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写了一个有关海龟汤的别的回答,发现还有很多值得聊的东西可以展开,就在这个问题下面写一些散点。
1.海龟汤的故事逻辑性的成立动机不是最重要的,在猜测的过程中不断靠近故事真相才是最重要的。
有很多故事,它的汤底甚至可以形成新的汤面。比如有一个叫做黑猫的海龟汤,汤面是“当我被警察抓住,走出门看到一只黑猫的时候,我才意识到我杀错了人”。而汤底则是“黑猫的报恩和我与邻居的矛盾产生的信息差”。
可是在这个故事里,我不断的喂这只黑猫,我喂他的动机是什么没有说,我和邻居的过节是什么也不重要。
那么它就可以变成一个全新的故事,让新的出题人去补充细节。
同样的,我们仔细看海龟汤的汤面,很多时候汤面的信息的提供是相当残缺的,不像大量的其他的推理作品,他会尽可能的把线索摆在故事的最开始,然后让读者通过前面的细节推导,最后能够得到与这个作者相同的智力对决的乐趣。
那些残缺的信息,他们从根本上来说是需要向出题人去不断询问才能获得的。也就是说,如果将海龟汤游戏当做是推理游戏的话,那必然是不合格的推理游戏——如果我们认为推理游戏只包括本格推理的话。
但是显然推理作品它经过了很多变化,社会派推理也算一种,不一定真的要去构筑一个细节丰富满满的作品,或者说一个简短的叙事结构,而是想从这个故事的讲述背后获得一些类似于精神分析方面的认知。
如果说本格推理营造的是密室、完美犯罪、不在场证据,那么海龟汤所要推理的部分就不是这些,他们更多想问的是这件事为什么会发生?
当然有的时候也会是以一种陌生化的表达来讲述一个看似日常的故事。
也就是说海龟汤它其实更接近于诗歌表达,以一种含混的又能够解释的朦胧感去完成对于这件事的表述。
同样的一个汤面,不一定只对应一个汤底。出题人可以设计出完全不同的故事,但他们呈现的是同一个结果。当然,反之亦然。
《你已经猜到结局了吗?》游戏里就曾经用过好几个相似但不同的微妙的童话故事,或者是耳熟能详的传说来进行重新解释。
2.在出题人回答问题的时候,有两种非常态的回答方式,分别是“是也不是”和“与此无关”。
其实任何一个来自于海龟汤的靠近真相的询问,都可以用是也不是的方式去回答。
从什么时候开始会出现是也不是的回答呢?我觉得很有可能是来自欧美地区起源的黑故事集。目前我们所知道的海龟汤有两个起源,一个起源于日本,另外一个起源于欧美。在过去的传闻中,有很多说海龟汤是FBI用来验证是不是变态杀人犯、心理异常人的一些案件,再加上黑故事集的源头是欧美国家,我们就会发现这种对于是也不是的回答,其实就是一种欧美新怪谈文学的思路。
那就是对于神秘力量会更加倾向于屈从他,而不是解释他:比如说收容措施文学、规则类怪谈以及克苏鲁。在这些文学作品中,他外在的氛围环境是天然形成的,人们只需要去感受他,感受着其中的怪谈之处,而不需要去反复追问,这个怪谈是怎么产生的,这就叫做屈从他。
是也不是,在一定程度上加重了游戏玩家的理解难度,将整个故事又推向一个扑朔迷离的氛围之中,那就形成了一股神秘的迷雾。
比如那个经典的以海龟汤为情节的故事。
“他曾经喝过海龟汤吗?”出题人当然可以给出“是也不是”的回答,虽然客观上他没有喝过海龟汤,但是在主观上他认为他喝过。当他给出这个回答的时候,在喝海龟汤这件事情上,就陷入了迷雾之中。
而我们谈到“与此无关”则是它的反面。在讨论是也不是的时候,一旦出现这样的回答,那么这个点就和这个故事有着相当密切的关系。而与此无关,则意味着这个故事的部分细节是毫不重要的,那我们就要回到汤底的设置上了。
如果说汤底和汤面的交替过程里出现了与此无关的信息,那么是否可以说明这两段文字之间的落差有空隙?如果一个设计较为严谨的海龟汤玩家受到汤面的强烈影响,会很难问出与此无关的讯息,或者说不重要的信息——当然这就又要求汤底变成了一个拥有人物小传的故事,它变成了一个只是像海明威所说的那种冰山一角的方式的一种呈现。
在这个意义上,海龟汤就非常符合冰山理论的写作要求。
当然也正如一个报名的提问者,可以用一种万能金句式的提问方式来解决问题。比如老番茄在玩猜猜猜游戏的时候,就提出了一个非常精妙的问题“他是一个自然人吗?”这个问题只要提出来,就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切割掉很多内容“多人共用账号,官方机构账号,单人账号”,同时带有数量和自然人的表述,很难给出“是又不是”的回答。
那么在海龟汤里有没有这样能够直切重点的问题呢?答案是“是”。
请问汤底有汤面没有提到过的隐藏人物吗?
你记不能回答与此无关,又不能回答是也不是,所构筑的叙述性诡计与不可靠叙述,在这个问题上就非常直接的被揭开了。
回到那个海龟汤的故事,当你提出这样的问题之后,出题人只能够老老实实的回答“是”。然后你就可以继续追问:隐藏人物是他的三代血亲吗?如果不是,那是通行意义上的好朋友吗?
3.海龟汤的最初版本带有某种强烈的异质性。
海龟汤的最初传说有好几种,比如来自于日本的二ch论坛,强调的是脑洞大开与奇妙物语;来自FBI检察反社会人格的心理判断;那些充满着神秘谜团的黑暗故事。
不管是哪一种,他都强调从内容到形式全方位的陌生化与异质性。
首先,故事的内容本身就是带有一种神智异常的状态,里面有很多让正常人逻辑难以理解的匪夷所思的故事。比如那个妹妹参加葬礼回去之后就把姐姐杀了的故事,谜底是她又想看到这个帅哥,我们会觉得一个正常人是都不出这种事的。
可是谁来规定正常与异常呢?这种异常的人的精神状态其实和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的存在主义文学和荒诞主义文学中的主人公们都是高度相似的。帕斯卡就曾经说过,人类必然会疯癫到这种地步,不疯癫也只是另一种形式的疯癫。同样的托斯托耶夫斯基自己也在日记中写到人们不能用禁闭自己的邻人来确认自己的神智健全。
福柯有一个研究的主题叫做疯癫与文明,在他的视角下,我们看到这些海龟汤里的神智失常的人,反而具备了一种可能,那就是再被重新阐释的过程。
这个话题即便放到现在来看也具有深刻的时代性。我们所生活的社会,个体的情绪折磨或精神内耗,它的直接来源其实是精神性的疾病,可是精神镜的疾病真的只是个人原因吗?如果有可能是一种机制性的或社会性的状况呢?
精神病学家政治科学学家乔尔克维尔就提出“资本主义中的神经衰弱最令人震惊的一项特征在于它是无处不在的”。我马克思主义谈到资本主义会给人带来异化,很明显这就是一种机制,影响到个人精神状态异常的绵延不绝的后遗症。
在很多海龟汤故事中,那些犯下匪夷所思案件的个人,他们都有一种对自我欲望的重构和渴求。他看起来好像只是这个人的神智有问题,但是如果我们再进一步的去追问他,就会发现在这背后的一种称作病态世界(詹姆斯希尔曼)的综合症是存在的。
然后,故事的问答形式也带有强烈的陌生感。在我的另一个回答中谈过,从汤面上来看他一定要构筑出一个不可靠叙事,但是当游戏玩家追问出题人的时候,出题人必须给出可靠的回答。
这就好比海猫鸣泣之时中的红字和蓝字,魔女采用红字不断否决人类提出的可能性,它在本质上就是一步一步将自己推向死亡的过程。在这个意义上说猜数字、猜人名(神灯猜人)都只是对单个的字节进行判断和猜测,那是一种逻辑游戏,而不是一种叙事上的陌生感。
所以,尽管在形式上海龟汤与猜数字、猜人名是相似的,但是这种相似带来的给人的体验性却是大相径庭的。一个人心中所念的数字或人名,它所具备的场域感是薄弱的,但是出题人所构筑的故事,在一定程度上相当于某种心理测试房树人的叙事性投射。
第三,我们可以从玩家的猜测过程中判断他的思维方式,这种判断,他的有效性可能还高于无领导小组讨论。因为我们会自诩自己是正常人,那么正常人的思维将要如何去贴近一个匪夷所思的海龟汤故事呢?
你是相信自己的理性判断,还是相信你的直觉?于是那些被理性的规训成为有秩序的文明化的表达,他潜藏在下面的集体无意识又被重新挖出来了。当然,如果一个具体的叙事的海龟汤,或许还能够与这种思维方式,也就是准确的剖析过程的思路相抗衡。那么抽象的海龟汤,带有更加模糊的诗化的海龟汤就应运而生了。
作为一个诗人(我的诗歌在知网上还查得到),我会对海龟汤这种语言表达方式产生出莫名的吸引感,因为抽象的海龟汤,它就是一首诗。当游戏的玩家不断的追问这个抽象概念背后的意义的时候,就是在将这首诗进行不断的注释和解读。
不过我们很多人只是会短暂的沉浸在海龟汤有趣的故事中,当海龟汤的故事结束之后,谁又会想要去将其当作一面镜子,挖掘出自己内心深处那些都不为人所知的思绪呢?
来源:知乎 www.zhihu.com
作者:乌合之子
【知乎日报】千万用户的选择,做朋友圈里的新鲜事分享大牛。
点击下载
此问题还有 52 个回答,查看全部。
延伸阅读:
海龟汤:凶手是怎么布置这个密室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