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有些人把游戏当信仰?

首先简单做个自我介绍,我是波士顿大学宗教专业学士学位,现就读与纽约大学宗教研究硕士学位的学者。可以叫我流影或者AdolShadow。

很喜欢笔者的这个问题。大家其实都会觉得,虚拟这种东西如何能被称之为信仰?或者说,游戏如何自成宗教体系?我的大学毕业荣誉论文中就讨论了游戏与宗教世界的关联。以及他们有何现实生活有什么样的丝缕联系。

简单来说,我们不能主观或者简单的把游戏和宗教或者信仰直接放在一起。或者甚至说把信仰和宗教放在一起都是不准确的。宗教社会学家William Paden和Peter Berger说,人创造了社会,社会创造了我们所在的世界。这个世界可以是基于科学的,也可以是基于任何概念的。重点是他们都是人为创造的。所以说,社会才是核心,而社会之上的创造物,本身都是可以改变,价值也不会是永恒不变的。

信仰在我个人看来则不同。我认为信仰是基于个人的产物。所有人的信仰皆可不同。同是基督教徒的我和我父母,信基督教的方式可能完全不一样。我们是个体,虽然在教堂这样的体制下我们需要遵守规矩,但是在私下,我的信仰和表现方式可以和别人大相径庭。这是我自己的看法。社会学家则会通常认为这也是社会产物。

前两天我刚在知乎产出了我的第一篇文章,讲的就是我毕业论文的一些历程。这里摘抄一部分,可以更好的解释笔者的这个问题。原文link:AdolShadow:第一次在知乎发文,聊聊我的大学荣誉结业论文:论虚拟世界与宗教世界构造的相似处


简单说说我在文章里的一些概括。想看我的完整毕业论文可以移步原文。

各位如果是游戏玩家,不妨仔细想想。为什么随着游戏种类的变多,可玩性变得更强,“宗教”却成为了中西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就不用说早期的刺客信条兄弟会或者瘟疫传说无罪这样的典型基督教占主导地位的游戏。只狼这样的佛教占主导地位的游戏。想想看,连我现在沉迷的原神也是采纳了非常多的神秘学元素。另一款我最近玩的很多的怪物猎人崛起也是将日本传统的鬼神文化开发到了极致。那么,如果说游戏被创立的初衷是一个科技的产物。而科技本身与宗教又有着一定的对立性,毕竟科技源自科学,是准确和新时代的代名词。那现在这样宗教题材泛滥的游戏岂不是有点本末倒置的意思

其实这也不然,再写结业论文之前我也尝试过许多其它题材关于宗教与游戏的论文。写多了便发现上面这个问题的切入点有问题。我们总觉得这好像是对立的,所以我们的文献或者文案通常都会找到游戏暴力,游戏成瘾这些负面的资讯上。于是冲突变成了一个标志。但假设说我们先就认定游戏和宗教在本质上有联系,我们便能发现一片新大陆,也就是我论文背靠的核心学术区 – 虚拟宗教 Digital Religion

简单定义一下虚拟宗教。我在大四下学期学了一节关于虚拟宗教的课程Religion in Digital Age。这节课的导师给了我们虚拟宗教最基本的定义。虚拟宗教就是研究非传统“教会”体制化的宗教研究,并且其根源需要基于现代网络环境。这里的教会和体制就是基本的线下集会和集会场所,并不特指某一宗教。因为传统宗教几乎都需要实体化的集会人数和场所作为支持。于是乎这个虚拟宗教就能被细分和拆开两部分讨论。因为其中的一部分必然会是传统宗教移步现代网络之后的发展 – Religions Online。毕竟就算有神仙预测,也很难说古代的宗教能了解如今的我们居然会有网络这一高超手段。所以必然的新型的教会模式和网络集会所便有了新的意义。比如没有身体接触的集会意义如何?圣餐如何颁布?如何募捐等等。

另外一个部分就比较特殊。它更在意的是哪些源于网络的新兴宗教 – Online Religions。比如Googlism,也就是人们将Google称之为神,而创造了这个神的我们也非常的具有神性。前些年还有Church of AI。创建者Anthony Levandowski曾经还是Google的员工,不过后来他因为一些法律问题这个church也就不了了之了。上述这样的新兴宗教还有非常非常多。根本数不清。研究这些为什么会出现,如何被称之为宗教,怎么引领一些宗教变革的潮流,以及他们和传统宗教的区别也是很有意思的点。

但你会发现,我说的游戏宗教好像上述两点都不是特别符合。那这就要说说Digital Religion的神奇之处了。因为我们研究的是非体制化宗教,那意思就是说,不是说只有网络新兴宗教这样的非体制化宗教才符合。研究重新被塑造和定义的宗教其实更有意思。这是什么意思呢?简单来说,假设说我在教堂里会和神父讨论死后进入天堂的事。那如果是疫情我去不了教堂,那我就网络会面神父问他这个问题。好,这里因为接触神父的媒介已经改变,所以已经属于虚拟宗教的领域。继续往前深入,我在Facebook上创立了一个话题,名叫#死后能否进入天堂的测试。那这个话题的性质又变了。因为虽然我还是可以以一个基督徒的身份询问问题,我也可以把所有的回答全部筛选为符合天主教的答案。但是因为这不在是教堂的网络软件,这涉及到了Facebook在宗教立场上的问题。那有意思的点就出现了。这里,Facebook是不是在代替我们完成日常生活中“社会”的角色呢?那如果说Facebook是一个虚拟社会就不为过了吧?这样来说,我们也确实可以从宗教方面来了解虚拟社会这个概念。

那说到游戏,如果能够以社会Community这个概念讨论,就变得清晰很多了。重新说回Peter Berger和William Paden两位宗教社会学家。前面说了,人创造了社会,而社会创造了我们所生活的世界。在我们生活的世界里,它给我们带来了很多便利。因为社会是一个整体,所以社会创造了许多便利于这个整体的文化,比如社会角色,法律,语言,政治等等。这也间接说明了为什么每一个社会所创造的世界都不一样,每一个国家某种程度上就是一个封闭的整体。虽然整个现实世界需要沟通,但不可否认的是只有一个社会也是可以生存的。

那这个概念放到宗教里也是成立的。还是Berger和Paden,他们就讲述了同样的手法,宗教社会在已知去宗教化社会下也可以创建新的世界。只要有一个整体,就可以创造世界。比如说我们生活中是学生,是教师,是警察。这不影响我们信教,去教堂,做礼拜,奉献,做义工。这是在一个现实中发生的两个世界体系和两种文化。它们冲突,却又不冲突。

那游戏呢,是不是也有类似的世界创造?答案肯定是有的,而且几乎和宗教的世界创造体系一模一样。只不过这次平台变成了虚拟世界,宗教是虚拟宗教,法则也是全新不受限于物理的法则。所以我们觉得很假,不一样,却还是能产生很多共鸣。因为这个本质上也是一个整体社会创造的世界。我们只是发觉他不处于和我们所处现实一样的现实罢了。你能说如果我的意识就出生在虚拟,我能辨认那是虚拟吗?不,我肯定会觉得那就是属于我的现实。

说了这么多,其实还没有说到我文章的一点皮毛。但确实想理解游戏与宗教,这离不开虚拟宗教这个概念。想真的了解虚拟宗教,也不是那么的容易。因为现在也没有非常合适的定义和解释。


不过我们最终需要回到笔者的问题,“为什么有些人把游戏当信仰”?

首先第一点,咱们直接用大白话说。如果我现在玩的游戏,就是我正在接受的信仰。那这个问题不就是自问自答么。我在我的论文中提到这样的一个例子,Gregory Grieve,一位现代的虚拟宗教教授写过这样的一篇文章:“Meditation on the Go: Buddhist Smartphone Apps as Video Game Play”。Grieve在文章中讲述了一个手机游戏软件“Buddify”。这是一个基于佛教的Meditation游戏软件。在软件中,你可以跟着软件中的教程去完成自己网络形象从普通人到虔诚教徒的蜕变。通过完成各种小任务和阅读,你可以变得更像一位佛教徒。有意思的是,虽然你可以自己设计自己的人物和把握游戏进程,你自己本身却不需要是一位佛教徒。Grieve是在飞机上看到有人玩这款小游戏的。当快下飞机时,Grieve问这个玩家,对方却说,“哦,我不是一位佛教徒,我只是不可知论,并相信有灵的存在罢了”。

这其实引起了更多的问题和思考。那如果说一个佛教徒玩这款手机游戏,那好像说得过去。因为那就是他本人的一个信仰。不过不是佛教徒,为什么还要玩一款佛教游戏呢?这里就需要引出另外的一个重要的点:我们玩游戏的人格,真的是我们现实的人格吗?

第二点,我们需要仔细考虑人格问题。因为我们目前的科技也并没有达到能把整个精神都送到虚拟的一个技术。那送过去的人格,是什么呢?MMORPG中,你可以自己选择你的角色。你可以现实生活中是男,然后游戏中是女。你可以选择肤色,可以选择职业,还可以在某些游戏中选阵营。Rubia Gregory对MMOPRG的说法是:“social and role-playing opportunities”。翻译过来就是“这是新的社会人格的重塑机会”。这间接说明了那端的我们,那屏幕这端的我们,可能并没有什么联系。也就是说,如果我说我们在那个游戏中选择了一个信仰,那也并不真的代表我们就必须在这个世界里有相同的信仰啊。假设说我在玩WOW,魔兽世界。我选择了联盟阵营,而我的女朋友比如说,选择了部落。那我们在游戏中可能会是对立的。我们可能会开战。但这代表说我们现实生活中就不能腻歪,不能在一起了吗?这显然说不通。

最后来说说笔者问题中的“为什么”。可能大家在回答这个问题的时候,先想到的是如何提出例子支持游戏里的内容当做信仰,也可以反对游戏里的内容当做信仰。不过其实这个问题里的另一个关键是这个问句的为什么。当我们这样去问问题或者思考的时候,我们其实也是在说:“是有这样的现象存在,所以我想了解其背后的原因”。而这样想的魅力就在于,我们已经默认了这样的现象。我们甚至不会质疑怎么会有人把游戏和宗教链接,怎么会有人觉得虚拟是宗教的另一个闸门。好像我们在玩到一个游戏基于神秘学,基于神话,基于体制化宗教时,我们就觉得这很正常一样。

回到我的论文,我的宗旨就是探讨这个为什么。我对比游戏世界和宗教世界,甚至现实世界的社会结构就是在说我们在社会中会不由自主的去创造世界。当创造了这个世界之后,我们就会不由自主的入住,先入为主,然后贴上各式各样的标签。我们其实对虚拟的了解一无所知。我们甚至不知道虚拟的那一头,我们创造出来的生物在我们把电脑关闭之后会做什么。我们再创造的人格,是不是真的在我们不在的时候还很听话。而我们对虚拟/游戏的首几个标签,就是在创造万虚拟世界后制订一套和我们现实生活一模一样的生活法则。那当然,生活法则中必然包含了宗教。

我们可以创造一个完全和现实世界不一样的游戏世界。但不能否认的是,绝大多数,甚至所有的游戏,多多少少都借鉴了现实生活。我们从来都不知道上帝长啥样,那我们就从历史里找找模样,再贴一个我们自己认为的标签,然后投放到游戏里。所以说,这也说到了最后的关键总结。我们在游戏中是什么

如果说我们创造了游戏,我们又在游玩游戏。那我们是什么?我们就是神!我们可以肆无忌惮的更改游戏规则,我们可以随意尝试BUG,我们可以制作玩家mod来创新游戏。神在这个游戏里其实比起游戏工作室就是一串代码,比起玩家就是一个需要攻克的BOSS。所以说,当我们一次次尝试,一次次失败,一次次重生最后打败了游戏中的神和BOSS。那我们就成为了取代BOSS的游戏之神。

翻回来说,我们的信仰就变得非常显而易见了。既然我们就是神,那么我们简单来说就是在信仰自己。Humanism,人类至上主义,在游戏中有着非常充分的体现。因为我们就是无所不能的神。这和现实生活中我们的无力感形成了鲜明对比。所以说,信仰在游戏中也即是我们人类自己


上述的绝大部分内容选自我在大学的毕业论文。如果各位觉得不错欢迎点击上文的link查看。其中有更多我上问没有提到的内容,比喻游戏在宗教状况下的定义什么是现实以及未来游戏宗教的发展方向。笔者,希望你对我的答案有些思考和启发。虽然这不一定是标准答案,但的确是许多作者和学者的答案。感谢。

部分Reference:

Berger, P. L. (1969). The sacred canopy. Anchor Books.

Berger, P. L., & Luckman, T. (1967). The social construction of Reality: A Treatise in the Sociology of Knowledge. Doubleday & Company, Inc.

Campbell, H., Grieve, G. P., & Gregory, R. (2014). Citing the Medieval: Using Religion as World-Buliding Infrastructure in Fantasy MMOPRGs. In Playing with religion in Digital Games (pp. 134–153). essay, Indiana University Press.

Campbell, H., & Tsuria, R. (2022). Digital Religion Understanding Religious Practice in digital media. Routledge, Taylor & Francis.

Forbes, B., Mahan, J. H., & Grieve, G. P. (2017). Meditation on the Go: Buddhist Smartphone Apps as Video Game Play. In Religion and popular culture in America (pp. 195–212). essay,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

Paden, W. E. (1994). Religious worlds. Beacon Press.

Paden, W. E. (2012). Tracks and themes in a shifting landscape: Reflections on 50 years of the study of religion. Religion, 43(1), 89–101. https://doi.org/10.1080/0048721x.2013.744614

Paden, W. E. (2017). Shifting worldviews: Modeling sacrality in naturalistic perspective. Religion, 47(4), 704–717. https://doi.org/10.1080/0048721x.2017.1336888

Salen, K., & Zimmerman, E. (2003). Rules of play: Game design fundamentals. The MIT Press.

Schuetz, A. (1945). On multiple realities. Philosophy and Phenomenological Research, 5(4), 533–576. https://doi.org/10.2307/2102818

Wagner, R. (2012). First-person shooter religion : Algorithmic culture and inter-religious Encounter. CrossCurrents, 62(2), 181–203. https://doi.org/10.1111/j.1939-3881.2012.00229.x

Wagner, R. (2012). Godwired: Religion, ritual, and virtual reality. Routledge.

Wagner, R. (2013). God in the game: Cosmopolitanism and religious conflict in Videogames.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Academy of Religion, 81(1), 249–261. https://doi.org/10.1093/jaarel/

来源:知乎 www.zhihu.com

作者:AdolShadow

【知乎日报】千万用户的选择,做朋友圈里的新鲜事分享大牛。
点击下载

此问题还有 7 个回答,查看全部。
延伸阅读:
民政局警告处罚的意义是什么?

我坚定地信仰共产主义,有人能告诉我,我可以做什么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