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天,局长发现一篇新文《死亡考试:无人生还的毕业季》,作者 @叶小白。
「某天,你忽然失去意识,再醒来时,发现置身于一个全封闭的考场当中。而考试的内容,是杀死考场里的其他人……」
「不通过这场考试,我们都会死。」
这简介……成功吸引了本局长的注意力!我又翻了翻评论区:
叶小白一更新 我就知道又要续会员了 @一只竹笋精
这才是尊贵的会员该看的东西 @2km不进九分钟不改名
求求你快更新求求了 @yin lan
小白出品,必属精品 @My way
每次都是看到小白更文后忍着不开会员,等完结,结果只忍了一天就开了 @cc小
……
真有这么邪(好)乎(看)?抱着「我倒要看看有多精彩」的心态,本局长开启了追更之路。好家伙,这一追可好,直接开启「日不能食夜不能寐」模式。
追更的第一天,晚上 11 点,本局长本准备洗洗睡了,结果硬生生失眠了,到凌晨 2 点还在思考:《死亡考试》里的凶手到底是谁?苦苦思索无果后,我决定找叶小白聊聊。
电话拨通,寒暄了几句后,我发出灵魂拷问「距你上次更新已经过去 5 个小时,生产队的驴都不敢这么歇,你打算什么时候更文?」
但小白竟说:「感谢局长喜欢我的作品,我会听局哥的多休息多打游戏的!」
???
我:&*#@%¥&*#@%¥!(此处省略两千字)
叶小白:好的,我会好好写文,尽快更新的。
追更任务完成,局长作为他的书粉,趁机和他多聊了聊。毕竟,除了《死亡考试》以外,他还创作过很多精彩的故事。
他笔下的故事,不到最后一刻很难猜到结局——考场上故意作弊的女孩其实是为了掩盖一场完美犯罪;平日里默默无闻的盲人邻居竟然是杀人凶手;高考结束后的少女被反复困在了同一天……
叶小白最擅长写此类故事,结构紧凑逻辑清晰,情节与情感并存,通篇读完「爽感」十足。他的作品中经常会出现一环套一环的反转,还有无限循环式的穿越。
一口气读完,你的认知会不断反转再反转。感慨自己脑袋不够用的同时,竟然还有一种莫名的顺畅和强烈的感动,根本停不下来。
当局长问到叶小白「如果能穿越,你最想要穿到哪一刻」时,他的回答却普通得不能再普通:「大学吧,」他说道,「想去重写那个很烂的故事,给我的同学们一个交待。」
局长好奇:叶小白竟然还写过「很烂的故事」吗?
渴望「生活在别处」的理工男
在与写作相遇之前,叶小白是个彻头彻尾的理工男。对他而言,变化的契机发生在大二,当时一个「很有想法」的舍友,带着他走向了「未曾设想的道路」。
大概七八年前,小白的学校举办了一场微电影比赛。舍友心血来潮要拉他一同参赛,「反正你闲着也是闲着,来整个剧本吧。」
叶小白稀里糊涂地就跟着投入了进去。为了创作剧本,他开始大量阅片,逻辑紧凑的电影和美剧填充了他的一切闲暇时间。剧本出来后,便和舍友拉着同学一起兴致勃勃地拍完了素材,然而剪辑完看到成片,他傻了。
「完蛋了,这写的啥玩意,它为什么会出现在这个世界上,真对不起参演的同学们。」
大量的优质作品输入导致眼界提高,然而疏于练习的笔力却难以支撑一个扎实的故事,成品让他无法接受。他很想销毁那部作品,但却不能辜负其他同学的共同努力。
他们最终还是交上了这个「有点丑的孩子」,然而用他的话说,发生了一件「悲惨的事情」——这部微电影获得了三等奖。(局长内心 OS:凡尔赛竟在我身边。)
获奖意味着作品最终会被发布在网络平台,身边的同学朋友家人相继转发,连老家朋友的社交帐号里都出现了它的身影。身边人见到他就时不时地调侃几句,远远地朝他喊「编剧来了」,让他「在第一次明白什么叫创作者的羞耻心的时候,就在不断被扎心」,想「连夜买站票搬去别的城市」。
「还好那个时候大家主要用的社交软件是 qq 空间,现在谁都不可能找到。」他笑着说,听起来好像松了口气。
然而就是这样一部现在想来有些羞耻的作品,却彻底改变了他的生活。
从那以后,叶小白养成了阅片的习惯,开始下意识地研究故事结构。脑海中填充得多了,创作欲望便随之产生。他的日常生活离程序和代码越来越远,逐渐被故事填满。
叶小白认为,创作是人类与生俱来的本能,是逃离现实边界的触发点。他之所以开始创作,是因为对另一种生活抱有渴望。
当时叶小白隔壁的文学系有个同学,隔三岔五就会跑来他们专业的宿舍楼向学霸请教写代码,而他每天躲在自己的宿舍里写剧本。两人偶尔相遇,彼此都会觉得非常惊奇。
「人都渴望自己生活在别处。」叶小白说。
成为一名「尊贵的盐选创作者」
大学毕业后,叶小白换过很多份工作,销售、文案,运营……
最后,他还是选择了从事编剧工作,「也没想那么多,就是觉得创作很快乐吧。项目在哪人就在哪,每天去聊戏要怎么走,去聊不同的人物表达,会很累,但也是在满足自己。」
2015 年,叶小白开始使用知乎。一开始只是刷一刷别人的回答,看看「生活在别处」的大佬们的知识和感悟,后来他发现,也有很多大佬在这里分享他们的脑洞。
而彼时,叶小白作为一名脑洞故事的忠实读者,他见证了许多顶尖创作者孕育出了成功的 IP,比如 @无色方糖 的《人匠》、 @温酒 的《诸神黄昏》等。
「应该说也是一种缘分,在共同参与的影视项目下,我和一些优秀作者们开始了合作,最后也成了生活里非常好的朋友。」叶小白说。
「在虚构类的脑洞问题下,氛围一直都非常好。」叶小白补充道,「我记得有一个问题,如果你来给《刺客信条》写剧情,你会把背景设定在哪里,就在这个问题下面,马伯庸老师写出了《长安十二时辰》的故事雏形。」
得益于这种氛围,叶小白创作了许多脑洞故事,「当然最主要的还是收获了很多珍贵的朋友,也因为这些创作,有幸结识了行业内的一些前辈,学习到了很多东西。」
同时他也提到,过程中受到的最大帮助,来自于知乎盐选的制作人。因为被制作人看中,叶小白正式成为了一名「尊贵的盐选创作者」。
在连载奇幻长篇故事《请回到 2008》时,对擅长短剧与短篇的他是一个不小的挑战。制作人则一直在协助他打磨剧情,完善大纲。既是对作者的高要求,也是作者的良师益友。
连载结束后,盐选运营团队通过站内站外的各渠道让作品获得曝光,让作品不断被看到、被发现。在制作人看来:「让作者感觉到一个作品没有白写,对作者而言才是最大的鼓励。」
同时,知乎的 IP 孵化运营也在不断地发挥作用,《治愈你、杀了你:心理医生催眠杀人事件》、《夏天,去平行时空》等作品,均受到了影视公司的关注与青睐。
需要说明的是,这并不是盐选的个例。
「尊贵的盐选创作者们」,不仅能获得站内外各个渠道的曝光,还有作品 IP 孵化的机会,创作者的作品可能会出版纸质书,或是改编成电影和电视剧。
期待有朝一日,我们能在荧幕上看到从盐选中孵化出的各色故事。
叶小白是如何写故事的?
对于非科班出身的创作者而言,提升技巧的主要方式是多看和多练,作为纯理工专业出身的人,叶小白也经历了这样一个过程:
「曾经我也认为自己天赋异禀,但在被现实打击后,我发现即使有天才,那也肯定不是我。所以还是要学习,从书上、从生活中、从大荧幕里学习。」
他的学习方式主要是看编剧教材和商业片。商业片无需多言,成熟商业片的结构非常标准,可供新手去拉片,去学习。编剧教材他则推荐《故事策略》、《千面英雄》、《救猫咪》和麦基的《故事》,「把这几本书看完了,再回去看你很喜欢的电影,你会发现自己多了新鲜的视角去理解它。那种全新的体验会让你感到惊喜,甚至是感动。」
除此之外,观察也十分重要。一个导演前辈曾教过他,人物都在生活里。去医院、去菜市场、去派出所,在那坐一个下午,你能看到无数种人的生活,无数的故事。「当然,千万不能打扰到别人。」
可能因为输入与输出都以剧作为主,在叶小白的小说中,比起文学性,强冲突的情节给人印象更深。在阅读时,总会忍不住代入自己,跟着主角一起紧张起来。
「情节上的紧凑,是创作上的习惯,但你必须承认这是技法上的取巧,是受限于舒适区的一种行为。回答这个问题我是惭愧的。」他说。
紧凑的情节往往会压榨掉一些自我表达空间,然而当作者与想要传递的情感紧密相连时,它们自然会被引导到相应的位置。同样,他的作品也不只有情节,有限的空间被他充分利用,他笔下人物的浓烈感情,吸引着读者沉浸其中,共情于种种喜怒哀乐。
他认为,这些情感表达每个人都有不同的选择,「有句话叫你没做好的那部分,就是你的风格。如何去设置你的情感,如何去表达你的情感,你的直觉是怎么告诉你的,最终你能够完成多少,那就是你的风格。」
谈到创作给自己带来了什么,叶小白的理解是:多了一种生活方式。
「到了一定的年纪,生活变成了一个既定的程序,你不知道是谁写了这个代码,但你无可避免地要按照它来生活。」
而创作,提供了进入想象空间的一个入口,仿佛是在世外进行一场旅行。
叶小白认为,现在的人们赋予了故事艺术价值与商业价值,然而在久远的从前,它只是一种高效率的沟通方式。人被生活的某处所感动,有了表达欲,自然就会想要与人沟通,故事随之成型。
隔着屏幕,故事被人阅读后,这种表达最终形成闭环。不过,叶小白希望自己和作品是分割开的,「一个作品只是创作者在某个时刻的表达,不必把某种表达当作创作者的具像化。因为往往这可能是被作者美化过的。」
「一个作品里,能做到和现实有关的,只有一样东西——叫做读者的体验。」他说。
对他来说,作品能够让读者获得好的体验,为他们带来好的心情和温暖的感受就足够了。
跟小白聊完,局长不仅圆满完成了自己催更的小任务,还从小白那里挖到了他那些关于「创作」的宝藏故事。原来这么会讲故事的叶小白,是一个心思细腻的理工男孩。
期待叶小白一直走花路,写出更多「好看且值得」的故事~
最后的最后,局长要再狠狠推荐一把叶小白的新作品——《死亡考试:无人生还的毕业季》,快来一起找出真正的凶手吧!局长带头催更!
(等会儿,听说刚打完电话今天更新了?冲冲冲!)
来源:知乎 www.zhihu.com
作者:故事档案局
【知乎日报】千万用户的选择,做朋友圈里的新鲜事分享大牛。
点击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