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说结论,旅行让我富有底气去创造我的人生。
旅行 12年,去过 48 个国家,350 座城市,自驾 40 国。旅行改变了我,它让我的认知不再局限,它让我看待世界的角度更加多元,它让我的生活富有创意有趣,它让我的人生拥有了更多的可能性。旅行已经融入我的生活,成为我的一部分。
我与旅行
美国作家亨利·米勒 Henry Miller 说:“One’s destination is never a place, but a new way of seeing things” ,一个旅行目的地永远不是某个地方,而是一种看待事物的新方式。
其实,我也不是天生的旅行者。在我旅行的这 十几年中,前 4 年,我都在旅游。报旅游团,或和朋友一起照着别人的攻略玩,没有什么明确的目的,只为了到那些风景名胜打个卡,在旅途中到此一游。后来随着我的经验日益丰富,我开始尝试独自旅行,从 3、5 天的短途,到十几天的远途旅行,再到如今去某个目的地生活个一段时间。我试着去感受自然,感知文化,感悟人生,把一切都视为人生的一种经历,一种体验,在旅途中自我修行。
这几年,我开始不满足于旅行书,别人攻略上的那些玩法,而是给自己旅行制定很多新鲜的主题,去发掘更有意思或对我有意义的地方,努力的去 be a local。比如我会疯狂的去打卡博物馆美术馆,去看那些世界名画。去我喜欢作家生活的地方走走,因为我很好奇到底是什么样的环境,什么样的文化,能够孕育出这些富有创作力的人。又独自一人在意大利旅行了一段时间,去学如何揉面团做 pizza,如何配比奶油和糖做 gelato,去学习意大利人丰富的手语表达。甚至是我三次前往巴尔干地区,只因为我想了解宗教冲突与文化融合。而我的旅途,也从坐飞机火车,到搭轮船长途巴士,再到自己考了驾照开始自驾旅行,我尝试通过不同的出行方式来拓展旅行的自由度、维度和深度。
在过去十几年里一次次的旅行中,我明显的感觉到了自己的变化。当我已经可以收放自如的制定旅行计划、得心应手的规划线路,我的对信息归纳总结能力,及逻辑性整体把握力,得到了提高。当我在旅途中迷路时,翻地图查阅网上信息甚至是去问人,这个时候我的搜索能力和与人交谈能力,得到了提高。当我在旅途中做了很多计划外的事情,于是慢慢的就变得不再害怕‘未知’和冷静的解决‘突发事件’,我的随机应变的能力,也在提高。
靠一场旅行就改变人生,我认为是不现实的。旅行中大部分的“所见所闻”多半不会立马起到效用,但它能给人带来成长,这是个很慢的过程,却终会在某一时刻起到作用。也许是工作中突然闪现的想法,或者是解决问题的方式,提高效率的办法,更或者是沟通能力。
我的旅行与工作
You can either travel or read, but either your body or soul must be on the way. “要么读书,要么旅行,身体和灵魂总有一个在路上”,《罗马假日 Roman Holiday》。
很多人问我,我一直在旅行,我是靠什么来生存和支持我的旅行的。相比起那些给与我旅游达人、KOL这些title,其实,我真正的身份是一名广告公关人。2014 年我毕业,正值中国新媒体迅速崛起。我去了广告公司,接触到了社交媒体,从做原创编辑,品牌策划,到媒介购买,公关咨询,我主要服务的都是文旅类客户,包括酒店、航司、旅游局。我的日常工作是和品牌甲方爸爸们沟通,和媒体老师们沟通,和上面政策机构沟通,策划线上线下活动,写各种 ppt,新闻稿,新媒体软文,对接 KOL等等等等。工作带给我的,是我就对文旅类客户有了直接的接触,深层次的了解品牌需求,市场需求、以及洞悉旅游行业变化。
而下班后的我是一个自媒体人。其实起初我也就是做着玩玩,更新我的旅行故事在微博微信上。后来我无意间写了几个爆款,就是所谓的 10w+,得到了很多人的共鸣,和鼓励,让我知道,原来我写的文字是有力量的,我有了粉丝,于是就更坚定我经营自己的社交媒体平台。这几年,只要新出现一个平台,我就去开设账号,通过更新我的内容去了解平台属性、定位以及用户喜好,同时我也切身感知到市场推广形式的变化,新兴的营销方式,了解那些爆款背后的运作。
所以,在旅游这个大行业里,从 BtoB 到 BtoC,从 online 到 offline,从图文到视频,从大神网红自媒体,我都有所接触,也有了一套自己的工作模式和逻辑。而且,在打理我自己自媒体平台时所了解的,也成为了我在社交媒体领域的经验和洞察,并最直接的运用到我的工作中,这也使得我总能很快的捕捉到行业的变化,提出很多新的思路,产生富有创造力的 idea,也有了我客户对我能力的认可我,让我做实了一个广告人的身份。
而我始终都在我擅长的领域和行业与时俱进着。如今我负责的项目是每年在澳门举办的,《十四五旅游业发展规划》中提及的Global Tourism Economic Forum 世界旅游经济论坛。这几年的工作中,对接了很多旅游业内人士及相关企业,我们都相信旅行是世界各地许多人赖以生活和生计的根本组成部分,旅游业终会复苏,尤其是看到疫情后国内的旅游业的显著恢复及消费潜能的释放,也看好未来。
因为旅行与工作的关系,我也受邀作为嘉宾出席包括TEDx的很多演讲,分享我的故事和见解,也让我得以用我自己的方式,让更多人了解这个行业,鼓励更多人走出去。我一直说,我不想做全才,我想做专才。社交媒体+旅游行业,是我想要钻研的领域。我不想做一个单纯的旅游达人,我更想成为一个专注旅游行业的专业广告人,在我擅长的领域和行业与时俱进着。
通过旅行,可以让我接受新兴事物,适应不同的环境,打破固化思维的界限,建立多维度思考和分析能力,继而为工作和生活,带来新的想法,这也是我创造力的来源。只能说,我从事的广告行业与我热爱的旅行,是相互的相辅相成的。旅行改变了我,旅行也成就了我,它给了我职业方向,更给了我独一无二的竞争力。
我的旅行与生活
古罗马时期的思想家圣奥古斯丁 Saint Augustine 说:“The world is a book and those who do nottravel read only a page” ,世界就是一本书,那些不旅行的人只能读一页。
其实在 10 年前,可能是个更早,我对我人生的设想是 23 岁大学毕业,26 岁有个不错的稳定职场,27、8 岁结婚,30 岁生孩子,过按部就班的人生。可现实呢,当旅行成为我生活的一部分,这个爱好彻底改变了我的人生轨迹。
在旅途中,我遇见了太多的人,看了太多不一样的人生:有完成 Gap Year 旅行的背包客姐妹;开着改装房车环游世界的情侣;走遍欧洲的美国硅谷码农,一边旅行一边敲代码;45 岁从法国巴黎出发骑行去土耳其的大叔;拿着退休金在罗马尼亚开青旅的加拿大老太太;沿着英国海岸线一路走一路给慈善机构筹钱的退伍军人和他的狗;在挪威私人山谷中经营农场的同性恋人;还有很多很多,这些人一直在我脑海中挥之不去,这些人的人生和生活方式让我无比向往。
有很多时候我都在觉得,走的越多,看的越多,我却越觉得自己无知和渺小,却又更加对世界跃跃欲试。我也想创造属于自己的人生啊。
于是,我并没有按照原先的设想生活,在 23 岁时我申请了研究生,26 岁的我已经辞职又入职。27 岁的我经常带着行李箱去上班,搭红眼航班启程新的目的地,又拖着行李箱搭最早的航班返回公司直奔工位。28岁的我一边在职场厮杀,一边又疯狂的去旅行,练就了不用倒时差的技能,把那些我想去的地方变成去过的地方。29 岁呢,我选择裸辞做一个自由职业者,疯狂的起飞降落 32 次,去了 23 个国家,带着电脑在全世界工作。如今31岁的我,选择重返职场,在疫情后时代,希望能对旅游复苏献出自己力所能及的力量。同时,我也蓄势待发着,等着奔赴下一场畅快淋漓的旅行。我找到了属于自己的生活节奏和快乐。
我们总会用外界的很多‘既定标准’去比较,谁比谁挣的多,谁买了房换了车,谁嫁的好娶的妙… 习惯用这些‘别人的完美人生’来衡量自己,但又何尝不是一种束缚呢… 可认真审视自我时,我总会问自己:别人的人生我向往吗,说实话有羡慕的,但真的适合我吗?
我开始承认我不完美,也意识到我不会完美,但这就是我,真实的我。与其选择坐在那里自怨自艾感叹时运不济,不如走出去看看外面的世界,遵从自己的内心,当眼界越开阔,就会越清楚自己的位置,更加接纳自己,知道自己想要什么,适合什么。当我开始可以真正悦纳自己时,我才是拥有真正的自由,过属于我的人生。
Curiosity is the truth and the way of creative living.
Make something, do something, do anything.
Dream, think, and create.
To travel is to live. 旅行即生活。
旅行让我富有底气去创造我的人生。
关于我
以「一人一车一行李箱」的方式,去过48个国家400+城市的红唇姑娘
公众号 SkaeyMin
来源:知乎 www.zhihu.com
作者:游旻Skaey
【知乎日报】千万用户的选择,做朋友圈里的新鲜事分享大牛。
点击下载
此问题还有 129 个回答,查看全部。
延伸阅读:
你喜欢什么样的旅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