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首次。
中央气象台8月12日18时升级发布高温红色预警:预计8月13日白天,陕西中南部、四川东部、重庆、河南、湖北、山东南部、安徽、江苏、上海、浙江、福建、江西、湖南、贵州北部和东部以及新疆南疆盆地东部、内蒙古西部等地有35~39℃高温天气,其中,陕西东南部、四川东部、重庆、湖北西部和东南部、湖南北部、江西北部、安徽中部和东南部、江苏南部、上海、浙江中北部等地的部分地区可达40-42℃,局地可超过42℃。
红色预警为什么这么难发出来呢?因为高温红色预警发布的一个必要条件是,过去 48 小时有四个省(直辖市、特别行政区)大范围已经出现 40 度或以上的极端高温,并且预计极端高温将会持续。实际上,之前令人热的叫苦连天的 2013、2017,或是今年六月华北的极端热浪,都无法触及这个标准。
而这一轮高温热浪的原因是什么呢?它将会持续多久呢?
高温的缘起——副热带高压
副热带高压是本轮高温过程的罪魁祸首。在副热带高压的控制之下,盛行下沉气流,气流在下沉过程中不断增温,同时下沉气流也降低了云量,使得太阳辐射更多地来到地面进行加热。下图中红色圈连线的部分,也就是我们常说的“588线”,就是副热带高压的掌控范围
但是,每年都有副热带高压控制长江中下游的时候,为什么不是每年都这么热呢?这自然是和副热带高压的强度和掌控时间有关,副热带高压强、掌控一块区域的时间长,那么那块地区自然会显著偏热了。而为什么今年副高又强、又喜欢赖在长江流域呢?这就得追寻更深远的地方了。
拉尼娜——副高偏强的一大原因
拉尼娜现象大家都并不陌生,指的是赤道东太平洋附近海温显著偏低,而赤道西太平洋附近海温显著偏高的现象。拉尼娜发生次年的夏季,低纬度的哈德来环流的上升支将增强,对应的下沉支,也就对应着副热带高压也将会增强。而去年冬季的拉尼娜过程甚至有延续至今的态势,Nino 3.4 区的海温距平依然在 -0.6 左右,这也将一定程度上对副热带高压的强度和位置有影响。
南亚高压——副高偏强的又一大原因
今年从三月开始,青藏高原和伊朗高原就热起来了。在这 21-22 冬季积攒的明显偏多的积雪在连续数月的偏热之下转成偏少。而青藏-伊朗的偏热,会促使在对流层上层的高压——南亚高压的显著偏强。南亚高压作为巨大的暖性高压,其偏强带动大量的气流在其外侧出现补偿下沉,而这些气流的补偿下沉的位置,恰好是长江中下游。南亚高压的偏北偏强,也就对应着副热带高压的偏北偏强。
从图中可以看出,今年夏季至今,南亚高压的势力总体是偏北偏强的,南亚高压主体北侧的位势高度偏高 40-50gpm,在南亚高压东北侧的西北风之下,气流从高空不断地下沉。
然而,一般而言往年副热带高压偏强,其都将进一步地北抬,将闷热的体感洒向华北东北。然而,今年却与往年有所不同。
长波形式——副热带高压为何不进一步北抬
从图中可以看出,亚欧大路上有着显著的乌山脊-贝湖槽-鄂霍次克海脊的形式,贝加尔湖一带的低槽,槽位一路延伸到东北,其在每天的天气图中体现的是频繁活跃的东北冷涡。东北冷涡的活跃,带动着小股冷空气的南下,一定程度上打击了副高的北抬。此外,乌拉尔山的大脊在脊前由于上下游效应,在中亚一带出现深槽,该深槽槽前有着弱脊位,为副高的进一步西伸和大陆高压的增强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对标往年,例如 2018 年,当年也是南亚高压偏强,且有拉尼娜效应造成的副热带高压偏北,但是当年的槽位在新疆一带,冷空气不会对副高的北抬加强造成什么影响。进而,副热带高压甚至控制了东北,为东北的朋友带来了闷热天气。
解暑何时来?
要给目前火热的长江中下游解暑,有两个可能性:冷空气很强,把副高杀穿;台风将副热带高压打击撤退带来风雨。然而,这两个可能性没有一个是会在近期兑现的。
孱弱的冷空气
尽管东北冷涡活跃,但是这也只是限制了副热带高压往东北北抬的趋势。现在还只是八月中旬,东北冷涡甩下来的冷空气只能说孱弱。它们只能与暖湿气流在黄淮一带相撞,形成山东等地的对流雨。冷空气要彻底击退副高,还不是最近能够做到的事情。它们能做的或许只是将最后一些南下变性的北风输送给江浙沪一带,将最高气温从 40 度降低个两三度,或者是给午后增添一点对流,在狂风暴雨中迎来一些降温。但这都不足以击溃硬气的副高。
清一色的东风——台风的噩梦
台风的产生势必要一些辐合条件。但是正如前文所说,拉尼娜在这个夏季苟延残喘甚至出现了反锁相的特征,这也使得低纬度的东风停不下来。没有西风与东风碰撞辐合,这使得即使有一些东风系统(例如东风波),也无法获得充足的辐合进一步加强为一个热带气旋。这也就使得台风活动显著的偏弱,在近期不必指望台风前来解暑了。
此外,副热带高压也牢牢地掌控了低纬度洋面,这也会抑制台风的生成。
换而言之,高温或许会稍微减弱一点,但是在近期它不会离开长江中下游的诸多省市了。
气温 40,体感可远不止 40
众所周知每年夏季最大的争议点在于气象局预报最高气温 40,但是实际来看远远不止。这是有以下两个因素造就的:
- 太阳辐射对你皮肤的加热
- 较高的湿度抑制了排汗
- 气象观测站的环境
第一条和第二条好理解。第三条也其实是众所周知的,气象观测站是设置在草坪上,架起一台 1.5 米高的通风百叶箱,在其中安装了温度传感器,这是为了确保数据能用来进行气象分析。也就是说,气象观测站的 40 度气温,其实是对应着你外出逛公园,在公园的树荫里的气温。极强的太阳辐射,和皮肤的排汗一定程度上被抑制,会显著增高你的体感温度。此外,柏油路面的吸热能力是远高于草坪的,因此在路面上走会感觉更烫。
因此,尽管预报的最高温度可能是 40 度,但是体感上可能会到相当绝的一种程度,因此需要做好防暑降温工作。
来源:知乎 www.zhihu.com
作者:chenzhe
【知乎日报】千万用户的选择,做朋友圈里的新鲜事分享大牛。
点击下载
此问题还有 501 个回答,查看全部。
延伸阅读:
中央气象台继续发布高温黄色预警,对此应做好哪些降温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