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正宗传统的关东煮是什么样子,味道和做法又和国内经常吃到的有什么不一样?

“日本料理是水做的”,关东煮便是最佳佐证。

第一次去日本还是大学的时候,抵达东京后吃的第一样东西,便是罗森便利店的白萝卜关东煮,记得清清楚楚,70日元。

那时候日元汇率高,只觉得好吃,又惊呼好贵。这么一小块白萝卜竟要6块钱!

萝卜是当之无愧的王牌,无论什么网站的排名调查,它永远位列“最常放的关东煮食材”第一名。

由此,我渐渐爱上了关东煮,但日语里为何会叫“おでん”呢?看似跟关东煮八杆子打不着。

“御田(おでん)”原本是“田楽”的另一种叫法。田楽是指豆腐为主的原材料串在木签上,烧烤后涂上特制的甜味增。

进入江户时代后,它作为街边快餐的一种深受大家喜爱,渐渐演化成炖煮的形式,现在无论小摊、居酒屋还是便利店、家庭餐桌,关东煮现在可谓无处不在。

可“田楽”和“御田”明明就像两个东西,到底是怎么演化的呢?

首先是“田楽”的食材从豆腐,扩展到茄子、魔芋、鱼、芋头等等。接着是制作方式由烤变成在高汤里煮,盛出来之后再抹酱。

真正的转变是大正时期传到关西之后,为了和“味增田楽”做区别,关西人就把这种食物称作“关东煮”,即关东料理人带来的煮物。又经历一番改良重新传回关东,变成了如今的“おでん”,主流的蘸酱是黄芥末。

但关东煮的急速发展离不开食品工业化,战后经济复苏,各种家庭方便食物层出不穷,关东煮的汤底,也只需要丢进高汤料包,加一点“味之素”和酱油调味就行了。

711就依靠关东煮、油炸小吃、便当、饭团等“日本基础产品”获得空前扩张,让客人最方便地吃到“家常菜口味”。

上海古北有一家以关东煮闻名的居酒屋,在有些寒意料峭的春天时去过。其他料理印象不深,唯有那锅关东煮让人挺想重访。

冬天怕变凉的话,可以一口小锅端到面前边温着边吃,其余时节盛在大碗里就行。5种拼盘68元,有特别喜欢的食材就提出,其余交给师傅搭配。

白萝卜和豆腐是必然会出现的两大金刚,像海绵一样吸入高汤精华,本身口感又柔滑。比较意外的是牛舌,柔软毫无腥味。

还有一样很美味的是牛蒡鱼饼。牛蒡外面包裹着鱼肉茸后油炸,再放进关东煮的汤汁里煮。

要知道,油炸过的东西本身很香,如果不是追求脆生的口感,再煨汤就更香。同理就像湖州人爱的红烧素鸡和爆鱼。只不过前者清鲜,后者浓郁。

关东煮是润物细无声的美学。

跟发酵不同,它的美好不是时间带来的,其中的物理变化远胜于化学变化,更像是一种物质渗透和交换,让静止的时间去入味。

如果你打开日本美食评论网站tabelog,会发现食物分类里面,只有关东煮(おでん)自成一类,后面连一个小尾巴都没有。这也从侧面说明了关东煮的存在多么特殊。

然而在大多数情况下,关东煮只是锦上添花的东西,类似于一道菜,而非单独的一顿料理,我在香川县吃乌冬面的时候常会遇到,关东煮作为乌冬上来前的暖胃前菜。

专门提供关东煮的店也有,但终归比较小众,更不受游客青睐。什么吗?不就是萝卜豆腐、竹轮魔芋,没有让人眼前一亮的高级食材,照片拍出来平平无奇,发朋友圈都不会有人点赞的。

可是,它的美好就在于它的平平无奇,会让人觉得“好温暖啊!”而非“好吃得不得了”。

几年前在东京和朋友约过一间银座的关东煮专门店,叫“田中”。当时觉得挺稀奇的,有一点高级感的关东煮,坐在吧台喝着清酒,慢慢吃,会是怎样一种感觉呢?

专门店还是有两把刷子的,除了常见的基本款,还有卷心菜包肉、豆腐皮(湯葉)、扇贝。

最好吃的是混入昆布、玉米、胡萝卜等蔬菜碎的油炸豆腐。装盘的时候再加上芦笋、青菜等配菜。

溏心的半熟鸡蛋也令人陶醉。

其他几位客人都像是熟客,一人一大杯啤酒,跟老板聊得不亦乐乎。在酒精的作用下,大家脸颊都变得红润起来。

跟国内的应用场景完全不同,日本人喜欢吃着关东煮喝酒,初见觉得很奇怪,就像看到用荞麦面下酒一样不可思议。

它们明明更像炖菜和主食啊?作为下酒菜还真挺别具一格。与其说“下酒”,更多是在喝酒前垫垫肚子的意思。

这么说来,日本人还是真是想方设法、为喝酒而喝酒啊!

来源:知乎 www.zhihu.com

作者:叶酱的孤独星球

【知乎日报】千万用户的选择,做朋友圈里的新鲜事分享大牛。
点击下载

此问题还有 80 个回答,查看全部。
延伸阅读:
日本当地的小吃有什么让你印象深刻?

如何在中国开一家正宗的日本拉面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