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智能化+电动化+用户思维优势,“外行人”华为为新能源产业带来了什么?

从消费电子跨到智能新能源,不是简单的芯片算法的复用,而是产业模式和消费习惯的变革。九月份,新能源汽车的零售渗透率正式超过三成,换言之,智能新能源已经成为当下消费者购车的“常规选项”,市场逐渐回到了最理性的竞争层。市场的井喷潮过后,品牌的竞争更像是一场头部玩家的角逐赛,只有真正依靠品牌影响力与价值认同感抢占用户心智,才能有一线生机。近日,华为终端BG CEO、智能汽车解决方案BU CEO余承东在接受媒体专访时,深度剖析了华为对于AITO品牌的赋能,在新能源SHIC ,AITO似乎已是跑出了截然不同的突围之路。

新造车品牌,取舍是门学问

汽车历经百年的发展,一直沿用主机厂+供应商的模式,主机厂负责车体、整个动力系统、电气化设备等的研发与生产制造,而诸如刹车系统、轮胎等零部件与各项配置,则通过外采供应商的零部件,最终生产制造出整车。

但到了新能源时代,产业模式一下被打破了。从内燃机到电机,不仅是能源形式的改变,更关键的,整车的生产变成可以采用“组装”的形式。玩过四驱车的都知道,要想在那小小的赛道上快过其他人,我们需要不断研发用哪个品牌的电机、哪个品牌的车壳甚至哪个品牌的传动轴。

因此,对于新造车品牌,哪些东西需要紧紧握在自己手里,研发的侧重点该如何选择,成为了一道深刻的命题。

余总在采访时直言:“在整个新能源赛道里面,华为不可能什么都做,我们的电池没有做,我们有一些领域是有分工的。但是我们在做华为擅长的领域,就是电动化、智能化这一部分,尤其智能化是华为带来的一个独特价值。”

术业有专攻,放在这里再合适不过,在华为与赛力斯强强联合打造的AITO品牌身上,我们可以看到华为把自身的芯片、软件、算法,包括系统云服务,AI集群训练等智能化核心牢牢抓在手里,不是做一个供应商,而是从车的研发立项就参与进来,从造车第一步就开始植入自己已经非常成熟的智能化技术,在业内算是开创了一个先河。

提华为的智能化,HarmonyOS生态是绝对避不开的。两大特点:拥有深度学习算法、多设备无缝互联。先说第一点,以空调举例,华为追求的智能不仅是用户靠语音来控制空调调到特定温度,而是设备根据室温、状态等多种条件自动调温。而第二点,则指的是生态内跨设备间拥有非常稳定的联系和数据传输方式,开发者只需要对APP进行一次开发即可多端部署。

正是有了这两项能力,AITO品牌旗下车型成为了业内首个实现全场景智慧互联的车型,补齐了移动出行的最后一环。一个简单的示例,当用户在手机端开始导航,进入车内登录同一个鸿蒙账号,导航可无缝流转至车机,下车还可自动流转回手机并切换为步行导航。在问界M7身上,更进一步实现了超级桌面的功能,手机、智慧屏的应用操作可以直接切换转移到车机,并调用车内硬件,这都是业内绝无仅有的用车智能体验。

这背后,华为在ICT领域的深厚积累是关键,所有的硬件、软件、算法均是自研的,如此一来,做多设备的软硬件匹配时几乎没有壁垒,成本更低,体验感也更好,放在汽车领域甚至给人一种摧枯拉朽的感觉。

华为的另一大核心技术优势点,便是电动化,问界M7即是采用HUAWEI DriveOne纯电驱增程平台,采用H15RT 1.5T四缸涡轮增压发动机,热效率高达41%,油电转换效率3.13kWh/L。车上搭载的40kWh动力电池组来自宁德时代,整车CLTC的纯电续航可达200公里以上,满油满电综合CLTC工况续航可达1220公里,百公里油耗更是低至5.8L。这一连串的数据背后,足以印证华为赋能AITO品牌,不仅仅带来了领先的智能设备,在最核心的动力系统上,同样做得相当出色。

深挖下来,AITO品牌更像是回到了传统燃油车时代大厂的造车模式,华为由内而外扮演好了中枢的角色。

打造智能新能源,用户思维是关键

在采访视频中,余总说到:“我们做消费电子,对用户体验的关注远远超过传统车厂。”在问界M7身上,我们不难看出华为的巧思所在。首先是空间,问界M7不仅采用了空间占用更少的麦弗逊前悬,并打造了6合1增程器动力总成,进而得到了更大的乘员舱空间利用率。在2820mm的轴距中,问界M7做出了2605mm的乘员舱空间,其中第三排的纵向空间达到808mm,座椅靠背角度最大也可以调整至33°。问界M7是把大六座的“大”定义的明明白白。

对于用户而言,“大”可不够,还得舒适。问界M7第二排带来了业内首个零重力座椅,所谓零重力,是指靠背、座垫、腿部的平均压强基本接近于0,也就能让身体达到极致的放松。而且问界M7为了不影响副驾驶乘坐,还可以通过横向滑轨让座椅向车辆中线移动,以获得更大的空间。当然,问界M7自然没有忘记,一系列复杂的调整,让用户只需按一个按键就可以搞定。

所以在视频里余总提到零重力座椅也是相当自豪:“零重力座椅这个概念提了很多年,还没有人把它商用,AITO问界M7是第一个把零重力座椅走向规模商用的。”

回到上文的动力参数,也同样是华为赋能智能纯电汽车的用户体验的一大思考。增程式混动,带来的是比燃油车更好的加速性能、更低的油耗、更好的平顺性,可以做到比燃油车好一倍的加速性能,并只有一半的油耗,甚至相比于插混,它凭借着全工况用电,在平顺性和极速性能也更具优势。

直接从余总对于用户实际使用工况的思考我们也可窥探一番,现阶段纯电车型充电的话第一是需要排队,第二充电可能需要半小时或一小时,问界既可以用电又可以用油,可以大大增加方便性,油箱相当于200度电,加上车里原来40度电,相当于240度电的续航里程。

凭借着打造完整解决方案的能力,华为将用户思维在智能新能源的制造中集中体现了出来,点多、面广。

总结:

智能新能源发展到今天,用户已经从被动购买到主动求购,他们既会像燃油车一样去对比外观、内饰、动力,更重要的是开始思考这个车能带给我什么样的新时代智能体验,够不够先进。也就是,刚需满足与智能猎奇二者缺一不可。

华为跨界来到智能新能源领域,,短短时间之内直接把业内的电动化和智能化往上提升了相当大的一个台阶,而且华为一直是在告诉用户,原来车机还可以这么玩,原来性能与效能不是两个矛盾体,原来大车也可以不难开。如果说智能化是它的优势领域,汽车方面的攻关则更像是企业拼搏精神的集中展现。

就像余总在视频中所说:“我们的愿景是通过我们的创造和创新科技让生活过得更简单、更方便、更舒适、更优雅、更好的生活体验。”于此而言,华为深度赋能AITO品牌,已是迈出了坚实的一大步。没有退路就是真正的胜利之路,在快速变革的智能新能源竞争中,只有挖好了足够深的技术护城河,或许才能拥有头部玩家的一席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