折叠屏手机虽然够新鲜,但我劝你别买

随着中国内地疫情好转,各家手机厂商也从这阴霾中逐渐走出来,各个手机厂商在今年下半年推出的一波接一波新机。

内卷、价格高、配置趋同足以概括2021年手机市场。

根据GFK赛诺国内手机市场均价显示,由于过去两年疫情造成上游供应链原材料紧缺,手机厂商推出的手机单价在不断增长,OPPO、vivo等厂商试图在“抢夺”华为高端市场,小米在前段时间也召开了“高端化战略研讨会”。

此外,根据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最新数据显示,2021年国内智能手机出货量约为3.51亿部,同比增长13.9%。各大手机在发力中端同时,也面临一些问题,除了原材料上涨外,硬件配置雷同,同质化是手机共同面临的问题。

因此更多厂商寻求高端差异化竞争。

图片来自艾瑞咨询 折叠屏手机价格调研结果
图片来自艾瑞咨询 折叠屏手机价格调研结果

折叠屏顺势而为,成为手机厂商进军高端市场这一大“蓝海”的重量级产品。

根据市场调研机构DSCC调研数据显示,2021年第三季度,折叠屏手机出货总量环比增长215%,同比增长480%,到2022年折叠屏出货量有望突破1750万部。

图片来自艾瑞咨询 智能手机与折叠屏手机出货量调研结果
图片来自艾瑞咨询 智能手机与折叠屏手机出货量调研结果

更有多家机构表示,2022会是折叠“元年”。

毕竟折叠屏是目前非常考验厂商工艺、技术、整合等等综合实力的高端产物。

刚发布时候,虽然有“折叠屏”的样子,但整体的形态、铰链处折痕以及价格,都只能算是上游供应链、以及品牌终端试探市场的产品,而随着供应链技术成熟以及头部厂商推动,不管是像长盈精密、精研科技这样的MIM转轴供应链还是京东方、维信诺、深天马A这样的屏幕产业链厂商,都已在领域内有所突破。

对于大众消费者而言,中间是否有折痕,这个首先接触折叠屏就能感知到的部分,也成为选购的一大因素,品牌商也通过和上游供应链的合作,来解决“折痕”问题,这也成为厂商发布会重点宣传的部分。

谁家折痕轻,似乎成了折叠屏优秀的唯一“量化”标准。

消费者买回家后,对于折痕的观感适应是“一时”,对于折叠屏到底有什么用,或许是“一世”的。

不难从各个二手平台中随机搜索“折叠屏”后的结果看出,很多人用折叠屏可能就图个新鲜,新鲜感过后,随之而来的问题也必须要面对,比如不能带来比直屏手机更高的效率,较短的续航,以及损坏后高昂的维修代价,这都是部分消费者急于出手的原因。

这也不难看出,折叠屏并不能替代目前的直屏主力机。

除了以上硬件问题外,展开屏幕后APP的优化适配以及创新功能,也远没有“折痕”消失得快,而使用场景过于单一也成为用户“劝退”的原因。

截止到目前 随着技术成熟 “折痕”已几乎不可见 如最右的OPPO Find N
截止到目前 随着技术成熟 “折痕”已几乎不可见 如最右的OPPO Find N

折叠屏不像直屏手机,随着系统迭代更替,主流机型基本不会有显示问题。少部分比例并不主流的直屏手机,在开启APP时底部有黑边,也能通过机内设置“适应全屏”显示全面。

少部分旧软件只能通过进行“生硬”拉伸适配折叠屏
少部分旧软件只能通过进行“生硬”拉伸适配折叠屏

折叠屏就不一样,目前采用左右折叠的手机内屏比例各家都不尽相同,有接近1:1正方形的,也有8.4:9这样的横向稍长比例的,这就为应用适配和显示带来了适配难题。

虽然都为左右开合折叠屏 但显示比例基本都不一样
虽然都为左右开合折叠屏 但显示比例基本都不一样

折叠屏内屏的应用不能理解为对APP的直接粗暴“拉伸”或者直接显示一级二级页面。不少初次接触折叠屏的用户一定会记得部分APP在内屏直接被“拉伸”这种粗暴的应对方式,中间不仅会留有大量空白,照片也会被直接拉伸,在折叠屏刚出现时,这种未经过优化的第三方APP会以这种“怪异”效果直接显示出来。

这种通过直接拉伸适配的APP 会出现比例失调问题
这种通过直接拉伸适配的APP 会出现比例失调问题

在能够“正常”显示应用这件事上,各家都没少下功夫

为了公平,折叠屏在玩英雄联盟这类游戏时视野优势并不大
为了公平,折叠屏在玩英雄联盟这类游戏时视野优势并不大

华为为解决显示问题,率先制定了一个UX设计规范标准策略,其设计分为表现层、框架层和结构层三个层面,表现层是最直观的层面,消费者可以直接看到,而外界面元素、布局、动态效果等等也包括在表现层中,框架层则是一个界面信息结构的问题,比如是分主次,还是信息并列,还是分层展开。

华为在Mate X推出后就发布了UX设计规范 图片来自知乎宗宁
华为在Mate X推出后就发布了UX设计规范 图片来自知乎宗宁

能看出为之后首创的“平行视界”奠定了设计规范,平行视界最早出现在华为M6上,之后又被下放到自家折叠屏上。其核心为左右窗口分离显示技术、双窗口生命周期管理、双窗口显示模式,这是在EMUI上实现的,其直接对安卓框架进行了扩展。

“平行视界”原理演示 
“平行视界”原理演示 

为了能够更加符合消费者使用习惯,平行视界又有三种交互方式,导航栏模式、购物模式以及自定义模式,含盖了绝大多数体验场景,导航栏模式可以固定左侧页面,右侧页面为左侧页面打开内容,实现一级二级页面同时显示;购物模式为左右都为最新页面,另外自定义模式可以让用户自由选择是以4:3还是16:9或是平行视界页面。

而之后的荣耀Magic V采用的Magic UI则把平行视界“发扬光大”,分别有内容布局、列表详情型以及独立显示三种模式。

Magic UI的分屏更像是“平行视界”加强版
Magic UI的分屏更像是“平行视界”加强版

而对于优化大屏显示操作这件事,不同厂商也有不同策略,OPPO Find N直接通过双指在屏幕中间位置从上往下滑实现分屏;华为鸿蒙2.0系统则是通过上滑至左上角实现分屏,同时还有智慧多屏,通过一个应用打开多个分屏实现互联操作。

这都是对于翻折后内屏空间的再利用。

图片来自知乎阿里巴巴淘系技术 淘宝设计提出的概念
图片来自知乎阿里巴巴淘系技术 淘宝设计提出的概念

不过就目前来看,折叠屏依旧遇到了界面不统一问题。

换句话来讲,移动终端厂商针对自家APP是一套架构设计,而对第三方APP的显示方式,则是另外一套架构设计。

以华为Mate X2举例,自家APP都经过折叠屏适配,显示页面更加接近于“平板”显示页面,整个布局和菜单栏位置与自家平板类似,这样的设计方案更为直观,但显示的内容显示过于拥挤,视觉效果并不出色。

只有官方APP能根据大屏做深度适配
只有官方APP能根据大屏做深度适配
瀑布流对于直屏手机显示较为友好 但对于大屏来讲过于凌乱
瀑布流对于直屏手机显示较为友好 但对于大屏来讲过于凌乱
折叠屏内屏“普通分栏视图”与“平行视界”显示
折叠屏内屏“普通分栏视图”与“平行视界”显示

第三方应用要不就只能按照直屏APP样式显示,这就导致显示内容变少,开启“平行视界”能够让APP显示变正常,但这就感觉像是两个直屏手机“拼接”而成,缺少针对大屏的深度优化。

这就导致浏览APP时总有一种割裂感。

那么如何设计出一套针对大屏,尤其是折叠屏适配的UX界面呢?从谷歌近期发布的“安卓折叠屏手机应用设计规范”中就能初见端倪。

这套规范更像是指导建议。

它在指导开发者如何让APP在保证美观基础上,最大限度的增加显示内容,例如就引入了布局容器的相关概念,这个概念可帮助开发者思考如何在屏幕上排列导航栏、工具栏和内容等界面元素。

谷歌规范中提出了布局容器 直观体验是增加大屏显示的美感
谷歌规范中提出了布局容器 直观体验是增加大屏显示的美感

在文章阅读类APP内容上,这类应用不再是一味地粗暴拉伸,而是使用了视觉分隔线用于分隔最新新闻,在屏幕的另一边,利用留白和排版对不同类别的新闻报道进行分组。

Fortnightly应用遵循了应用规范设计  
Fortnightly应用遵循了应用规范设计  

此外谷歌在设计规范中,还引入了栏式网格,来提供了一种合理的方式,引导开发者对屏幕尺寸变大或变小时如何将内容进行重排,进而更加符合大屏显示。

对于非阅读类APP,谷歌也根据不同页面给出了规范布局设计,并提供了一系列通用布局方案。例如文档支持面板可用于人们需要集中精力的体验。而在具体信息显示中,信息流是新闻或社交类应用中的常见模式,模板采用图块的形式来吸引用户发现更多内容。

响应式界面能够做到不中断用户浏览 可以根据不同尺寸屏幕自动优化内容显示
响应式界面能够做到不中断用户浏览 可以根据不同尺寸屏幕自动优化内容显示

对于多窗口模式,谷歌也给出了“规范”模式,这和国内终端厂商为折叠屏带来的分屏设计异曲同工。

不过归根到底,这是谷歌对中端厂商以及APP开发者的建议,并不像64位应用那样具有强制性。

而在谷歌最新发布的首个Android 13开发者预览版中,谷歌终于对主页面针对不同形式的屏幕进行了适配,Pixel Launcher支持两种主屏幕布局,同时“dock”栏增加了到六个应用位置,显然这是为空间更大的大屏准备的。

软件适配折叠屏,并发挥折叠屏大屏优势这项工作,只能说,上到谷歌置顶各类规范协议下到各类终端品牌来讲都绝非是易事,适配道路任重而道远。

如果说软件问题能将就用,硬件上的“拉胯”,就直接影响到体验了。

不少折叠屏用户拿到折叠屏后遇到的一大棘手问题,是不管折叠屏样式如何,左右翻折也好,上下翻折也罢,续航时间都不尽如人意。

从市面上折叠屏来看,上下翻折的电池容量最大为4000mAh,左右翻折最大为4750mAh,虽然在字面上来看,和现在动辄5000、5500mAh电池容量的直屏手机差不多。

那为什么使用折叠屏的消费者普遍认为续航并不尽如人意呢?以上下翻折的折叠屏为例,目前三星和华为手机都是以牺牲电池容量换取了轻巧外观,三星Z Flip3仅为3300mAh而华为P50 Pocket也仅为4000mAh,加之两款手机都采用旗舰888处理器,受限于机器结构和调校,对于电池负载压力过大,造成同容量电池要比直屏手机更“耗电”。

而左右折叠屏虽然电池容量虽然“正常”了,但对于显示面积增大一倍的内屏来讲,额外消耗电池电量是在所难免的,一天二充、一天三充都是常有的事情。

折叠屏手机形态以及成本控制,对于相机部分取舍更大。如果直接把各家直屏旗舰的相机模组“移植”到折叠屏上,不仅机身结构需要设计,镜头模组的成本和结构厚度是“压不住”的,Mate X2为了平衡后置潜望镜带来对机身厚度的增加,采用了楔形设计,虽然在美观度、单手握持感上尽力做了权衡,但成本上升直接通过价格体现,最终售价价格飙升到2万。

OPPO Find N则为了机身能够轻薄,在影像镜头配置上,要更保守一些。

在后续保修方面,价格也“高得离谱”,以华为Mate X2为例,如果人为损坏,刨去内置的3999元首次换屏“优惠价”之外,如再次损坏,之后换屏连同相应组件就需要花费5899元,即使在购机7天时间内买了2299元碎屏险,也需要在维修时候再单独支付维修费。P50 Pocket碎屏险价格为899元,保外价格为3579元起。

维修费用都赶上一部旗舰手机了
维修费用都赶上一部旗舰手机了

三星这边在购买手机时,可以以6折699元价格购买碎屏险,如果不购买碎屏险,Galaxy Z Flip3内屏保外价格高达2760元,而Fold3内屏组件费用高达4420元。当然这都没有包含维修费用。

OPPO Find N价格虽然是目前左右开合折叠屏机型中相对最便宜的,但屏幕维修价格,甚至快到手机价格了,主屏组件价格高达4800元,同样OPPO推出了针对折叠屏的OPPO Care+,普通用户购买需要2999元,金卡用户购买需要1999元,钻石卡用户购买价格最低,但也达到了1499元。

荣耀Magic V虽然是去年最后发布的折叠屏,在屏幕比例以及易用性上都做到了在折叠屏中,比较均衡的形态,不过即使是首次的维修优惠价,也高达3579元,原价则为5079元。

维修成本太过高昂,以及续航短问题都成为用户“劝退”的主要原因。

折叠屏的新玩法到底怎样?

既然高端厂商都在发力折叠屏,在无法做到打通“折叠生态”情况下,另辟蹊径找折叠屏的新玩法也只不过是“昙花一现”的功能,只能起到锦上添花的作用。

比如OPPO Find N支持的悬停播放电影功能,这个看似最为实用的“悬停功能”,实则在应用场景上,局限性也比较大,似乎只有在地面上锻炼时候才能用得到,不过既然都已经用到折叠屏这块内部大屏了,这一操作又回到小屏显示。

悬停操作能够带来差异化体验 但实际应用场景还是单一
悬停操作能够带来差异化体验 但实际应用场景还是单一

华为P50 Pocket增加的皮肤检测功能,受到光线影响非常大,也不是“刚需”功能。

似乎这些功能,也只能算是“炫技”而已。

未来折叠屏仍有很长一段路要走。既然2022年被认为是折叠屏元年,那么之后将要发布的产品,能否打破目前折叠屏不尽如人意的现状?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