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2022年3月23日,离全年的结束还有283天。1950年3月23日,《世界气象组织公约》正式生效,这标志着世界气象组织诞生。
发改委发布《氢能产业发展中长期规划(2021-2035 年)》
发改委发布《氢能产业发展中长期规划(2021-2035 年)》。内容主要包括:
到2025年,形成较为完善的氢能产业发展制度政策环境,产业创新能力显著提高,基本掌握核心技术和制造工艺,初步建立较 为完整的供应链和产业体系。氢能示范应用取得明显成效,清洁能源制氢及氢能储运技术取得较大进展,市场竞争力大幅提升,初步建立以工业副产氢和可再生能源制氢就近利用为主的氢能供应体系。燃料电池车辆保有量约 5 万辆,部署建设一批加氢站。可再生能源制氢量达到10-20万吨/年,成为新增氢能消费的重要组成部分, 实现二氧化碳减排 100-200 万吨/年。
探索在氢能应用规模较大的地区设立制氢基地:结合资源禀赋特点和产业布局,因地制宜选择制氢技术路线,逐步推动构建清洁化、低碳化、低成本的多元制氢体系。在焦化、氯碱、丙烷脱氢等行业集聚地区,优先利用工业副产氢,鼓励就近消纳,降低工业副产氢供给成本。在风光水电资源丰富地区,开展可再生能源制氢示范,逐步扩大示范规模,探索季节性储能和电网调峰。推进固体氧化物电解池制氢、光解水制氢、海水制氢、核能高温制氢等技术研发。探索在氢能应用规模较大的地区设立制氢基地。
加快推进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技术创新:加快推进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技术创新,开发关键材料,提高 主要性能指标和批量化生产能力,持续提升燃料电池可靠性、稳定性、耐久性。支持新型燃料电池等技术发展。着力推进核心零部件以及关键装备研发制造。加快提高可再生能源制氢转化效率和单台装置制氢规模,突破氢能基础设施环节关键核心技术。
开展氢储能在可再生能源消纳、电网调峰等应用场景的示范:发挥氢能调节周期长、储能容量大的优势,开展氢储能在可再生能源消纳、电网调峰等应用场景的示范,探索培育“风光发电+氢储能”一体化应用新模式,逐步形成抽水蓄能、电化学储能、氢储能等多种储能技术相互融合的电力系统储能体系。探索氢能跨能源网络协同优化潜力,促进电能、热能、燃料等异质能源之间的互联互通。
推动低温液氢储运产业化应用:以安全可控为前提,积极推进技术材料工艺创新,支持开展多种储运方式的探索和实践。提高高压气态储运效率,加快降低储运成本,有效提升高压气态储运商业化水平。推动低温液氢储运产业化应用,探索固态、深冷高压、有机液体等储运方式应用。开展掺氢天然气管道、纯氢管道等试点示范。逐步构建高密度、轻量化、低成本、多元化的氢能储运体系。
重点推进氢燃料电池中重型车辆应用:发改委发布《氢能产业发展中长期规划(2021-2035 年)》提出,立足本地氢能供应能力、产业环境和市场空间等基础条件,结合道路运输行业发展特点,重点推进氢燃料电池中重型车辆应用,有序拓展氢燃料电池等新能源客、货汽车市场应用空间,逐步建立燃料电池电动汽车与锂电池纯电动汽车的互补发展模式。积极探索燃料电池在船舶、航空器等领域的应用,推动大型氢能航空器研发,不断提升交通领域氢能应用市场规模。
打造氢能产业发展“1+N”政策体系:坚持以规划为引领,聚焦氢能产业发展的关键环节和重大问题,在氢能规范管理、氢能基础设施建设运营管理、关键核心技术装备创新、氢能产业多元应用试点示范、国家标准体系建设等方面,制定出台相关政策,打造氢能产业发展“1+N”政策体系,有效发挥政策引导作用。
两部门印发《“十四五”现代能源体系规划》的通知
据国家发改委官网,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印发《“十四五”现代能源体系规划》。主要内容包括:
目标到2025年,国内能源年综合生产能力达到46亿吨标准煤以上,原油年产量回升并稳定在2亿吨水平,天然气年产量达到2300亿立方米以上,发电装机总容量达到约30亿千瓦,能源储备体系更加完善,能源自主供给能力进一步增强。重点城市、核心区域、重要用户电力应急安全保障能力明显提升。
全面推进风电和太阳能发电大规模开发和高质量发展,优先就地就近开发利用,加快负荷中心及周边地区分散式风电和分布式光伏建设,推广应用低风速风电技术。在风能和太阳能资源禀赋较好、建设条件优越、具备持续整装开发条件、符合区域生态环境保护等要求的地区,有序推进风电和光伏发电集中式开发等。
以电网为基础平台,增强电力系统资源优化配置能力,提升电网智能化水平,推动电网主动适应大规模集中式新能源和量大面广的分布式能源发展。加大力度规划建设以大型风光电基地为基础、以其周边清洁高效先进节能的煤电为支撑、以稳定安全可靠的特高压输变电线路为载体的新能源供给消纳体系。
加强产业布局和能耗“双控”政策衔接,推动地方落实用能预算管理制度,严格实施节能评估和审查制度,坚决遏制高耗能高排放低水平项目盲目发展,优先保障居民生活、现代服务业、高技术产业和先进制造业等用能需求。加快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建设,推动能耗“双控”向碳排放总量和强度“双控”转变。
英伟达称不会启动更多股票回购 专注数据中心等新产品开发
在周二举行的投资者大会上,英伟达表示,将专注于通过新产品开发来保持增长,而不会像一。些股东期望的那样启动更积极的股票回购。这些新产品包括速度更快的数据中心芯片。
英伟达首席财务官克莱特・克雷斯(Colette Kress)在会上表示,英伟达的首要任务是利用现金去拓展业务。她指出,英伟达本季度回购了 20 亿美元的股票,但公司没有增加股票回购的计划。目前,英伟达还剩下 50 亿美元的股票回购授权。
英伟达目前的重点是通过新产品和新技术来延续在人工智能计算领域的快速增长。该公司表示,基于全新“Hopper”设计的图形芯片将于今年晚些时候推出。这种处理器拥有多达 800 亿个晶体管,通过与新的连接芯片配合使用,可以极大地加速能理解人类语言以及支持基因组研究的软件开发。
英伟达表示,阿里云、亚马逊 AWS、谷歌云和微软 Azure 等大公司都将采用英伟达的新芯片。此外,戴尔和惠普企业等计算机制造商将提供基于这些新芯片的计算机。
苹果 App Store 等服务连续二天宕机
据凤凰网科技,苹果公司的 Apple Music、App Store 和播客等在线服务周二遭遇了连续第二天宕机,引发了用户的抱怨。
Twitter 和宕机跟踪网站 Downdetector 上的报告显示,苹果的服务故障从美国东部时间周二 17 点 (北京时间周三 5 点) 左右开始。苹果发言人尚未置评。
就在周一,苹果有多达 11 项服务出现了宕机。苹果职能和零售部门内部网络也出现了短暂故障,影响了产品销售和办公室工作。
iPhone 14 Pro具体机身尺寸曝光
爆料人Max Weinbach分享了新浮出水面的iPhone 14 Pro和iPhone 14 Pro Max的相关设计示意图,显示苹果公司即将推出的iPhone pro系列可能具有更突出的摄像头和更厚的外观。
上周也有人分享过iPhone 14 Pro的部分资料,但Weinbach分享的更详细,并提供了未来iPhone的一些具体参数。根据示意图,iPhone 14 Pro Max的宽度为77.58毫米,略小于iPhone 13 Pro Max的78.1毫米。高度几乎与13 Pro Max相同,它们分别为160.7毫米和160.8 毫米。
厚度方面,iPhone 14 Pro Max的厚度为7.85毫米,比当前的iPhone厚,后者仅为7.65毫米。
另外一个趋势是,新手机后面拍照区域面积将继续增大,苹果公司曾在iPhone 13 Pro和 iPhone 13 Pro Max中大大增加了背面拍照区域尺寸。 2022年,类似的趋势将会重现。
根据苹果为配件制造商制定的指导参数,目前iPhone 13 Pro Max上的摄像头区域凸起为3.60毫米。而根据Weinbach分享的iPhone 14 Pro Max参数图,2022款iPhone Pro系列上的摄像头区域凸起将有4.17毫米。
摄像头区域长宽也会从当前的35.01×36.24毫米,增加到 36.73×38.21 毫米。 另外,与iPhone 13 Pro相比,iPhone 14 Pro的尺寸变化则不大,宽度为71.45毫米,高度47.46 毫米,基本保持不变,摄像头区域凸起更明显,为4.17毫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