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邀。这个事,时间已经过去很久了。我尽可能客观的说点所知的背景情况吧,也许有助于你去作一些判断。
1988年,当时由于决策层有价格放开闯关的意图,先期的名烟名酒价格上调构成强烈信号,导致物品抢购潮,物价大幅上涨,当年上涨21.5%,大概在10月份,就对经济采取了治理整顿的措施,直至1991年。GDP的增幅,按年份,由11.3%,降至4.1%,到90年时,只有3.8%了。
这一期间,出现过众所周知的敏感事件,并引发了对改革开放的争论,市场化的进程面临中断的危险。
1992年初,小平南巡讲话,提出不搞改革开放,只有死路一条,提出经济发展得快一点。这个讲话,对促进改革开放起了决定性的积极作用。
但是,借着这一势头,各地拚命贷款大上,1992年,GDP增幅,就由上年的9.26%增加到了14.2%。CPI 上涨幅度,1992年达到6.4%,之后一路高涨,1993年,上涨到13.7%,到了1994年达到24.1%。
小平南巡讲话后,朱老总直接抓经济工作。为控制失控的经济,存贷款利率,一路上扬,到1993年时,一年期存贷款利率,分别提升到了10.98%和12.24%。
这就是当时的人民币大贬值和反贬值各种问题交织在一起的简要背景情况。
1988年3月起,我国实行了调剂市场汇率与官方汇率并存的办法,其中,市场汇率由买卖双方根据外汇供求状况议定。由于人民币急剧贬值,在调剂市场上,也带来了人民币汇价的急剧贬值。1993年6月,人民币汇价由年初的7.4元左右上升到10.9元左右,有的地方甚至突破了11元。
到7月份,央行出手干预汇市。7月12日这一日,央行就抛了6000万美元,到8月份,总成交额由占四分之三降到了30%到40%,汇价也基本稳定在了8.6元到8.8元之间,并有了将汇价稳定在8.8元左右的说法,同时提出,对将汇价要抬高到9元以上的行为,进行打击。
到了1994年,国家实行汇率并轨,按照官方的说法:建立以市场汇率为基础的、单一的、有管理的人民币汇率浮动制度,指定银行为市场交易主体。这就是后来人们说的强制结汇了。
1993年,我国外汇储备只有211亿元,这以后,保持了年100亿到二、三百亿的增幅,到2001年加入世贸后,就开始以700亿、上千亿、2千亿、甚至4千亿以上的年增量速度往上攀升了,于是就有了现在3.2万亿高居世界各国之首的外储。
加入世贸后,我国在性价比上有竞争优势的产品,开始在欧美等国家长驱直入,近几年来,为争夺市场,一方面欧美国家包括一些新兴经济体要求人民币升值,降低汇价,另一方面,过高的外储,也加大了我国的流动性过剩和通胀压力。2006年,国家又实行了人民币汇率中间价,再后来,又实行了一些放宽措施,人民币进入了升值通道。由8元多升值到了6元多。
但是,这个中间价,说是根据人民币兑美元中间价再套算日元、欧元等一揽子外汇来的,但其确定实际上仍然是有控制的。最近人民币对美元贬值大了些,导致外资热钱出逃。如果规模化,短期内,将对经济造成重大影响,央行调高中间价,阻止贬值,出现人民市汇率跌停。以12月26日的报道为例,央行调高汇率中间价0.07%,至6.3167元人民币兑1美元,北京时间上午10时22分,外汇交易中心人民币兑美元比上一交易日收盘价扬升0.12%,报6.3290元人民币兑1美元,起到了阻止贬值的作用。
这是一个简要历程,怎么进一步评价,过去我以及其他一些知友在答题中,都说过一些看法,就不多说了。总而言之,这是一个我们既要消化过量外储,同时又要防止外资热钱过量过快出逃的麻烦事。弄得不好,会惹出更多的麻烦,当我们在考虑软着陆时,必须得步步小心。
来源:知乎 www.zhihu.com
作者:周晓农
【知乎日报】千万用户的选择,做朋友圈里的新鲜事分享大牛。
点击下载
此问题还有 24 个回答,查看全部。
延伸阅读:
为何人民币会对外升值对内贬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