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玩了徕卡相机后,我对于喜欢的物件整体选购思路都发生了变化。逐渐喜欢上了那些不随波逐流,能凭借巧思设计,在某一领域内有足够“脾性”的品牌产品。
这些品牌在行业中口碑极佳,也拥有一批忠实粉丝簇拥,因为他们都足够有代表性,而且会让人过目不忘。
在摄影器材上,有足够浓厚的色彩与高对比度的反差成像风格的徕卡M9;在HiFi音频产品中,依旧保持美国本土“大妈”手工组装,但却有无可比拟乐感的爱丽丝MPRO;手表领域里,有足够辨识度,可进行左右翻转,优雅与精湛工艺结合的积家翻转手表REVERSO。
在手机这个适应面更广、用途更多、几乎人人都在使用的领域中,能否找到这样一款产品呢?
我已经在不止一篇文章中,强调过这是一个非常“内卷”的品类。
厂商一味地追求硬件配置和性能,为了能够快速赶上潮流,不断推陈出新。根据相关数据显示,目前新机“寿命”已经缩短到3个月,配置同质化严重、消费市场竞争过于激烈,加之大环境所为,以致消费者换机需求并不“热情”。
对于旗舰机而言,情况更是如此,硬件配置早已不能拉开足够大差距,进而就需要另外一种营销方式,以镜头为例,当上游供应链技术硬件已无法再突破,消费者不再将镜头配置作为唯一选购参考因素后,落脚点就只能暂时通过其他形式吸引消费者关注。
从目前旗舰机来看,似乎与各个相机大厂进行“联名”正在成为稀疏平常事情。
乃至呈现出一种“创意不够,联名(滤镜)来凑”的场面。
对于大众消费者而言,随手一拍就能拍出好看的照片,是一种“快捷”的解决思路,但带来的问题是,同质化严重,会让对手机摄影并不了解或不感兴趣的用户感知不强。
而对于摄影过程本身就“享受”的爱好者而言,花里花哨的滤镜和各种“无用”功能反而无法给他们在使用手机拍照时,带来“沉浸感”。
努比亚可以说是这些手机品牌中的“另类”。
而最新旗舰Z40 Pro,让我彻底改变了对这个品牌的看法。
最核心一点,在用它拍照时候,能够让我“慢下来”享受拍照过程的乐趣,去沉下心来构思,绝非按下快门一瞬间的快感。
- 35MM作主焦段仅此一家
努比亚Z40 Pro最为“激进”的设计,是把35mm等效焦段镜头直接用在了主摄上,用这个焦距来作为主摄焦距的手机,除了努比亚之外,没人在用,目前主流手机还是以26-28mm为主。
这里先有必要做个普及,聊聊各个焦距段。
目前在部分手机上采用的鱼眼镜头为15mm等效焦距,而主流手机上的潜望长焦镜头为135mm,简单来讲,画面中的视野越窄越大,焦段就越高;画面中的视野越宽越小,焦段就越小。
而35mm其实就在一个接近人眼视觉“观感”的焦段上。
这个焦段不会有广角镜头那种宽广夸张的宏伟感,也没有长焦需要拍摄景色带来的压缩透视。在用相机的35mm焦段拍摄过程中,能够突出某一主题,而不会受到“背景”干扰,同时又有恰到好处的环境“容纳性”。
如果明白35mm焦段的一些特性,这就能顺理成章解释,为什么这个焦段通常会被称为“人文焦距”,因为在这个焦距下拍摄成片后给人的感受,是没有压迫感的,因此35mm也被诸多大师作为最常见的创作焦段,比如我最喜欢的摄影大师,马克·吕布,他的作品主要是以“瞬时”摄影为主,但却能清晰抓怕到被拍摄者细腻的神态。
记得他在游走在中国后,感叹道:
“我在中国走啊走,看啊看,拍了不少照片。我还喝了很多茶,听了很多当时官方冗长的报告……所到之处我看到并喜爱这些美丽的面孔、工具上的陈年铜绿、浩瀚又有些奇特的景观,到处都有一种尊严,取代了上世纪几乎整个民族的耻辱。”
大师用35mm镜头记录所见所闻,拍摄的照片虽并不在当时“红极一时”,但背后丰饶的故事往往被后人拿来品鉴。
人文摄影在摄影领域,其实是一个非常“宽泛”的主题,每个人都有自己对“人文”不同的理解,这就和“哈姆莱特”一样,并没有严格的定义。
稍微宽泛一些的“人文摄影”是在不特定环境下,能够从人所处环境中,反映出一定有导向的状态,当然这种状态是通过一些摄影技巧表现出来。
最近就趁着把玩努比亚Z40 Pro的一段时间,抽空去了三里屯这个已经被“老法师”拍烂了的地方,这里应该是北京最“折叠”的地点,隔壁穿着艳丽的白领们和背手遛弯儿的老大爷能形成鲜明对比,网红们精致的妆容又在灯红酒绿的“弄潮儿”打卡地显得更妖娆做作。
想拍好人文主题,“抓拍”操作必不可少。在使用努比亚Z40 Pro拍摄过程中,发现从锁屏状态下,上滑呼出拍摄界面,到按下快门,整个过程一气呵成,这对于抓拍来讲相比正常解锁进入相机,能更便捷,在抓拍成片成功率上,也比较高。
除了得益于高通骁龙8对于摄影部分强劲的算力支持外,当然也少不了努比亚对于相机部分的“深度”优化,比如最早加入的焦测光分离、多重曝光、独立白平衡、电子光圈、手持防抖等功能,俨然已成为影像部分的“标配”。有了这些功能,可以让创作更游刃有余,对于喜欢进行手动调整的爱好者而言,也能用得更顺手,另外随着性能提升,这些功能在易用性上反应速度更为灵敏。
当然为了让“抓拍”能更迅速,努比亚Z40 Pro还加入了两项新技术和功能,“闪电抓拍”是利用对拍照主体进行AI运动检测,同时检测手机本身的抖动程度,根据场景,智能调整快门的曝光参数,多帧RAW数据融合,AI神经网络降噪,图像融合计算及深度优化,它是集成在相机内部,只要拿起来拍就行。
“预设对焦”这项功能对于玩手动对焦镜头的用户不陌生,它是通过预设好对焦距离,利用类似“峰值对焦”的颜色标识来显示出对焦区域,这类似于理光的Snapshot快拍模式。
在下午到晚上不断拍摄过程中,机身没有出现过热造成的取景卡顿现象,在切换到布列松滤镜以及内嵌的不同富士滤镜,并开启胶片模式后,对焦到最终成片速度依旧保持了一种出色的“顺滑”感。
总体而言,我对这次努比亚Z40 Pro的颜色调校倾向还算满意,白天颜色还原精准,噪点控制得当,而到晚间,比白天稍加一些的饱和度也更讨好眼球,没有过于浓艳带来的油腻感。
而对于35mm焦段来讲,优点固然很多,但对于大众人群来讲,确实需要经过一段时间使用后,才能适应并驾驭拍摄。
专业但并不枯燥,是我使用下来后的体验感受,普通模式下还有赛博朋克、黑金、鱼眼、LOMO等滤镜,也可以通过使用这些滤镜在一定程度上,让普通用户减少对于构图的“困难症”。这时候就能随手拍出一张有特点、有个性的照片。
当然努比亚手机的“老朋友”星空摄影在Z40 Pro上也得到了加强,利用“九大星空算法”以及“星空加强”等技术,在拍摄星空时,成片率更高,简单来讲,拍“星星”更容易了。
不过在使用过程中,也发现了一些小问题,比如在辅助拍摄界面,取景框中并没有出现任何文字提示,这对于摄影小白来讲,不算友好,希望能在未来加入简单的构图说明。
- 性能依旧亮眼
在前文中我也强调了,能够支撑这样出色抓拍速度并有极高容错率,且在拍摄中即使叠加滤镜和效果依旧能有“身轻如燕”的能力反应,是需要一套优秀的硬件配置做支撑的,因此“性能三马车”:高通骁龙8 Gen 1、UFS3.1、满血LPDDR5不能少,关于处理器部分,品玩已经在之前文章进行了深度解析,这里不再做过多撰述。
需要提醒下,如果你是一名摄影爱好者,而在摄影过程中又喜欢P图后直接分享到社交媒体,建议选择16GB+1TB ROM版本。
既然性能已经“拉满”,那在各类跑分软件中,自然能够名类前茅,这里从3D Mark的跑分不能看出,不管是Wild Life模式还是Sling Shot Extreme模式,都已经到软件测试极限,安兔兔102万跑分也足以说明其性能是无需多虑的。
另外跑分过程中,我也摸了一下机身,发现整体热量虽然集中在镜头部分,但在跑分过后,热量能够很快散去。
能够保持这样的散热速度,和机身散热结构离不开,这款机型通过使用大面积VC液冷均热板、石墨烯、纳米碳纤维导热片、高功率凝胶、石墨层等材质,让机身热量迅速排出去,此外也通过在机身中首次加入微纳腔石墨烯相变均温板,提升吸热导热性。
此外5000mAh电池容量,一天高强度使用下来还剩40%电量,这对于骁龙8机型来讲,续航也不错。电池容量相比其他旗舰机型更大,使用起来更有“安全”感,随之而来的问题是,会不会让机身过厚?
努比亚Z40 Pro的8.46mm机身加上199g重量,这在今年的主流旗舰机中,还算“轻薄”,此外整机正面接近正方形,而侧边采用了能和虎口进行舒适贴合的双曲面弧形设计,加之顶部和底部为内凹造型,这就让这机器立在桌面后,能够有一定的细腻感。
不过背后这块采用了100多万个微米级的闪光晶面蚀刻在玻璃表面上的AG工艺的背壳,摸起来类似磨砂质感,也不易留下指纹。
点亮屏幕后,6.67英寸AMOLED 144Hz高刷屏显示细腻,但整体颜色并不如三星系艳丽,整体饱和度人眼视觉效果比较舒适。新系统MyOS12在功能上,相比鸿蒙OS、MIUI以及ColorOS来讲,优势并不明显,未来也希望努比亚可以把研发相机的经历,拿出一部分用在系统上,能够让系统也变得“独一无二”。
努比亚时隔将近10个月才推出Z40 Pro,这在竞争早已白热化的手机市场明显是“佛系”的。
可能有部分消费者会觉得这样一年一更新的速度是不是有些慢。
这种“慢”的节奏,倒也非常适合努比亚调性。
与多数品牌把重心放在摄影联名进而寻求风格化拍摄思路来看,能另辟蹊径在“专业化影像”中挖掘更多玩法进而在大众人群中进行普及,并让使用者沉下心来拍摄,这显然是需要勇气和坚持的。
能做出一个有意思,有巧思设计手机的品牌,并不多了。
努比亚还真能算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