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猎云网北京】6月30日报道(文/盛佳莹)
自2012年Google Glass发布引发全球市场热潮开始,AR技术逐步落地,众多创业者涌入这个赛道,AR产品也相继进入市场。
尤其是AR眼镜将替代手机、成为下一代移动互联网的核心、主计算平台甚至元宇宙入口的声音越来越多。
然而打造一款体积和普通眼镜片类似,且具备高画质显示的AR镜片并非易事。这使得AR眼镜分辨率不足、重量过大、容易眩晕等问题都成为了其商业化的桎梏,这也成为了所有AR从业者必须解答的命题。
2014年,灵犀微光在北京成立,从成立之初,创始人郑昱就致力于解决AR眼镜的痛点,为“低门槛元宇宙”提供人人皆可用的AR眼镜光学引擎。
聚焦AR底层光学显示技术
“AR眼镜之于元宇宙更像是手机之于移动互联网,而光学之于AR眼镜就像是芯片之于手机。” 郑昱说道,要想打造一个AR眼镜,AR光波导是其光学显示基础。
在AR产业内,阵列光波导、表面浮雕光栅和体全息波导是目前主流的光波导技术路径。
现阶段,阵列光波导是较为成熟的方案。该方案通过阵列反射镜的堆叠,通过一维扩瞳光路实现图像的输出和显示,以色列的Lumus采用的便是这条技术路径。
阵列光波导也是目前三种方案中画质效果最为突出,且唯一实现量产落地的技术。
目前,灵犀微光在阵列光波导和表面浮雕光栅波导都拥有完善的技术储备。在阵列光波导技术上甚至实现了二维出瞳扩展,可以同时实现垂直和水平双向出瞳扩展,有效的增加出瞳距离和眼盒大小,显著减少耦入部分的体积,在体积不变的基础上可以增大视场角到50度以上,从而使得AR阵列光波导光引擎能够实现既小体积又有足够大的视场角。
并且,灵犀微光的阵列光波导技术已量产落地,量产可达到10万片/年,AR光波导模组良率达85%以上。
但在郑昱看来,体全息波导光栅的成本下限更高,技术上限也更高,“抛开技术成熟的时间不说,单用推演的方式判断三套方案中体全息波导光栅技术将最有可能演化成最接近我们设想中AR眼镜的终极形态。”
郑昱向猎云网介绍道,体全息波导光栅并不是一片普通玻璃,实则是一个体积系统。体全息波导光栅允许设计自定义光源以什么形式,什么光强入射,这直接决定了光学系统的视场角、出瞳距、eyebox等关键性参数,此特性不光可以应用在光波导镜片,还可以用在HUD、VR光学等各个方面,扩展性较强。
材料方面,体全息波导光栅技术通过使用光致聚合物或PDLC材料,通过双光束激光全息曝光的方式,直接在微米级光聚合物材料内干涉形成纳米级的光栅结构,工艺层面有望实现非人工自动化大批量的生产。
灵犀微光体全息光波导画面实拍
除此之外,在量产层面,体全息波导光栅也可以绕开纳米压印方案中制作母本的机器和模板制作的成本,在复用性和成本的降低上有明显优势。“尽管现阶段技术成熟度未达标准,但随着技术成熟度的提升实现良率提升。“
从成立之初,灵犀微光便开始在体全息波导光栅技术领域深度布局。目前,灵犀微光自研体全息光栅波导PDLC聚合物分散液晶材料,解决了现实中的颜色均匀性和色差问题,突破了国内无成熟可商用的体全息材料瓶颈。初批体全息光波导镜片也计划将在2023年实现全线量产。
轻量级AR眼镜将成为元宇宙出圈标志
近年来,AR产业风起云涌。根据中国信通院、IDC等机构的预测,2020-2024年全球虚拟(增强)现实产业规模CAGR约为54%,其中,AR增速约66%,2024年AR市场规模将达到2400亿元。
广阔的市场空间加上元宇宙概念成为新风口,资本蜂拥而至。2021年全球和国内在AR领域的投资分别以374亿和181亿美元创了历史新高。
灵犀微光也从成立至今,相继完成了六轮融资,投资机构包括红杉资本、东方富海、和君资本等明星投资机构。
AR创业项目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全球互联网大厂也纷纷下场入局,Meta 的Quest2年出货量已达到1500万台、字节跳动以传闻90亿的价格收购 Pico、苹果也被传在今年第四季度会发布一款介于VR和AR之间的MR眼镜设备。
虽然军备赛激烈,但在消费端,却始终未出现出圈级的AR产品。郑昱认为,光学原理、工艺、成本等问题尚未解决,是现阶段AR眼镜等设备无法走进千家万户为人所用的本质原因。
“只有AR眼镜和我们普通眼镜一样轻便,更接近我们自然的交互方式,用户才可能真正接受。”
灵犀微光也一直致力于为低门槛元宇宙提供人人皆可用的AR眼镜光学引擎。基于灵犀微光的光学模组,灵犀微光推出了全套阿拉丁Zero参考方案,专注于携手中下游合作伙伴,共同推动轻薄型AR终端形态发展。
阿拉丁Zero参考样机重量仅为38.6克,整机外观与市面上同类型产品相较而言更接近“普通眼镜”。
郑昱相信,轻量级AR眼镜的普及将是元宇宙走向千家万户的重要标志。郑昱判断,C端层面的拐点将会在2025年到来。“灵犀微光也将会一直打磨良率,探索迭代光波导技术,与行业大厂共同推进准入级AR终端落地,为加速迈入低门槛元宇宙时代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