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贡献简介(2001—2010年)

2001年诺贝尔经济学奖授予George Akerlof、Michael Spence和Joseph Stiglitz 以表彰“他们对存在不对称信息的市场的分析”。

这一年获奖的领域是微观经济学,这三名获奖者把对竞争市场的研究扩展到了信息不对称的情形。Akerlof首先指出,买卖双方的信息不对称会导致市场退化,从而产生了“逆向选择”这一术语。Spence提出了信息占优一方发信号的解决方法。Stiglitz提出了信息劣势一方甄别的解决方法(与Rothschild合作),并把不对称信息市场的理论应用到各个场景。

2002年诺贝尔经济学奖授予Daniel Kahneman以表彰他“把心理学研究的视角整合入了经济学,特别是关于人类在不确定性下的判断和决策方面”,还授予 Vernon Smith“把实验室实验建立为实证经济学分析的工具,特别是在不同市场机制的研究上。”

Kahneman和已故的Tversky合作提出了描述不确定性下决策的新理论,其意义是把心理学视角引入了经济学,开创了行为经济学。

Smith的贡献是把实验方法引入了经济学。经济学实验的另一个先驱是之前已经因博弈论得奖的Selten。

2003年诺贝尔经济学奖授予Robert Engle以表彰“分析波动性随时间变化的经济时间序列的方法(ARCH)”,还授予Clive Granger“分析有共同趋势的经济时间序列的方法(协整)”。

这一年获奖的领域是宏观计量经济学,奖给了分析时间序列数据的两个重要方法。Engle提出了ARCH,Granger提出了协整。

2004年诺贝尔经济学奖授予Finn Kydland and Edward Prescott以表彰“他们对动态宏观经济学的贡献:经济政策的时间不一致性和经济周期的驱动力”。

Kydland和Prescott继承了之前获奖的Lucas的工作,建立了新古典宏观经济学。他们有两个重大贡献,一是提出了宏观经济政策的时间不一致问题,二是建立了真实经济周期理论。

2005年诺贝尔经济学奖授予Robert Aumann和Thomas Schelling以表彰他们“通过博弈论分析加强了我们对冲突与合作的理解”。

这一年的获奖领域是微观经济学,两名获奖者都研究了动态情况下的冲突与合作问题。Schelling在《冲突的策略》一书中提出了一些重要的论点,特别是与承诺是否可置信相关的论点。Aumann指出了在短期不能达成合作的博弈在长期可以达成合作,这个观点后来发展成了重复博弈的民间定理。Aumann还有一项很重要的贡献是证明了连续统下一般均衡与核的等价性。

2006年诺贝尔经济学奖授予Edmund Phelps以表彰“他对宏观经济政策的跨期权衡的分析”。

Phelps对宏观经济学有三个方面的贡献:

  1. 对Phillips曲线(失业率和通货膨胀率之间的关系)的修正;(与Friedman分别独立做出)
  2. 经济增长中的最优消费水平;
  3. 人力资本在经济增长中的作用。

2007年诺贝尔经济学奖授予Leonid Hurwicz、Eric Maskin和Roger Myerson以表彰他们“建立了机制设计理论的基础”。

这一年获奖的领域是微观经济学,这三名获奖者建立了机制设计理论。Hurwicz首先提出了机制设计的框架。Maskin提出了Nash机制设计中的可执行条件。Myerson则是主要研究了贝叶斯机制设计,特别是证明了显示原理。

2008年诺贝尔经济学奖授予Paul Krugman以表彰他对“贸易模式和经济活动地点的分析”。

Krugman获奖的贡献是建立了新贸易理论和新经济地理学,这两方面都用到了规模经济。

2009年诺贝尔经济学奖授予Elinor Ostrom以表彰“她对经济治理的分析,特别是共同财产”,以及 Oliver Williamson以表彰“他对经济治理的分析,特别是厂商的边界”。

Ostrom发现联合起来的使用者可以很好地管理共同拥有的资源。

Williamson继承了Coase的研究,分析了厂商和市场的边界。

2010年诺贝尔经济学奖授予Peter Diamond、Dale Mortensen和Christopher Pissarides以表彰“他们对有搜寻摩擦的市场的分析”。

这一年的三位获奖者建立了搜寻理论。Diamond首先提出搜寻理论。Mortensen和Pissarides把搜寻理论应用于劳动市场以解释失业率和职位空缺率的周期波动。

总结:这些授奖涉及经济学的三个方面的革新。首先是理论方面的革新,20世纪70年代后经济学在微观和宏观两方面都有理论突破。微观经济学的突破是进入了不完全信息的世界。2001年获奖的是竞争市场上信息不完全的情况。2007年获奖的是存在设计者时信息不完全的情况。宏观经济学的突破是建立了有微观基础的新宏观经济学。这主要归功于Kydland和Prescott。Phelps在60年代的工作则是为宏观经济学的微观基础奠定了基石。2010年获奖的搜寻理论也属于宏观经济学的微观基础的范畴。

经济学家在建立理论时总是要对人的偏好做假定,然而人的偏好到底是怎样的呢?以往经济学并不过多研究这个问题,直到Kahneman把心理学视角引入了经济学。从此,行为经济学蓬勃发展起来,经济学家开始真正地关注“人”到底是怎样的。这是经济学的研究范围的重大改变,也使得经济学的基石更加牢靠。

理论总是需要检验。以往经济学检验理论只是用观察数据,而不去做实验。人们普遍认为,经济学是没法做实验的。Veron Smith打破了这一教条,把实验方法引入了经济学。从此,越来越多的问题开始被放在实验室里进行研究,这对经济学的实证工作而言,是革命性的变化。

来源:知乎 www.zhihu.com

作者:刘锐

【知乎日报】千万用户的选择,做朋友圈里的新鲜事分享大牛。
点击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