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 iPhone X 开始,每年我都会为新的 iPhone 写一篇操作指南,一晃已经到了 iPhone 14 系列。在过去的几年里,智能机的影像理念无论是大方向还是品牌的个性化都在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iPhone 自然也是如此。不过 iPhone 更为难得的是一种在变化和不变中的把控。
是的,不变。
在我看来,「不变」比「变化」更能考验一款产品对于影像技术发展的思考与判断。不过,这个问题我想留在最后再讨论。
相比评测,这篇操作指南我会更多分享我使用 iPhone 14 系列的创作经验。过去的一段时间里,我们使用 iPhone 14 系列拍摄了大量不同主题、不同风格的作品,其间也围绕今年的重要更新——4800 万像素——做了大量探索和尝试。
许多惊喜,当然也有一点问题。我们就先从 4800 万像素带来的第一个改变,50mm 开始。
(注:受平台上传图片大小限制,文章照片均经过压缩。)
延续的系统,新增的焦距
一个重要的逻辑是,当我们谈论手机摄影时,本质上应该把手机作为「相机」在讨论。换言之,无论是相机还是手机,当我们在拍摄时,指导我们的再也不是所谓的参数,而是摄影理念本身。
对于焦距的认知就是一个最好的例子。本质上任何的相机都是由机身和镜头两部分组成,其中镜头直接影响着你的取景范围。而取景范围意味着「拍摄题材的选择」。从 iPhone 11 Pro 系列升级为三颗镜头,之后 iPhone 的整个影像理念开始强调「系统性」。整个相机的理念重点是三颗镜头之间的协作。
但如果我们切换为「相机」的认知,目前的 iPhone 就可以理解为一套「定焦镜头组」。在 iPhone 13 Pro 系列上,这套定焦镜头组的焦距分别是 13mm、28mm、77mm。其中 13mm 更适合大风光以及夸张的人像,28mm 更适合日常记录以及街拍人文,77mm更适合人像肖像和压缩感的建筑等。
但却少了最为普及的 50mm 焦距。很多人购买相机定焦镜头时,第一颗镜头都会选择 50mm,我们看过的太多经典照片都是出自 50mm 镜头。而 50mm 焦距的缺失,会给我们的拍摄带来诸多不便。现在 iPhone 14 Pro 系列通过高像素裁切,让 50mm 重新回到整个焦距体系,所以虽然 iPhone 14 Pro 只有三个摄像头,但你的「定焦镜头组」又多了一个。
从我的使用经验来看,2× 等效 48 mm 的焦距虽是裁切,但完全不需要担心画质,可以放心使用。在以下场景中,我建议使用 2× 镜头拍摄:
1. 人像
对于标准人像,没有比 50mm 焦距区间更好的选择。尤其是今年的 iPhone 14 系列的 1× 从等效 26mm 变为现在的 24mm,不要小看 2mm 的差别,画面因此变「广」许多。这也让拍摄人物肖像有了更高的难度,所以当你想要明确的拍摄一张人像时,使用 2× 镜头拍摄无论是拍摄体验还是结果都会相对惬意。
2. 静物
静物最直接的代表就是美食,而 2× 可以让美食的观感更为端正,尤其是在拍摄特写时,1× 会让餐具变形,3× 又过于贴近很难拍摄到全景。而 2× 可以获得最好的均衡。
特别提示,如果想获得最好画质,直接点击取景框上的镜头切换按钮(0.5×、1×、2×、3×)来拍摄,可以获得对应的最高画质。不过,上述焦距选择思路只是从「获得最好画质」的角度出发。
但是最近有一件事对我本身的触动很大,这就是「易梦玲风格」。
我偶然看到一篇易梦玲自己对于氛围感影像的拍摄技巧的分享,她非常直接地提出她更喜欢使用 1.4× 或者 3.5× 这样的非整数倍数。原因也非常直接,数字裁切带来的模糊画质有一种独特的「胶片颗粒氛围」。
这也促使我思考自己长时间以来的摄影理念或者是摄影经验的分享。我意识到,影像技巧是建立在影像诉求的基础上。所以你会发现在这篇文章里,我不再强调「你一定要这样做」,而是展现一种操作逻辑,你可以从自己的诉求出发使用「逻辑」。比如,摄影风格。
摄影风格是 iPhone 近几年推出的重要功能。它允许你在拍摄前调整色温和色调。如果从纯粹的技术角度出发,色温是有「准确」一说,意味着色彩还原准确。不过从创作角度来说,色温也可以是一种创作手段。比如在自拍时使用摄影风格调整色温偏冷,就可以获得一张「冷白皮」自拍。
摄影风格是这几年来我最喜欢的 iPhone 软件更新之一。因为你可以按照自己的喜欢调整对比度以及画面的冷暖情况。我建议你可以多试试,找到自己的一个属于自己的风格,甚至很多时候拍摄后都不需要后期调整。这也是我前面所提到的「不变」,无论是摄影风格还是人像光效系统,你都能在新的 iPhone 上继续使用,而且往往它们都会变得更好。其实对于很多模式可以有一些逆向的使用思路,比如某种意义上 iPhone 的原相机也是可以美颜的。
我们都知道 iPhone 的人像模式中有「摄影室灯光」效果,会提亮并柔化人的面部。利用这一点,我们可以主动选择人像模式,打开摄影室灯光,调整光圈数值到最大(比如 ƒ/16),这样背景就不再虚化,但是面部依然有很好的肤色表现。
这样,我们就可以获得一张背景清晰、自带美颜效果的自拍。而且人像模式中提供了丰富的焦距选择,你可以选择 1×、2× 甚至是 3×,拍摄人像非常便利。我自己最常用的还是 2×,无论室内还是室外,无论是环境人像还是肖像都能获得很好的平衡。
既然说到人像模式,iPhone 14 Pro 系列的人像模式本身也有提升,从我们的拍摄结果来看,人像模式现在对于「焦平面」的理解更加透彻。说的直白一点,就是它对于画面前景的虚化更加自然、真实。需要在此说明的是,人像虚化的抠图并不是在平面上进行,iPhone 判断是的不同物体之间的空间距离。正确的虚化是指距离 iPhone 焦点同距离的平面是清晰的,如果物体并不是在一个焦平面,那么就应该是虚化。
比如下面的画面中,前景中的花卉就是典型的例子。
总的来说,今年的 iPhone 影像系统由于 50mm 的回归,让整个系统更加丰满,而对一些过往功能的升级或者再造,保持了拍摄体验的统一,你大可放心的延续你的拍摄习惯。
4800 万好,ProRAW 更好
在开始 4800 万像素之前,我认为你更先需要了解 RAW 格式以及苹果带来的延伸 ProRAW。其实 RAW 格式的概念今天对于任何一个摄影师,哪怕是刚刚入门的摄影爱好者都不陌生,它是今天数字摄影的重要基石,它甚至有一个中文名字就是「数字底片」。而 ProRAW 是苹果在 RAW 格式基础上的进阶。为了能够让你用好 ProRAW ,我决定在这里多花一点时间。
今天的数字摄影一个重要的变化就是用「光学传感器」来代替「化学胶片」。说出来有趣,其实这么多年过去了,从 1839 年到现在,相机的基本结构原理没有发生根本改变。你都可以总结为:镜头、不透光的暗箱以及记录光线的载体。记录光线的载体一直在发生着不同程度上的演化,而近代从胶片变为光学传感器可以说是整个摄影发明以来最大的一次变革。
光学传感器的本质逻辑是,把直接的光信号转换为数字信号,然后再把这些数字信号翻译成图像。而所谓的 RAW 格式照片,就是所有光信号转换为数字信号的「信息记录总和」。而我们在显示器上看到的所有照片,都是对「信息记录总和」的「转换翻译结果」,比如 JPG 格式。
既然是转换翻译就意味着「损耗」或者是「信息的过滤和压缩」,因为 RAW 格式对于 JPG 格式的一个重要优势在于,它包含着最多的信息,因此就有着最大的后期空间。这也解释了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这就是为什么同样的一个场景,不同手机不同相机拍摄的照片结果略有不同。
因为把数字底片翻译为照片的这个过程中,有着「翻译风格」,同样的一个红色,可能会被翻译为亮红色也可以翻译为橙红色。既然 RAW 格式有如此大的优势,为什么我们不直接使用 RAW 格式,还要使用 JPG 格式。因为 RAW 格式有两个注定无法普及的「缺点」。
1. 占据空间大
所有的信息,自然意味着更多的数据记录,iPhone 14 Pro 系列的 4800 万像素的 RAW 格式照片甚至是接近 100M(大多数情况在 70M 左右) ,是普通照片的 20 倍有余。
2. RAW 格式必须「翻译」才能够使用
占存储是小事,但是 RAW 格式的使用门槛就是实打实的。正如前面所说,它还有另一个名字叫做「数字底片」,而「底片」就意味着你必须后期调整并输出其它格式比如 JPG、PNG 等常见格式才能使用。这里你可能会说,我用 iPhone 拍摄的 RAW 格式照片不是可以直接分享社交网络。这其实是一种错觉,因为在你分享时 iPhone 实际上已经帮你「翻译」过了。而且其实如果不翻译,你甚至是无法查看 RAW 格式,因此你在相册里看到的 RAW 格式照片都是翻译的结果。
所以当你把 RAW 格式真正的导入到一些可以解读 RAW 格式的软件中时,你会发现照片的观感完全和你在 iPhone 上的预览不一致。不仅仅是 iPhone,所有相机的逻辑也是如此。相机拍摄时,即使选择 RAW 格式拍摄,你在相机上查看拍摄结果时都是翻译好的 JPG 。
不过,我自己并不喜欢 Apple 的「翻译结果」,我认为 Apple 的这套翻译风格极大的降低了人们对于 ProRAW 的热情,很多照片我们在相册里看着一般,但是进入专业的后期软件,完全是两个概念。所以我建议 Apple 最好能够重新考虑对于 ProRAW 格式的照片呈现方式。
你会发现这里也隐藏了另一个门槛:RAW 格式的使用需要配合专业的软件。比如 Photoshop、Lightroom、Capture One 等,只有这些软件可以充分发挥 RAW 格式的潜能。比如我自己更喜欢使用 Capture One,当我第一次把 ProRAW 导入之后,简直是发现了新世界。整个画面层次细腻,色彩饱满,锐利程度适当。
可这些软件一方面都只能在 iPad 或者是 Mac 上可以发挥全力,一方面价格很昂贵,比如我使用 Capture One,买断价格数千块。如果你是摄影爱好者或者是专业的摄影师,这些软件可能早就购买,但是对于更多的普通消费者甚至都不知道如何购买。所以,我总结了目前一些不同梯队的可以调整和输出 RAW 格式的软件。
1. 免费
苹果自带的相册。苹果自带的相册是可以直接编辑 ProRAW 格式,任意调整以后,在任意分享平台分享,甚至是隔空投送都可以直接分享 JPG 的图片。但是从我的使用经验来看,自带的编辑器无法完全释放出 ProRAW 的实力,导致很多人觉得 ProRAW 不好用。不过至少是一个可以快速分享的方式。目前,也已经有了 ProRAW 一键转换为 JPG 的快捷指令,可以让我们直接获得一张 4800 万像素的 JPG。坦率地说,这样做失去了 ProRAW 的后期空间,但是保留了分辨率,也是一种选择。
2. 性价比高
泼辣修图是我认为最具性价比的 ProRAW 调整和输出的软件。目前软件订阅制,无论是从价格还是从工具的丰富程度上都非常好用。考虑到它本身还具有一定的全平台特性,无论是 iPhone、iPad 还是 Mac 都可以使用,某种意义上来说也是门槛最低的专业修图软件。而且在完成调整后的输出时,泼辣修图允许你针对不同用途自定义输出分辨率。
VSCO 也是支持 ProRAW 格式。但是 VSCO 本质上还是胶片模拟软件,它本身对于 ProRAW 的调整能力并不高,缺乏优秀的局部调整能力。不过它可以让你快速的获取不同胶片风格的高分辨率照片。
3. 专业进阶
Lightroom 是最为常见的 RAW 的转档软件,几乎是绝大多数摄影师的选择。这款软件核心还是在电脑端,也就是 Mac 或者是 PC 电脑,手机上移动端也不错。如果你在苹果的 App Store 里直接下载,目前软件是订阅制,每个月的价格为 35 元人民币,不能说便宜。
不过如果你本身就是 Adobe 的会员计划,比如摄影师计划,那么移动端就是免费。我自己本身就属于这一类,所以正好也给其它购买正版的摄影师提个醒,都可以免费解锁移动端。
Capture One 也是有移动端的,但是只有在 iPad 上有,而且费用也高达 33 元每个月,不过功能也有阉割,所以除非是 Capture One 核心用户,否则不建议。
综上,最好的建议自然是把所有的 ProRAW 照片格式直接转移到电脑上,再使用电脑上的 Lightroom 或者是 Capture One 操作。你将会获得最好的画质调教。
在你了解了 RAW 以及苹果的 ProRAW 以后,我们现在可以来说一说 4800 万像素。其实高像素一直都是摄影环境中一直被讨论的话题,你可能或多或少的关于像素的一些「结论」。但是任何结论都是需要限定条件。比如很长一段时间里,人们认为像素越高画质就越好,而苹果用了将近 7 年的 1200 万像素在整个手机摄影领域里独领风骚之后,人们知道了像素和画质并不划等号。
但今天,Apple 跨了一大步,直接推出了 4800 万高像素。
在 iPhone 14 Pro 系列上,系统默认依然是通过像素四合一的形式输出 1200 万像素照片。想要 4800 万像素,我们需要经过两个设置。
1. 在「设置 – 相机 – 格式」中,开启 ProRAW,同时在 ProRAW 分辨率中选择 48MP。目前 iPhone 14 Pro 系列只在 4800 万像素中支持 ProRAW 格式。
2. 进入相机拍摄界面,在拍摄界面右上角的 RAW 图标点击打开。此时你在按下任意快门,拍摄的就是 4800 万像素的 ProRAW。
我们可以看到,苹果对于 4800 万像素的高像素还是「藏得很深」。因此这足以说明,4800 万的像素并不是一个「日常」使用的选择。
所以我在这里给出一些建议的使用场景,以供参考:
1. 风光和细节密度高的选题
高像素基本上是风光摄影师的最爱,因为风光摄影对于细节的捕捉要求最高。当然只要是任何细节密度高的画面,都很适合高像素。
2. 具有后期意义的场景
如果你的这张图,被自己视为「作品」来看待,尤其是对于后期十分看重,那么 4800 万像素的 ProRAW 将会给你带来极大的后期空间。而从我有限的手机摄影经验来看,这是你在智能机领域获得的最大的后期空间。你可以利用局部工具,重新调整光影层次,也可以使用色彩工具,彻底改造某种色彩风格。只要你热衷于后期「魔法」,这是最好的选择。
不建议使用高像素:
1. 记录信息为主的拍摄
如果你是随手拍,建议完全关掉 ProRAW,因为一张照片 70M 左右的空间,1T 的 iPhone 都打怵。
2.动态连拍主题
一些高速移动, 或者是拍摄着高速移动的场景,都不适合 4800 万高像素,因为抖动是高像素「天敌」。会让你的照片「模糊」的更厉害。高像素的拍摄需要一定的计算时间,所以快门之间有间隔,也不适合高速拍摄。因此,就算你是在 4800 万的模式下,进入连拍模式也是无法拍摄,会回归到正常的照片。从创作的角度来说,高像素最为直接的应用就是:「二次裁切」。
决定性瞬间一直都是摄影的理论基石,这一前提是建立在每一次按下快门我们的取景都已经固定。但是高像素意味着我们在拍摄一个画面以后,再一次任意切割画面,同时保持着画面有着足够的分辨率保持视觉上的清晰。
4800 万意味着你把画面进行八等分,再发到社交网络上依然都能保持画面的清晰度。大胆的二次构图甚至是可以对许多作品进行二次创作,一方面它可以让你尽情简化画面,保持画面的简洁。另一方面可以让你尽情的重新思考画面的故事结构,甚至是可以通过二次裁切获得完全不同的叙事结果。
另一个应用场景就是大尺幅输出。这是一个非常值得探讨的话题,很长一段时间里我都没有在手机摄影中讨论「输出」。而随着社交网络的数字化图片普及,今天已经很少有机会去获得一张真正的实体照片。
但我真的建议把照片打印出来。不要过于相信数字的东西,尤其是那些宝贵的回忆,当它们落在纸上是截然不同的温度。我很喜欢用拍立得分享照片,因为真实的物体媒介,会给予不同的体验。
尤其是,如果你对于手机摄影抱着严肃认真的态度,希望从中去感受摄影本身的奥义,那么就一定把自己的作品用相纸输出出来。在屏幕上和在纸上是两种完全不同的照片。而此时高像素就给予你最大的输出空间,从我们的实际测试来看,4800 万像素的输出尺幅超乎想象,我们甚至是尝试输出 1 米以上的大小都可以做到观感细腻。
一个误区是,并不一定要自己有照片打印机才可以输出。目前电商平台上有很多的打印甚至是装裱服务可以选择,你可以自己选择纸张和装裱形式。
想要获得高品质的输出,肯定还需要高品质的画质。其实高像素在拍摄时也有着一定的需求。比如这里有一个重要的前提:「保持足够的进光量」。高像素非常「吃光」,只要保证一定的进光量,高像素才能够发挥出高解析力。这不是 iPhone 的问题,任何主打高像素的机型都有着类似的需求。
如果你对 iPhone 的过度锐化感到反感,那么 ProRAW 是一个非常直接的解决方式。考虑到你希望通过 ProRAW 来解决锐化问题,可以将 ProRAW 的分辨率设置为 1200 万像素,这样就能极大的节省你的空间。Deep Fusion 的过度锐化的确是目前 iPhone 影像一个失衡点,不仅仅是你,包括我在内对于目前 iPhone 影像系统的 Deep Fusion 都颇有微词。
读到这里你可能会发现,其实对于 4800 万像素只是一个「台前」,ProRAW 才是「幕后」。专业的摄影师们对于 4800 万的赞叹不已,是建立在 ProRAW 的基础上。虽然之前的 iPhone 已经推出 ProRAW,但是 1200 万的像素的确捉襟见肘,但 4800 万的量变足够引起质变,去试试 4800 万像素的 ProRAW,绝对刷新你对于手机画质的新认知。
一些很重要的细节
谈到 iPhone 14 Pro 系列,基本上都是在谈论 4800 万像素,但是除此之外有着诸多的升级小细节,我认为甚至是比 4800 万对真实的拍摄帮助更大。
电影效果模式
电影效果模式现在已经可以使用 4K 30FPS 模式,当然也包含 4K 24FPS。在经过一年的检验以后,电影效果模式已经完全达到可用的状态。这一次升级更高分辨率也在意料之中。
对于电影效果模式的使用技巧,没有过多的变化。依然需要强调的是,想要美妙的虚化效果,一定要画面中包含明显的主体和背景。考虑到大多数情况下,iPhone 是一台很好的 Vlog 设备,所以在复杂环境中用来简化画面是一个很好的方式。
我自己更喜欢使用 3× 镜头的电影效果模式,而不是 1× 镜头。因为 3× 等效 77mm 镜头的长焦特性,本身就会呈现出柔美的虚化,所以相比于 1× 镜头 3× 镜头的虚化会更加自然。可惜的是,虽然 iPhone 在焦距中增加了 50mm ,但是在电影效果模式中还不支持,3× 镜头虽然虚化好看,但在室内拍摄时还是有一定的限制。
不过你需要知道的是,电影效果模式是存在「后悔药」一说。整体的虚化和人像模式一样,我们是完全可以在相册中重新更改模拟光圈的大小,也就是虚化程度。
闪光灯
终于有人来管一管手机闪光灯,不过这事的确一直也只有 iPhone 在管。我强烈建议你可以试一试 iPhone 14 Pro 系列的闪光灯。它现在甚至是有一些卡片机上的机顶闪的味道。很多智能机闪光灯应该改名叫做「手电筒」,但是 iPhone 上的闪光灯可用度极高,在一些弱光环境或者是「逆光环境」下,拍摄人像使用闪光灯可以极大的柔和肤质,也让整个画面更有层次。
iPhone 14 Pro 系列的闪光灯一个重要的改进就是「闪光变焦」,这其实是很多专业闪光灯上的常见功能。它会智能的跟随你的画面大小来判断闪光范围。比如如果是 3× 镜头拍摄,那么闪光范围更窄但是距离更远,可以更好的集中在你的面部。
运动模式
运动模式并不是新鲜的功能,早在几年前许多智能机就已经提出了类似的「超级防抖」功能。从测试效果来看,iPhone 14 系列的运动模式效果极好,画面整体更加顺滑,而且视频的状态稳定,很少出现掉帧的情况。
在使用时,建议使用超广角镜头拍摄。
因为一旦打开运动模式,素材的分辨率就会直接下降到 2.8K,本质上是因为运动模式显然是一种「画面裁切再对齐」的防抖方式。其实这种方式在 iPhone 的基本视频功能中也使用,但是考虑到画面的取景范围,算法没有运动模式激进。
裁切就意味着画面被放大,1× 镜头开启防抖后可能会导致取景画面不够广,考虑到运动模式更多的是大范围移动,因此使用超广角镜头会获得更好的效果。运动模式需要一定的光线,光线稍弱就会提示你「需要更多光线」。此时整个画面的防抖效果下降明显。不过你可以在相机的设置中,打开「运动模式弱光」,会有一定程度的优化。
对了,你在设置中的「运动模式弱光」上还会发现另一个选项,「增强稳定性」。它可以在你不开启运动防抖模式时提升画面稳定性,显然这应该是另一种程度的数字裁切防抖。如果你经常手持拍摄视频,或者是经常在不稳定的环境中拍摄视频时建议打开。但是如果你固定机位,我建议关掉这个开关。总的来说,我认为 iPhone 在非运动模式下的防抖已经足够好,如果不是极限的颠簸,比如都是沙石或者是真的狂奔,我认为都不需要打开。
批量编辑
现在你终于可以批量修图了。iPhone 相册的修图功能非常完善,使用逻辑也非常清晰。所以我现在的大多数照片都不再进第三方的修图软件,而是直接使用自带的编辑器。但是长久以来,我一直都在抱怨一个功能,这就是多张照片的色调统一。
无论是从社交网络 9 图的需求出发,还是从创造性拍摄理念出发,对于一组照片的风格统一都是核心技巧之一。但是在以前你想要 9 张图都要保持色调统一,需要一张一张不断重复操作。现在你可以在 iOS 相册中编辑之后选择「拷贝编辑点」,然后可以批量选择照片之后「粘贴编辑点」,这样就可以让 9 张照片全部保持统一的调整风格。当然,因为每一张照片的曝光情况略有不同,调整以后还可以快速微调单张照片。
现在 iOS 相册的管理功能也加强了,在相册中有一个「重复项目」,可以帮你精简相册中多余的照片,很好用。
一台相机的气质
手机已经成为使用频率最高的相机,这是无需辩驳的事实。所以许多人用手机拍照时,已然是抱着使用相机的方式在使用。而经过智能机行业的激烈竞争,今天的手机早已经在满足日常画质的基础上,朝着非常强烈个性化的方向演变。
这种变化的确会给予创造者新鲜感,但也意味着某种意义上的危险。
创作不仅需要刺激,更需要稳定的环境,不同代机型如果在功能和理念上有着南辕北辙的变化,就意味着创作者无法充分信任手上的拍摄器材。但是 iPhone 的整个相机系统,在保持延续性上依然是教科书级别。我的桌子上放着一台 iPhone 4,我每次打开它的相机,依然能看到很多沿用至今的功能设计。
其实在高像素的应用场景中,还有一个场景我没有提,这就是极具纪念价值的照片,比如家庭合影。我家里有很多我小时候和家人合照,遗憾的是受限于当时的拍摄和冲印技术,照片中很多人物都只是一个模糊的图像。其实我们永远不知道一张照片随着时间变化会有怎样的价值变化,而如果恰巧它真的会成为美好回忆的一部分,那么它的像素再怎么高都不过分。
以上就是我对于 iPhone 14 系列影像系统的理解,希望能够对你有所帮助。
来源:知乎 www.zhihu.com
【知乎日报】千万用户的选择,做朋友圈里的新鲜事分享大牛。
点击下载
此问题还有 321 个回答,查看全部。
延伸阅读:
iPhone 14 Pro 影像全面升级或将采用 4800 万像素镜头,对此你有哪些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