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猎云网北京】10月26日报道(文/韩文静)
10月26日,专注于AI视网膜影像识别的鹰瞳科技正式公开招股,并预计将于11月5日在港交所主板上市,这也意味着“AI医疗第一股”即将诞生。
成立于2015年,鹰瞳科技是一家人工智能辅助慢性病管理解决方案提供商,专注于人工智能视网膜影像识别的早期检测、辅助诊断及健康风险评估。
今年以来,国内医疗AI领域的公司排队赴港上市,包括科亚方舟、推想科技等公司陆续递表,行业充满了想象力。医疗AI的细分赛道也正构建起了良性的生态,其中,医学影像被认为是人工智能最有可能率先落地的领域之一,受到了政策的支持以及资本市场的追捧。
“我们还是个创业公司,处于‘专心练剑’的阶段。”鹰瞳科技创始人张大磊曾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医疗AI始终是一门长期生意,能够持续释放价值。
如今,鹰瞳科技基于深度学习驱动,打造了软硬件一体化的产品,在AI医学影像领域实现了率先卡位,目前已接受过真实世界大规模筛查的检验,奔赴二级市场。
专注AI视网膜识别,做慢性疾病的早筛早治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口老龄化,心血管疾病及糖尿病等慢性病已成为60岁以上人群的常见死因,尽早地进行慢性病的早期检测及持续的疾病管理,对于减轻患者及家庭和社会慢性病的负担至关重要。
几年前,由于家人被漏诊误诊耽误了最佳治疗期,张大磊有了很大的触动:如何把优秀医生脑袋里的经验用算法复制出来,进而普惠到更多人。
以视网膜筛查为切入口,张大磊在2015年创立了鹰瞳科技,“之所以把公司英文名字取作Airdoc,也是希望好的医疗服务像空气一样,让每个人都能拥有。”
为什么鹰瞳科技会选择AI视网膜识别领域深耕?视网膜是人体唯一可以无创方式直接看到血管及神经的部位。不仅能够观测眼科疾病,还能通过眼底状况预测全身性的心血管疾病、全身性神经疾病以及其他疾病。
与其他人工智能医学影像解决方案相比,人工智能视网膜影像识别分析可以更广泛地应用于医疗和大健康场景,一些常见的慢性疾病,都可以通过视网膜筛查手段得以早筛早治。
基于深度学习驱动,鹰瞳科技开发出核心产品Airdoc-AIFUNDUS,利用视网膜影像准确检测及诊断慢性病。其中,Airdoc-AIFUNDUS (1.0)是一款基于人工智能的SaMD(医疗器械软件,Software as a Medical Device),获批用于辅助诊断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为首款获得国家药监局颁发的第三类医疗器械证书的人工智能视网膜影像识别辅助诊断产品,在临床试验中显示出91.75%的敏感性和93.1%的特异性。
产品三类证的获批,也意味着鹰瞳科技在AI医学影像领域的率先卡位,在未来的一段时间内都具有先发优势。
如今,人工智能已从深度学习进化为自主学习,可以完成对人类未能精确诊断的疾病的识别。目前,鹰瞳科技已在预测未来十年ICVD风险、老年痴呆风险等方面取得了进展。
基于真实世界数据,打造软硬一体的产品组合
众所周知,全球医疗资源总量不充足、分布不均衡问题在短期内难以解决,人工智能被普遍认为是一种有效的解决方案。就拿医学影像来说,在检测效率和精度上面,人工智能都比人为更快更准,还能辅助医生减少误判。
为解决慢性病早期检测及诊断的巨大医疗需求缺口,鹰瞳科技开发了人工智能视网膜影像识别的早期检测、辅助诊断及健康风险评估解决方案。
通过深度学习数百万张视网膜照片,由全球数百位医学专家交叉标注,鹰瞳科技的AI视网膜诊断系统在临床真实世界验证中表现出了稳健的识别能力和准确度,其算法模型已可以做到55种健康风险的识别。基于大规模真实世界用户数据计算,鹰瞳科技的产品也有望实现飞轮效应。
目前,公司产品组合包括用于检测及诊断的SaMD、健康风险评估解决方案、以及硬件设备,打造了软硬一体的产品组合,产品管线丰富,涵盖了多个病种。经过六年的营运,深度优化了视网膜影像分析的端到端的质量、效率和成本,可以支持千万到亿级别的健康筛查。
值得一提的是,作为业内为数不多的将硬件、软件、算法及服务集为一体的解决方案提供商之一,鹰瞳科技的人工智能SaMD与市场上大多数眼底相机兼容,软件能广泛适用于市面上大多数硬件设备。
此外,鹰瞳自主研发的由设备内置人工智能技术驱动的硬件设备,由充电宝供电就能使用,作为全球少有的可以用充电宝供电即可使用的医疗器械,便于基层推广应用,也会改善用户体验。
鹰瞳科技产品优势的建立离不开团队多年来对技术的全面研发。创始人张大磊曾在微软、新浪担任高管,在人工智能技术和技能的研发、高科技公司的管理方面已累积近12年的经验;首席技术官和超博士拥有约20年的软件开发、算法设计及硬件开发经验,在这些领域拥有30多项美国或欧盟注册的专利或专利申请;首席医学官陈羽中博士在将信息技术应用于临床实践方面拥有约20年的一线经验,包括在三甲综合医院工作的经验。
据悉,在软件、硬件设备以及算法的关键技术上,鹰瞳科技打造了全面的知识产权组合,公司在中国拥有152项专利及专利申请,以及6项已发布PCT申请;此外,公司还在《柳叶刀》系列、《英国眼科学杂志》及《英国皮肤病学杂志》等权威同行科学期刊上,以及MICCAI等颇具影响力的人工智能学术会议上发表了超过20篇论文。
市场前景广阔,商业化加速
数据显示预计到2025年,人工智能应用市场总值将达到1270亿美元。其中,医疗行业将占市场规模的五分之一。
今年是AI医疗企业的“IPO之年”,除了鹰瞳科技,国内的医疗AI企业集体奔赴资本市场,科亚医疗、推想医疗等都在排队上市,医疗AI投资热潮持续涌动。
招股书显示,鹰瞳科技的收入来源主要来自三方面,一是向医疗机构提供用于检测及诊断的SaMD;二是向大健康供应商提供健康风险评估解决方案;三是与软件兼容的全自动便携自拍眼底相机。
受益于多维度的商业化策略,鹰瞳科技这两年积极拓展客户群体,2019年至2020年,公司的客户数量由46名增长至85名。
随着医疗AI应用场景的不断扩展,在商业化路径的探索上,鹰瞳科技推出的人工智能医疗器械软件Airdoc-AIFUNDUS (1.0) 成为了国内首个获得第三类医疗器械证书的视网膜人工智能产品。
据悉,该器械用于辅助诊断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目前已在超过 400 家等级医院、140家体检中心、950家视光中心,以及28个省份的保险公司分支机构以及药房等场景下实现了落地应用。
2021年第一季度起,鹰瞳科技的Airdoc-AIFUNDUS (1.0)已经开始产生收入。招股书数据显示,鹰瞳科技今年上半年营收已超过去年全年的营收,这也从侧面印证了鹰瞳科技商业化道路的可行性。
弗若斯特沙利文的数据显示,中国人工智能医学影像行业预计将由2020年的人民币3亿元增至2030年的人民币923 亿元,2020年至2030年的年复合增长率为76.7%。
可以预见的是,在利好的大背景环境下,AI医学影像行业也将愈发成熟。登陆二级市场后,具备先发优势的鹰瞳科技如何继续巩固护城河,值得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