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男2女(可反串),立意/机制/推理,长沙重度娱乐
体验角色:鬼崽子
剧本品质:4星(满分5星)
加分项目:+1星(综合体验)
总推荐指数:5星
因为打了续作《秋山裹月》才来补课的《大山》,相较而言,我个人会更加喜欢逻辑自洽、故事完整性更好、整体体验也更加均衡的《大山》——唯一的问题是,它的体量确实是太小了一点,最终我们一车大概也就三个多小时就打完了。
限制于发行年代较早,《大山》在当年应该是非常让人惊艳的一部作品,但是对于当今“见多识广”的玩家来说,可能就不会有那么深的触动。
但依然,我喜欢《大山》最后的那种展开方式,用一层又一层冰冷黑暗的故事衬托大主题,演绎只有一段,却堪称画龙点睛。
《大山》讲述的是一个蒙昧世界里的故事,它所探讨的也是,在资源缺乏的情况下,人和野兽的边界在哪里,文明与野蛮的边界又在哪里。
这是一个永恒的话题,却并不是一个很好把握尺度的问题,因为这个立意的建立,一定会从某种程度上“冒犯”玩家,如果处理不当的话,玩家不但不会有代入感,反而会产生抵触。
而后者恰恰是《秋山裹月》让我不那么喜欢的原因。
在《大山》的故事里,作者还没有那么高高在上,他就像是一个试图坐在你旁边,与你感同身受的人;而《秋山裹月》我体验到的是一种上帝视角的高高在上——作者对玩家是如此,玩家对角色也是如此。
我更喜欢《大山》那种感觉,人们更多的是出于“无奈”,所以那些黑暗的故事不会彻底淹没人性的光辉。而在故事的结尾,我们会真正走进角色转变的起源,或许从一开始,我们只是走错了一步路,或者选错了一个方向,但一步错、步步错,最终无可奈何地滑向深渊。
这个故事的悲剧色彩,比起猎奇的续作来说,也要来得更加厚重。
当然,从游戏体验上,《大山》因为年代久远,它的机制在今天来玩已经不算精彩了,甚至在游戏的过程中,我都会产生能把这个机制改得更好玩的方法。
而原版机制让玩家无所适从的另外一个原因是,玩家不知道自己改私聊什么,也不知道应该交换哪些信息,甚至连一个具体的目标都找不到。
又因为视角的关系,个别玩家的机制体验会显著要比其他玩家要好,因为他们的信息量决定了他们在这一句游戏里类似在狼人杀里抽到身份牌——这显然会比闭眼的村民玩家体验要好很多。
总的来说,我觉得《大山》是一部比较经典的老作品,考虑到系列的第三《将昼》即将开放预约,如果你喜欢这位作者的游戏风格,还是很值得补课的。
尤其是如果你选的DM可以把故事最后的气氛烘托起来,整个故事最后的展开会让你体会到一种独特的剧本杀模式。
来源:知乎 www.zhihu.com
作者:杨子虚
【知乎日报】千万用户的选择,做朋友圈里的新鲜事分享大牛。
点击下载
延伸阅读:
如何评价剧本杀《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