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业交流技术贴,本身不是技术出身,谈技术水平一般,曾经在几家行都是信贷评审委员会成员,日常也能接触一些同业、客户、江湖大哥,我就以个人主观加上比较社会的视角讲一下。
1.先问清楚,谁的业务,哪个渠道来的业务
很多对公客户经理都是挂名的小孩,给领导做业务,领导有点良心的绩效四六开,三七开,没良心的给画葱花饼。所以你看到一个业务的时候,一定要先搞清这是谁的业务,有的支行领导或者团队总,出了名的腌臜货,内外通吃,胆大妄为,遇到这类人的业务,心里真没底,要格外的谨慎和细心,有的团队负责人,爱惜羽毛,有明确的职业发展目标,做业务滴水不漏,这类会给与一定的重视,另外就是分行一哥极力推的新项目,大概率还行,因为这类人走到这一步,基本不会干一锤子买卖,即使出问题也会倾力化解。说到这,有人会觉得,过于主观,但是你在这行业干时间长了你会发现,所有的事情背后逻辑都是客观为主观找论据做支撑,根本就没有独立客观一说。
对于小孩自己的业务,你一定要先了解这个小孩,银行里常说了解你的客户,我觉得授信评审更要了解给你报业务的客户经理,我干了十几年,有的小孩真的是会让你看不透,长得人畜无害,漂亮话说的666,胆子超级大,有的收钱串通中介作假材料,有个股份制的零售客户经理,为了给外地客户做本地居住证明,ps房本,就可一个小区祸害,五百多户的别墅区,六百多人是他客户,有的直接管客户要钱篡改资料,一个系统不太行的农商行,一个小女孩收了客户好处,能趁评审部吃饭空档把征信资料纸质版给换了,还信心满满觉得不会被发现,更别提不亲自见证不亲自核验的那些货,所以一定要了解这个小孩的背景,他的家庭情况,他是怎么拓客的,这个客户是通过陌拜?同业介绍?家里关系?客户转介?贷款资金中介?一旦发现存在资金掮客的可能性,绝对零容忍,找理由拒。
资金掮客其实是社会里的灰色地带,一般这种人说话口气都很大,全身上下都是你能叫的出来的奢侈品,特别是北京的,一听他吹牛逼,你高血压都能犯了,银行里一些人在帮掮客做渠道,一是有钱分,二是省事,不用自己出去低声下气拓展客户,面对掮客在心理上压人一头,属于牛逼满满把钱赚了。但是正经企业不会为了融资付出这么高的财务成本,一般都是出现经营危机的,比如三四年前北京一大票掮客都在推经营性物业,不乏一些当时的知名企业,比如华东某个卖家电的,旗下各种穷乡僻壤的度假酒店随便挑,财务安排费用一堆豺狼虎豹分完都能给你百分之一起,授信金额一般都是三四个亿起,三四百万现金,家用轿车基本后备箱不用再放什么了,你想想,这特么是奔着正常还款去的吗。
兵书上说,知己知彼,第一步先搞清楚内部人吧。
2.看主体,这钱到底谁用
很多借款主体都是“壳”,这都能理解,出于应对政策的技术性规避,真实的用款主体其实是他的母公司,所以一定要知道这笔业务的主体到底是谁,认真的分析这个主体。对于国央企不能盲目轻信,个人认为,央企和国企一定要先看层级,央企子公司层级不能低于3级,3级以下很多都是工具或者创新实验,一旦亏损,说甩就甩。国企子公司不能低于2级,道理相同。再就是这个借款主体是不是这家央企或国企的传统优势,比如中交造路桥的,中国一重的冷热轧成套设备和石化重型容器,就是他们的主业和传统优势。另外就是国家重点扶持的新兴和绿色产业,比如中化的有机无机复混肥等低污染化肥,中国节能环保集团的水务板块。但是针对央企国企下属的房地产、贸易、物流板块,一定要慎重。另外还要谨防“假央企”和“假国企”,特别是对股权结构极其复杂的合资企业,保持谨慎,还有某些大抬头部门的所谓三产,这种在北京特别多,基本上都是穿着马甲在倒腾和勾兑利益,真出了问题,大抬头部门一纸公文就能把自己撇的干干净净。
对于上市公司,最大的特点就是财务制度相对健全和透明,可以比较容易进行分析。但是这个圈子,真真假假,雾里看花,每年ST的也是一大堆,所以还是要有一定的把握重点。我个人认为,第一看行业,看行业发展现状、市场供需关系、未来趋势、客户在行业的地位、可以与相关同行业上市公司做一下比较。第二看公司治理,企业的管理规范程度,实际控制人是否有不良记录和受过处罚,会计师事务所是不是每年更换或者有违法违规记录,关注一下证券交易所对客户的处罚、问询及回复。第三看发展前景,关注所在行业国家政策,关注业绩、投资增长、相关财务指标,比如固定资产增长率,营收、净利润增长率等。第四看其他银行业机构对他的授信,贷款方式、额度、利率、期限,国有大行的介入情况。
地方比较有实力的民营企业,看当前的投资战略,有些富一代本身文化水平不太高,借助时代机遇和祖坟风水,短时间积累了很多财富,这类人真的容易会飘,而且特别容易被某类高端职业骗子盯上(这个行业确实存在,都是团伙化),在不熟悉的领域胡乱投资,26个字母都认不全,就一门心思玩金融玩套利玩资本市场,认识的一些民营企业家基本都死在这方面,至于你说他主营行业的黑天鹅事件,他们反倒是能够逢凶化吉,完美脱身,不会让自己卷进去,毕竟深耕这么多年,都能有顶层的信息源和敏感性,所以这类老板,说白了基本都死在了飘+贪,这类企业的潜在问题,你多跟他同行业和上下游的人,打听打听就知道了,他们在企业里的消息源比银行扎实,老板飘了不知道自己是谁,中层干部和关键岗位员工最清楚。
小微企业,我个人有个观点,我就看实际控制人住所地的房子抵押情况,如果是一手房按揭就不说了,但凡抵押给了小贷或者反担保给了担保公司,还要来你这融资,基本上就是病入膏肓在吃止疼片续命了。
3.看他行融资情况
你干这一行,一定不能闭门造车,同业必须要有几个处的好的朋友,日常一起喝喝酒,磨磨牙,交流交流消息,我管这个叫金融情报,任何一家企业出问题,第一批知晓的人肯定是核心财务人员,企业的财务人员跟各家金融机构关系很微妙,不仅仅是逢年过节的嘘寒问暖,更多的是自己家的亲戚朋友就在行里,而且自己还要继续在另一家公司财务混,还要打交道,对于个体,任何时候,私都是大于公的,没有人会看到自己家的亲戚拿底薪去催自己,没有人愿意看到自己处了多少年的哥们被坑,所以肯定会有第一家银行听到消息先跑,然后消息逐步扩散,银行管理层经常会听到一些消息,某某企业有问题不能做了,基本都是同业哥们交流来的信息,做风险岗位不能做到眼观六路耳听八方,过于沉迷于数据,会不接地气,但是过于依赖主观判断和外界信息,没有很扎实的知识储备和技术功底,也只能像我一样泛泛之谈。
没啥条理的,散散讲两句。
来源:知乎 www.zhihu.com
作者:林先生
【知乎日报】千万用户的选择,做朋友圈里的新鲜事分享大牛。
点击下载
此问题还有 22 个回答,查看全部。
延伸阅读:
想问一下,在银行系统内,授信代码和授信业务种类是否一样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