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隔两年,Bose QC 45“轻轻地”回来了

9月29日,Bose发布了全新QuietComfort 45(以下简称“QC 45”)消噪耳机的国行版,定价为人民币2299元。这是一次间隔长达两年的QC产品线更新。就在很多人以为35二代已是“绝笔”时,QC 45带着更舒适的设计、更均衡的降噪和音质、更持久的续航出现了。品玩也第一时间拿到这款新品,为大家带来主要功能的介绍,和半个月使用体验的总结。

最大更新:降噪和舒适结合得更好

一句话总结的话,QC 45最大的变化就是在提高降噪和音质的同时,戴起来也更轻便和舒适。

首先,在外形方面,QC 45保留了QC 35二代耳机的外形设计和哑光质感,提供黑色、雾白两种经典的配色选择。但同时,新品去掉了衬垫上的褶皱、组件间的间隙,以达到“平滑的过渡”效果(头发终于不会再被耳机带走);还原了可内外旋转的头梁和耳罩结构,更方便折叠和收纳。

值得注意的是,相较于上代35而言,QC 45还在头梁方面做出不少改进:头带采用抗撞击的玻璃纤维尼龙材料以进一步加固,很好地防止了跌落导致的变形;枢轴点均采用金属铸造铰链,提高了结实和耐用性;最后,头梁整体轮廓向内收缩,扩大了头梁与头部的接触面积,不再“顶头”。

重量方面,仅有238g的QC 45,应该是目前市场中最轻量的头戴式耳机了吧:比Bose 700和索尼WH-1000XM4均轻了约20克,比AirPods Max则轻了近150克。

此外,QC 45重新采纳回实体按键(2019年发布的Bose 700为电容触控按键),避免了误触的可能性;且按键分布也朝着“盲操更友好”的方向进行了调整:作为初次体验Bose耳机的用户,我在调整设备时并不需要借助任何说明材料。开关/蓝牙连接的按钮位于右耳罩表面中央处,按钮边配有图标提示,将按钮向左或向右挪到对应的位置,便可以进入状态。

音量、播放/暂停按钮位于右耳罩底部。将右手覆盖在右耳罩上的话,食指或中指可以操作开关,大拇指可以调整音量和播放,如此位置分配,十分利于用户形成肌肉记忆。左耳罩上则只有唯一的一个按钮,用于切换降噪模式和通话时麦克风的静音状态。这样的分隔,大大降低了越来越常见的多人会议中、个人麦克风关闭失误的可能性,日常可以少一点提心吊胆。

如此三重特质,便构成了一款耳机顺利发挥其功效的稳固三角底座。

和QC 35二代做进一步对比的话,我们会发现,45在降噪和音质两方面的功效均有了明显的提升。

降噪上,QC 45沿用了TriPort 声学耳机构造,也就是利用外部端口来外放耳罩声波,从而在不增大耳罩尺寸的情况下有效放大音量。同时,45在耳垫材质上进行了调整,使得佩戴上的气密性更强,将佩戴舒适度和降噪效果进行了良好的结合。

此次QC 45开放了“降噪”和“通透”两种模式,其中“通透”模式不会刻意放大外界声音,而“降噪”模式则几乎将空调噪音、键盘敲击声、背景音乐的鼓点声等完全屏蔽了。整体来说,QC 45的底噪更小了。使用QC 35 II测试的话,噪声的残余则是比较明显的。

这是由于在降噪模式下,QC 45的内外置麦克风结合特有电子芯片可以感应、评估在通勤,办公环境和咖啡馆中常见的中频噪声,然后针对性地产生相反信号、消除噪声。

音质方面,虽然QC 35二代已经采用了音量优化均衡技术,但人声较为靠后模糊。QC 45则在全音域的表现都比较出色,实际体验的效果是,低频处理干脆,高频也不刺耳。而和索尼WH-1000XM4对比的话,播放杜比音效的话,声音不会像是只从头顶传来,而是立体地从四周传来。

续航方面,QC 45的单次充电使用时长(降噪模式下)则从20小时提升到了24小时,快速充电 15 分钟可再使用3小时。

使用体验:久戴无不适,久用不断电

那么,这款新耳机的实际使用体验究竟如何呢?

首先,此次耳罩材质选用了接近人类肤感的长毛绒合成皮革,像我一样对耳机有长时间使用需求的人,久戴也没有不适感。一个真实的对比是,如果同时戴着口罩和耳机出门一整天,回家再分别取下,检查皮肤状态会发现:下巴闷起了痱子,耳边却没啥异样。

在连接方面,搭载了蓝牙5.1的QC 45,同样可满足最多两台设备的同时连接。令人惊喜的是,当手机和电脑(我连接的两台设备是iPhone X和MacBook Pro M1款)先后响起通知声音时,45“奔赴”往两者的速度是很快的,以至于收听几乎没有延迟。用户也不需要手动切换耳机在两台设备间的连接状态,如果有一台在持续播放声音,耳机便会自动“回去”。

不过,QC 45在同设备上的蓝牙传输似乎不太稳定。个人使用第二周以来,耳机在播放音乐的过程中已出现了多次短暂卡顿。遗憾的是,Bose官方微信公众号尚未更新45耳机的售后服务。如果问题着实困扰,可能还得需要到线下店寻求解决。

在降噪方面,打开“降噪”模式并播放音乐的话,通勤,办公环境和咖啡馆中常见的中频噪声的几乎就听不见了。而“通透”模式下,耳机对周边环境音的拾取、播放则十分自然,音乐和环境音的音量是达到均衡的。

后疫情时代,用户越来越需要、也就越来越重视线上语音通话的质量。QC 45考虑到了这一点,并为另一端的用户同样提供了消噪通话的服务:四个麦克风共形成两个阵列,一个产生波束成形信号的麦克风阵列会拾取用户声音,另一产生抑制信号的麦克风阵列则减弱并阻隔周围干扰声音,包括了咖啡机的研磨声或狗吠声、风噪或嘈杂环境音等。

也就是说,室内室外通话可以是一样清晰的。半个月来,我分别在咖啡馆、空旷园区、马路边、高铁站等场景中使用QC 45和朋友进行了通话测试。在噪音相对最大、也最持续的高铁站,朋友的反馈是能听到小音量的背景音,而人声非常清晰,因此背景音的干扰性可以忽略不计。其他几个场景的通话质量则更为优秀。

由于QC 45的体验过程实在过于舒服,我不禁开始想,QC系列的产品设计,是不是隐隐约约透露着某种人文思考的美呢?我相信很多消费者在一开始选择降噪耳机产品时,应该都会冲着“降噪效果最好”的那一款去购买。但在主动降噪、让你保留有个人空间的同时,又允许一点点低频的背景音的存在——去掉它“噪音”的成分,而保留它“声音”的本质:被听到,进而激起一些反应的水花,最终成为某种感受的一部分。抽离但不脱身,这样的连结性和可能性,是不是还蛮美的呢?

有些可惜的是,“通透”和“降噪”两种模式都无法调节强度,无论是实体按键(QC 35一代)还是手机app(QC 35二代和Bose 700)均不再支持。既然没有技术实现的阻碍,那这样的调整,是否反映着45对最新消费者选择的捕捉呢?选择性的减少,或者说功能的由繁至简、只保留最简单、最实用的,确实是让QC系列产品本身朝着“使用更方便”的需求方向迈进了。(700虽然提供了0-10档的11级降噪调节,但实体按键仅支持三档,最终要实现10档的话,用户还需要新打开手机上的“Bose音乐”app来辅助操作。)然而,要成为一把两齿梳,还是密齿梳的选择并没有消失,这样的问题应该由我们“消费者”来亲自解答。

最后,24小时的续航意味着,在大部分使用场景中,只要你需要耳机,它就能随时准备好提供服务:外出一整个白天的话,包括上下班通勤和办公室;哪怕是休假出游,在飞机上无法充电、或在高铁上时间漫长,QC 45都可以尽快地帮你进入到熟悉的个人环境中。

相比起手机、电脑、充电宝等,一个续航长达24小时的耳机,或许是最后一件和你争抢充电插头的数码单品。QC 45支持USB-C接口和快充,一刻钟左右(也就是洗个澡的时间)便能充入3小时所需电量;实测2小时不到,便可充满全部电量。

如果对头戴耳机有轻便、简洁、降噪和音质等多方面均有要求,QC 45值得去线下店体验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