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 Adobe 以 200 亿美元收购 Figma?

先讲故事:Sketch 在 2012 年 5 月的第二个大版本在设计界掀起波澜的时候,刚刚通过 KPCB Engineering Fellow 项目加入 Flipboard 的 Dylan Field 正忙着和 Flipboard 的设计师们打造 Flipboard 2.0 版本,于此同时,他在布朗大学的 TA(教学助教)Evan Wallace 一直在说服他应该在浏览器里做一个 Photoshop,但这个想法对于一个正常人而言第一反应都是「你别闹了,这怎么可能」,对于当时刚刚 20 岁的 Dylan Field 也不例外,毕竟 Web 和浏览器就象征着不可靠,更别提当时还在让无数前端工程师投入大量精力的 IE 6 上了,于是这个想法就被搁置了下来。但随着 Dylan Field 在 Flipboard 工作过程中他发现:设计师和工程师们的共享文件和协作的流程太糟糕了,Evan 之前的想法又重新被拿了起来,他们开始研究一个课题:在浏览器里做一个 Photoshop 是不是真的不可能?

在这个过程中他们发现 Photoshop 的用例实在太多了,想要都完成会把整个事情搞的无比复杂,于是他们决定简化整个想法,不做一个完整的 Photoshop 而是做一个浏览器中的 Fireworks,当时在他们的工作流中 Fireworks 和 Photoshop 一样,性能极差,各种崩溃。在简化想法写了一个 WebGL Demo 验证后,发现这件事似乎变的可行了起来。

于是他们决定从 Flipboard 离开,一起打造自己的事业。那年 Dylan 不到 20 岁,他们申请了 Thiel Fellowship 项目,希望能够获得 10W 美金的资金,虽然代价是 2 年内不能重返学校。任何一个正常的父母都不会支持这件事,他们也不例外,Dylan 的家人带他出去玩、吃东西等等希望他能忘掉这个事早点回去上学,但当 Dylan 从 500 名申请中晋级到 40 人需要去旧金山当面演讲的时候,原本反对的父母也变得兴奋起来,最终 Thiel Fellowship 项目副主席 Gibson 被他们打动,成为获胜者并获得了 10W 美金的启动资金,并在 Sketch 2.0 发布 3 个月后全身心的投入到了自己的项目中。

可以想象,在浏览器里做一个这东西显然有着浩大的工作量,并且有多如牛毛的细节需要处理,用 Evan Wallace 的话来说就是「我们要在浏览器里做一个浏览器」,也正式因为如此,他们从 2012 年 8 月开始全职写码,直到 2014 年春天才开放测试,足足搞了 2 年多,幸好中间有一轮来自 Index Ventures $380W 的种子轮融资续命。

Dylan 对 Index Ventures 描述的故事也非常简单和清晰,他希望 Figma 是一个通用工具,不论是业余爱好者还是专业人士都可以使用,同时 Figma 应该:

  • Accessible:Free if working in public、Intuitive
  • Connected:Github for a creatives、Collaboration\feedback、Community
  • Education:Recipes、Mentorship

故事讲完,在我的理解里,一个产品想要更快的成功,最好能满足几个条件:

  1. 老产品在某个细分领域不太行。从 Figma 的例子来看,UI 设计师的背景促使了他们发现了 Photoshop 在用户界面设计领域下的问题以及性能问题。
  2. 有新技术正在快速发展。过去设计工作只能是原生应用才能做,但浏览器以及相关技术的发展使的「开箱即用」不再是不可能的事情。
  3. 用户群体在发生变化。产品开发是一个团队协作过程,几乎所有人的产出物都有上下游,但他们的工具流几乎都是割裂的。

Sketch 的诞生命中了第一点,解决了所有用户界面设计师的问题,走的是「专用工具」路线。在这里可以看出 Figma 和 Sketch 的分歧:设计是设计师自己的事么?协作是否重要?以及到底是「和所有利益相关方协作」还是「和其他设计者协作」,Sketch 选择的是仅和设计者协作,他把其他「利益相关方」交给了其他产品解决;而 Figma 第一天就认为协作非常重要且应该针对所有利益相关方,这导致了基本产品思路的变化,同时没有什么是比浏览器更好的协作平台:每个人的电脑上都有。这样就可以理解为什么在有 Sketch 的情况下 Figma 还可以在设计工具领域分一杯羹:产品设计是一个团队作业,需要大量的工具互相配合才能高质量完成,这个配合过程带来的摩擦和管理成本逐渐升高;设计工具产出物的用户并非设计师,他们在设计过程中的体验欠佳;随着浏览器技术的发展和网络质量的提升,让跨平台低成本协作成为可能。上述三个原因互相影响,导致 Sketch 的竞争力下降,Figma 的机会到来。

Benedict Evans 提出一个有趣的想法:「Web 不如原生」可能成为下一个「GUI 不如命令行」。过去这些说法确实是铁律,Facebook 也用实际行动证明了原生应用就是好,但现在这些铁律似乎都在被打破,尤其在不同的领域中,对于需求和要解决问题的差异会导致选择不同的基础设施,而这又会带来完全不同的使用体验,进而带来差异化的竞争优势。未来会有什么类似 GUI & 命令行、Web & 原生之争或者选择?服务器 & 区块链?

关于收购

这次收购似乎是历史上第一高的私人公司收购(第二是 Facebook 190 亿美元收购 WhatsApp)和第三高的订阅产品公司收购(前两个分别是 Salesforce 277 亿美元收购 Slack、微软 262 亿美元收购 LinkedIn)。Figma 的 ARR 为 4 亿美金,Adobe 付出了 50 倍的收入倍数,作为对比,Salesforce 收购 Slack 时只付出了 26 倍。Adobe 的现金储备不到 60 亿美元,为了完成这项交易 Adobe 还得借钱,虽然 Figma 在一个细分市场里抢走了 Adobe 不少份额,但投资者还是觉得这个价格太高了(Zoom 才 230 亿美元),因此在宣布收购之后 Adobe 股价跌了 20%。如果 Figma 和 Adobe XD、Photoshop 类比值 200 亿,那么 Airtable 和 Excel 比是不是便宜了(现在 110 亿美元)?Google Docs 相比 Word 应该估值多少?Notion 呢?

对于 Figma 的投资者来说赢麻了,种子轮投资者 Index Ventures 十年内获得了 30~90 倍的回报、A 轮投资者 Greylock 拥有 13% 的股份(价值 26 亿美元)、B 轮投资者 Kleiner Perkins 拥有 10.5% 的股份(价值 21 亿美元)、C 轮投资者红杉拥有 6% 的股份(价值 12 亿美元,3 年 12 倍)、D 轮投资者 A16Z 拥有 1%~2% 的股份(价值数亿美元),有人统计了这几轮投资者的回报情况。

不过对于这次收购,用户们(设计领域)几乎一致表示反对这门亲事,主要原因有二:

  1. Figma 作为屠龙者,怎么可以和龙一起过日子?
  2. Adobe 作为收购杀手,历史上买了很多好产品最终都被搞死了(Dreamweaver、Fireworks),Figma 也不会例外。

同时早年间 CEO 的发言也被拿出来鞭打。

情感上确实也可以理解,毕竟大家希望看到的总是挑战者击败大哥荣登王座,而不是最终被大哥招安的戏码,这里可以讲两个故事:

Slack 在 2015 年收购了一家叫做 Screenhero 的视频协作产品,它可以让会议方对彼此的屏幕进行交互,后来 Screenhero 产品被终止,原老板开始负责将 Screenhero 的功能迁移进 Slack 的会议功能中,但性能非常糟糕远不如 Screenhero,并且怎么优化都搞不定,后来这个功能被 Slack 移除。创始人 Jahanzeb Sherwani 表示:将一个产品嵌入到另一个产品里远比想象中复杂的多,而且会有更高的开发成本和更差的性能,这样的产品最好独立运作。后来 Jahanzeb Sherwani 离开了 Slack,重新做了一个产品叫做 Screen(现在叫 POP),和 Screenhero 原有的能力差不多。

另一个故事来自 LiveLoop,他们是帮助 Office 系列套件实现实时协作的产品,在 2015 年被微软收购并且让团队将这个能力带到 Office 产品中,说起来很容易,但实际做起来有若干大坑:文件格式以及生态系统、遗留客户端以及向后兼容、多人协作的纯技术挑战、技术债等。这些问题会让整件事非常难以实现,事实上微软投入了巨额的资源和人力,到了今天 Office 的实时体验相比 2015 年的 Office 好了很多,但依然远不如 Google 套件。

Adobe 收购 Figma 后保持独立运行是几乎唯一正确的选择,一旦试图做任何过分的融合会带来非常复杂的问题乃至于将整个公司拖入泥潭,把市场空间让给其他竞争者,花了这么多钱总不是为了搞死人家吧。Figma 干了差不多十年了,各路利益相关人士有退出的需求也很合理,在很多人看来真正的成功只能是独立 IPO 退出才能算,被收购都是「怂了」。我肯定不这么看,一个健康的生态应该是有多种退出通道,而不是非得独立做大做强,被收购可以更早的实现退出获得更多资源和 credit,如果愿意的话还可以开启下一段创业或者反哺其他更小的创业者,而不是只有 IPO 一条路,所以对于我而言,Figma 能独立上市最好,但能被收购也不坏,况且创始人也没跑路,看他接下来除了好好做业务之外是会继续沉迷 Web3 还是关心关心设计界的其他小团队。

当然 FTC 还没说话,也就意味着这事还没结,需要让子弹再飞一会。

来源:知乎 www.zhihu.com

作者:知乎用户(登录查看详情)

【知乎日报】千万用户的选择,做朋友圈里的新鲜事分享大牛。
点击下载

此问题还有 76 个回答,查看全部。
延伸阅读:
如何看待 Adobe 以 200 亿美金收购 Figma?

Adobe 宣布约 200 亿美元收购 Figma ,从商业角度如何解读此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