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久没有回答边缘性人格障碍的问题了,我来尝试一下。
注明:在下面的回答中,我会用BPD来代表“边缘性人格障碍”。
严谨的来说,科学研究没有办法告诉我们“是什么导致BPD”,但是我们可以通过数据来识别出“BPD的风险因素”,也就是说哪些因素会显著增加某人患上BPD的概率?
这就好比说,我们没有办法说“XX因素导致癌症”,因为每个人的具体情况都是不一样的,但是我们可以说“抽烟显著增加某人患上肺癌的风险”。大概就是这样的逻辑。
总的来说,我们有以下两种方式来研究“BPD的风险因素”(risk factors):
第一:我们首先需要找到两组人群,第一组是经过诊断患有BPD的患者,第二组是没有BPD的精神疾病患者或健康人群,然后我们将这两组人群进行对比,可能会发现这两组人群在某些因素上存在统计学上的显著差距。打个比方,我们可能发现在BPD患者中,他们在童年时被性侵的比例要远高于没有BPD的精神疾病患者或健康人群,那么这就代表“童年时被性侵“可能是一个”BPD的风险因素“。
第二:我们也需要找到两组人群,但是和上面的研究方法不同,第一组是单卵双生子(monozygotic twins),第二组是异卵双生子(dizygotic twins),然后我们对这两组人群做精神疾病的诊断,看他们是否患有BPD或者有怎样的BPD症状。然后我们可以对这两组人群的数据进行分析,第一组是完全一样的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第二组只分享一半的遗传因素但是有一样的环境因素,这样我们就可以得出结论:到底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对BPD的形成有多大的影响。
下面我们来回顾具体的研究文献,大部分研究采取了第一种研究方法,少数研究采取了第二种研究方法。
问题一:如果我们只看童年阶段,有哪些因素会显著增加BPD的患病率?
我们可以来参考Stepp, Lazarus, & Byrd (2016)对相关文献的系统性综述[1]。
作者们从376份文章中筛选出了共计39项关于BPD风险因素的研究,共计24个独立的样本和43,681位被试,然后对这些研究的数据进行了再次分析。
作者们总结出了以下的BPD风险因素:
- 广义上的社会性风险因素(Broader Social Risk Factors):包括社会经济地位(socio-economic status)、生活压力(life stress)、家庭逆境(family adversity,比如家庭解体和婚姻冲突)。
- 家庭因素(Family Factors):包括父母和家庭的精神疾病史(parent/family psychopathology,总的来说父母患有精神疾病,那么孩子更容易患上BPD)、父母的育儿行为和方式(parenting behaviour/style,比如缺少温暖、过度惩罚、被抛弃、得不到满足)、家庭的氛围以及父母和子女的关系(family climate and parent-child relationship,比如父母和子女间的冲突会增加子女患BPD的风险)。
- 虐待和创伤经历(Maltreatment and Other Trauma):包括各种类型的儿童虐待(child abuse,比如肢体虐待、性虐待、情绪虐待、语言虐待)、对儿童照顾的疏忽(child neglect)、来自同龄人的创伤(peer victimization)。
- 儿童自身的因素(Child Factors):包括认知功能(cognitive function,较低的智商增加患上BPD的风险)、依恋(attachment,比如缺乏安全的依恋,或者紊乱性的依恋)、性格和气质(temperament/personality,比如负面情绪、情绪不稳定、容易冲动、缺乏自制力)、精神疾病史(psychopathology,总的来说患有其他精神疾病也会增加患上BPD的风险)。
总结一下,如果我们把以上的这些风险因素都合并起来,大概会出现一个怎样的案例呢?
TA出生在社会经济地位较低和生活压力较大的环境中,父母患有精神疾病,并且父母的育儿方式存在问题,父母和孩子间经常发生冲突。TA在成长期间,曾经遭受过显著的创伤,可能是来自于父母的虐待,也可能是来自于同学的霸凌。最后,TA的认知能力不是很强,缺乏对他人的安全依恋,性格上比较情绪化/易怒/易冲动,而且可能患有其他的精神疾病。
那么根据研究来说,TA患上BPD的风险可能是相当高的,这也和我们的临床经验相吻合。
问题二: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哪个因素对BPD的影响更大?
我们可以来参考Reichborn-Kjennerud et al. (2013)的研究[2]。
作者选取了来自挪威公共卫生研究所孪生小组(Norwegian Institute of Public Health Twin Panel)的数据,回答了上述的问题。这里需要注意的是,这个孪生小组对挪威在1999年到2004年间出生的2801对双胞胎进行了全面的精神疾病诊断。在这项研究中,被试的平均年龄大概是28岁。
作者们对同卵双胞胎和异卵双胞胎的BPD症状进行了统计分析,并建构了数据模型,目标是为了搞清楚到底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可以对BPD产生多大的影响。
主要结果如下:
- 存在一个单项的因子,可以显著影响到BPD所有的九条诊断标准。
- 这个因子55%受遗传影响,可以被称为“遗传因素”。
- 还存在两个因子,可以显著影响到BPD的两条诊断标准(一是情绪失控,二是人际关系失控)。
- 这两个因子分别29.3%和2.2%受遗传影响,可以被称为“环境因素”。
总结一下:
根据这份研究的数据模型,存在一个叫做“BPD一般因子“(general BPD factor),这个因子和BPD所有九条诊断标准都显著相关。
更重要的是,这个“BPD一般因子”是55%受遗传影响的。这个数字和之前的研究也高度相似,其他的研究指出BPD的遗传因素可能占60%[3]或51%[4]。
更多数据可以看下图:
所以,我们可以说BPD是50-60%来自遗传因素,遗传因素的影响大于环境因素的影响。
第三:BPD是否和创伤经历有关?
这是一个相对“老生常谈”的话题了,临床上最常见的情况就是,大多数BPD病人都遭遇过显著的创伤经历,相当多的BPD患者同时满足创伤后应激障碍症PTSD的诊断标准。同时,到底BPD和复杂性创伤应激障碍症(Complex PTSD)是否是同一概率,目前也存在不少争议[5]。
为了回答这个问题,我们可以来回顾Bandelow et al. (2005)的研究[6]。
作者选取了共计66位BPD患者和109位健康的被试(也就是没有任何精神疾病),然后对他们过去的创伤经历、父母育儿方式和行为、家庭精神疾病史、出生风险因素进行了详细的调查。收集完数据后,作者将这两组被试进行了对比,目标是为了识别BPD的风险因素。
主要结果包括:
- 和健康对照组相比,BPD患者更容易遭受显著的创伤经历,包括性虐待、暴力虐待、与父母分离、童年期患有疾病。
- 和健康对照组相比,BPD患者遭受的创伤经历更为严重。
- 和健康对照组相比,BPD患者父母的态度更为否定。
- 和健康对照组相比,BPD患者的家庭更容易存在精神疾病史,特别是焦虑障碍、抑郁症、自杀。
- 和健康对照组相比,BPD患者是早产儿的情况更为普遍。
但是当作者把所有的风险因素放到同一个统计模型中时,只有下列因素可以显著地增加BPD发病的风险:
- 家庭存在情绪疾病史(familial neurotic spectrum disorders)。
- 儿童时期的性虐待(childhood sexual abuse)。
- 与父母分离(separation from parents)。
- 不适宜的父母育儿方式(unfavourable parental rearing styles)。
关于以上的这个统计模型,可以参考下面的表格:
第四:对于男性和女性的BPD患者来说,是否存在不同的风险因素?
这个问题不难回答,我们可以参考来自同一作者的两份研究,分别是Paris, Zweig-Frank, & Guzder (1994)[7]和Paris, Zweig-Frank, & Guzder (1994)[8]。虽然是同样的作者和发表年份,但是发表期刊不同。。。前者是对女性BPD患者的研究,后者是对男性BPD患者的研究。
先看女性BPD患者的风险因素。
作者们将患有人格障碍症的女性病人分为两组,分别是BPD患者(一共78人)和非BPD患者(一共72人),然后作者对这些患者进行了访问,并让他们完成了一份量表。
作者发现,对于女性的BPD患者来说,风险因素包括以下:
- 儿童时期的性虐待(childhood sexual abuse,简称为CSA)。
- 儿童时期的肢体虐待(childhood physical abuse,简称为PA)。
- 较低的来自于母亲的关爱(lower maternal affection)。
但是如果把上述的风险因素放到同一个统计模型中的话,儿童时期的性虐待是可以把BPD患者和非BPD的人格障碍患者分开的最强有力因素。
上述的统计模型可以参考下面的表格:
我们再来看男性BPD患者的风险因素:
研究方法和上面那篇文章几乎是一样的,作者将患有人格障碍症的男性病人分为两组,分别是BPD患者(一共61人)和非BPD患者(一共是60人)。然后作者对这些患者进行了访问,并让他们完成了一份量表。
作者发现,对于男性的BPD患者来说,风险因素包括以下:
- 更高频率的儿童时期的性虐待(childhood sexual abuse,简称为CSA)。
- 更严重的儿童时期的性虐待。
- 持续时间更长的儿童时期的肢体虐待(childhood physical abuse,简称为PA)。
- 更高概率在童年早期与父母分离或丧失父母(increased rates of early separation or loss)。
- 更高的来自于父母的控制(higher paternal control)。
但是如果把上述的风险因素放到同一个统计模型中的话,只有两个因素可以显著地将BPD患者和非BPD的人格障碍患者分开,那就是儿童时期的性虐待和在童年早期与父母分离或者丧失父母。
上述的统计模型可以参考下面的表格:
在这里可以对以上两篇文章进行总结:
- 不论是男性还是女性的BPD患者,他们都共享一个风险因素,那就是儿童时期的性虐待。
- 对于男性BPD患者来说,他们还有一个独特的风险因素,那就是在童年早期与父母分离或者丧失父母。
快速总结一下:
- 有很多因素会增加BPD发病的风险,可以概括为社会性风险因素、家庭因素、创伤因素、和儿童自身的因素。
- BPD发病受到遗传和环境因素的影响,其中遗传因素的影响可以占到50-60%。
- BPD发病和遭遇过显著的创伤经历,以及不适宜的父母育儿方式,存在很紧密的联系。
- BPD的风险因素,不论对于男性患者或女性患者来说,都是比较相似的。
来源:知乎 www.zhihu.com
作者:Dr.M
【知乎日报】千万用户的选择,做朋友圈里的新鲜事分享大牛。
点击下载
此问题还有 7 个回答,查看全部。
延伸阅读:
边缘性人格障碍怎样稍微缓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