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才知道班杜拉老师跟我们是同一时代的人,可悲的是我一直以为他已经去世了。作为一名老师,大学当中对于班杜拉的“交互决定论”、“自我调节机制”以及社会学习理论非常感兴趣,可以说他的很多理论指导了我论文的撰写。
一、班杜拉的一生
1925年,班杜拉出生于加拿大阿尔伯塔省的一个小农场社区,他的家庭来自东欧,移民至加拿大。他的父母没有正式读过书,但是他们非常看重孩子的教育。班杜拉在加拿大拿到本科文凭后,1949年在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获生物学学士学位。
在这之后,班杜拉攻读艾奥瓦大学研究生(因为这个大学在学习理论方面传统颇深),在这里他遇到了一位对他产生深刻影响的人——肯尼斯·斯宾塞。在艾奥瓦大学的学习过程中,班杜拉逐渐坚信,心理学者应该“以经得起试验检验的方式把临床现象概念化”。于1952年获得博士学位。
班杜拉于1953年来到斯坦福大学,继续在传统学习理论和认知人格理论之间、在临床心理学和人格研究的实证取向之间架设桥梁。于1974年当选为美国心理学协会主席,并在1980年获得美国心理学会颁发的杰出科学贡献奖。
二、核心理论
1.社会认知理论
由于人总是生活在一定的社会条件下的,所以班杜拉主张要在自然的社会情境中而不是在实验室里研究人的行为。事实上,人们在社会情境中,通过观察和模仿,学到很多行为。
班杜拉不同意其他行为主义者对人的描述——外界刺激无论以怎样的方式施加于人,人都是被动接受者,这忽视了人类行为的一些重要原因。由于这些被忽视的东西一般都与思维和信息符号加工有关,所以班杜拉称自己的理论为社会认知理论。
□交互决定论
班杜拉认为行为是由内因和外因共同决定,但是并非是由二者的简单结合来决定,在此基础上他提出了交互决定论的概念:即外因和内因是一个相互作用的影响系统中的一部分,它不仅影响行为,也影响系统中的其他部分。
我们举一个例子:加入有个你不喜欢的人找你玩游戏,但是你觉得与他度过一个下午是非常无趣的一件事,那么这时你的内因占了主导,决定拒绝;不过他说如果你陪他一起玩,他可以送你一款游戏,这时的外因逐渐压制内因而占据主导,于是决定与他一起玩。而当你与他一起玩时,因为获得了自己喜欢的游戏而感觉与他一起度过的下午非常有趣。在这种情况下,行为改变了你的期望,而这个期望又会影响以后的行为,这样循环往复。
所以简单来说,交互决定论便是系统中的每一部分——行为、外因和内因,彼此互相影响。
□自我调节机制
班杜拉认为多数行为是在没有外部强化或惩罚的情况下发生的,我们的日常行为主要由自我调节机制所控制。很多人给自己的奖励是因为达到了自己设定的目标而带来的完成干和自我价值感。
当然,自我调节也包括了自我惩罚。当我们没能够坚持自己的目标或者标准时,会常常感到丢脸或者抑郁。比如一个减肥的人有时在私底下因为没有克制住嘴巴而惩罚自己。
□自我效能原理
班杜拉于1977年首次提到了自我效能这一概念。他把自我效能看作是对自己在特定的情境中是否有能力操作行为的预期。他认为预期是认知与行为的中介,是行为的决定因素。他进一步把预期分为结果预期和效能预期。
- 结果预期是对某种行为导致某种结果的个人预测;
- 效能预期是个人对自己能否顺利地进行某种行为以产生一定结果的预期。
“效能预期不只影响活动和场合的选择,也对努力程度产生影响。被知觉到的效能预期是人们遇到应激情况时选择什么活动、花费多大力气、支持多长时间的努力的主要决定者。”——班杜拉
班杜拉在1980年发表的《人类行为中的自我效能机制》演说中,指出效能的自我感知影响思维模式、行动和情绪激活。80年代以后,班杜拉把自我效能看作是对行为操作能力的知觉和有关恪守自我生成能力的信念。这样一来,班图拉提出了两个概念:自我效能感和自我效能信念。
- 知觉到的自我效能是一种对自我生成能力的知觉,被感知到的自我效能结果即自我效能感。自我效能感深化到价值系统就成为自我效能信念,即有关自我能力判断的认知取向。
- 班杜拉与他的学生对自我效能的形成条件及其对行为的影响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发现自我效能的形成依赖于以下五种信息源的影响:行为的成败经验、替代性经验、言语劝说、情绪的唤起、情境条件。
人们常常放弃可以实现的挑战,因为他们认为那还需要超乎寻常的才能。当然,与生俱来的能力限制着人们力所能及的范围。但通过广泛的有指导的努力,潜能可以转化为功能现实。人们看到他人的非凡技艺,但没有看到他人为此毫不犹豫的献身和难以计数的坚持努力。这种偏颇的信息一般使得人们过高估计固有天赋而低估人类成就中的自我调节因素。——班杜拉《自我效能》
2.社会观察
班杜拉的社会认知理论中对理解人类行为和人格的最重要贡献,莫过于创立了替代学习或称观察学习的概念。班杜拉反复强调,人类的许多行为都是通过观察他人的行为及其结果而习得的。人类习得的许多东西,诸如语言、社会规范、态度和情感等,很难用试误学习来解释,而用观察学习来解释则很容易说得通。
班杜拉认为观察学习和行为表现时由相互联系的四个过程组成。人们必须注意攻击行为,记住攻击信息,把见到的行为表现出来,并预期奖励会随之而来。那么大多数情况下人们是无法走完这样一个完整的过程,但是总会有人走完,这批走完的人便是容易发生攻击性行为的个体。
在班杜拉看来,观察学习最重要的作用之一,是习得超越所观察到的特定反应之上的规则或原理。他认为,在观察学习过程中,观察者要抽象出榜样行为的共同要素,并把这种行为恰当地运用于其它情境中去,尽管他们并没有看到过榜样在这些情境中做出这种行为。班杜拉认为,达种抽取特性并适当运用的能力,使得观察者的行为不仅仅局限在特定的榜样刺激范围内,这是人类行为多样化和灵活性的基础。他把这个过程称为观察学习的高级形式,这对人们掌握语言的语法规则来说是至关重要的。
班社拉还认为,现实学习是创造性行为的一个主要来源。当观察者看到众多不同的榜样时,会影响到他们自己的创造性表现。事实上,大多数榜样行为不只局限在所观察到的行为范围内,而往往是各种榜样特征的组合,这种行为组合不同于原先任何一种个别的榜样行为。因此,榜样越是多样化,观察者就越有可能做出创造性的反应。例如,儿童看到同样的教师榜样,但他们会以不同的方式组合教师的特征,因而从教师那里习得不同的行为特征,从而使他们的个性特征不同于任何一个特定的教师。
所以,老师的气质人格与教学风格将会成为儿童学习的隐性课程,这便是为何我们要抓师德师风、为何我们需要提升老师的价值感以及获得感的重要原因。
三、评价
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在本质上是一种行为理论体系。他的全部体系的基础,是他对人性的看法及 其对传统行为主义人性观的超越,在理论上表现为以交互决定论为核心的社会认知理论。他的理论体系的建立是他的理论勇气的产物,即将他对人性存在的行为层面的直观把握以理论体系的形式表达出来。
早在1977年,班杜拉就指出,“行为理论的分析一般说来是一种现象学的研究。在这些分析中,主要强调的是自我概念,它与想象中忽视自我评价经验的行为的研究方向是不相容的。“(这样他便突破了传统的行为主义研究,但他依旧属于行为主义/社会学系学派)。
班杜拉对观察学习的描述和解释客观地揭示了观察学习的一般过程和规律,对于解释和指导人类的观察学习过程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指导作用。对于学生的行为模式的学习,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是最有说服力的。所以,班杜拉的观察学习模式在学习理论中具有不可替代的独特作用。他的理论成为了很多教师撰写相关研究论文的重要支撑。
而班杜拉理论的局限性在于它不适合于解释和说明陈述性知识的学习和复杂的、高难度的技能训练的过程,而仅适于解释和说明观察、模仿等社会性学习的过程。
这里是喜爱知识分享的小稀 @翼犀稀 ,喜欢我的可以点波关注哦!
来源:知乎 www.zhihu.com
作者:翼犀稀
【知乎日报】千万用户的选择,做朋友圈里的新鲜事分享大牛。
点击下载
此问题还有 45 个回答,查看全部。
延伸阅读:
是否曾有心理学家参与过改变世界的事件,真实地推进过历史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