常看重,因此快速反应能力是非常重要的。”
这些已经搭建的系统都旨在为更好的协同和更快的反应服务。杨建飞表示,他们希望通过选配,包括售前、合同、涉及、下单、计划、交付等来形成一个完整的数据传递链,帮助形成更好的解决方案。
但如何让这些系统里的信息和数据更好地流转起来,还差那最后一块拼图。2021年,罗莱迪思开始使用钉钉。这让它的各个系统可以打通,有了一个将它们串起来的线。
“以前生产线员工受限于系统的账号数,很多企业都是这样,沟通用私人的即时通讯软件,很多核心文档会满天飞。用钉钉后第一全员在线,找人沟通协同都没有障碍了,用这一个入口,所有待办、所有流程会有流程推送。”杨建飞形容,这就是一个容器,把各个数字化系统打通。
已有的系统开始进一步盘活,过往漫长的制造链路也增加了实时处置的能力。比如,在它的智能工厂,罗莱迪思自建了一套“未来工厂”Mes系统,用来数字化管理每个落地项目。Mes系统里有一个专门用于质量管理的安灯系统,打通了钉钉机器人。当一个地方发生问题时,可以自动地推送到钉钉群,通知对应的人员。随着事件升级,还可以加入更多的人来处理,及时掌握交付环节中的风险,确保项目进度。
11月的全国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大会公布的数据显示,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中小企业发展迅速,累计培育了8997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6万多家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而纵观这些公司的成长,往往都源自它们对新机会的敏锐和更灵活的身形,其中,更早的捕捉数字化的潜力也是共性之一。像钉钉这样藏在幕后的数字化工具给这些企业的快速成长提供了更多武器。
明年9月即将在杭州举办的亚运会,坐镇“主场”的罗莱迪思又承担了多个“造光”任务,从今年7月开始的各个项目已经进入交付和维保阶段,现场的工程师和后方的技术研发之间,一场场钉钉会议又紧锣密鼓的开了起来。
“这次亚运会我们占比做到了50%,它得益于之前一步一个脚印的积累。这样这些机会节点来了以后才能去拥抱、去抓住。”王忠泉总结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