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小鹏终于想起年轻人来了

前不久刚刚在北京潮流之地三里屯开了旗舰体验中心,转头小鹏汽车又在港交所完成敲钟上市,然后小鹏汽车马不停蹄地来到了成都一家livehouse,小鹏G3i新车在这里正式上市。

小鹏G3最初在2018年年底正式宣布上市,但交付实际上是在2019年,本次小鹏G3i历经两年左右时间中期改款,节奏还是很快。

传统车企中期改款车型周期一般是4-5年左右,一款产品一般经过上市-促销-降价等一系列操作之后才会进入改款周期。而小鹏G3i将这个时间缩短了一半,主要原因则是硬件不能满足OTA的升级需求。这里也可以发现,传统汽车和智能汽车的更新迭代的周期确实不同,后者是,如果一个产品不能满足持续OTA更新的需求,那么他们的硬件本身也可以说直接进入了“淘汰”周期。

这更像是进入了某种“手机换代周期”。在升级内容上,除去外观更换了小鹏家族式的设计,小鹏G3i的硬件升级包括了换用骁龙820A芯片,它的计算能力更强了,数据安全性也有了保证,最主要是这是小鹏G3i进行OTA升级功能流畅的重要基础硬件。

何小鹏在上市活动上称,小鹏G3i最主要的变化就是在座舱内加入了懂你、有求必应的语音助手,实现了首创的全场景语音,支持连续对话,也不需要每次唤醒。他提到,小鹏汽车用户对这一功能的日均使用率超过了90%。

而在智能驾驶方面,相比小鹏P7的XPILOT 3.0,小鹏G3i则搭载XPILOT 2.5自动驾驶辅助系统,中高配车型拥有ACC自适应巡航、ALC自动变道辅助(打灯自动变道)、LCC车道居中辅助、LKA车道保持、ATC自适应弯道巡航、XPILOT Parking超级自动泊车辅助等同级领先的自动驾驶辅助功能。何小鹏称,超级自动泊车辅助支持全场景自动泊车,和其他品牌不一样,无论正、反、侧向的泊车都做到了让用户非常有信心,这个功能是很多人开车都需要的场景。

实际上,更强调智能属性的G3i,这次也希望在产品调性上瞄准更年轻化的人群。何小鹏说,希望它成为喜欢尝鲜的Z世代人群,在智能电动车领域的首个选择。

所以在外观方面,小鹏G3i也推出了更符合年轻人审美的悦动红、轻悦蓝、天青绿等配色,并且提供撞色设计;17寸轮毂也升级了1寸,看起来更霸气了一点;老款的普通门把手早已不能满足当下年轻人的审美,升级为弹出式。不过,小鹏G3i也有舍弃的地方,比如原来车顶的升降摄像头直接取消,原因是功能比较鸡肋,使用率实在太低。

在舒适性方面,小鹏G3i座椅方面有很大的提升,功能上加入了Nappa 真皮座椅、座椅加热、座椅通风和电动座椅调节等。

但小鹏G3i这一系列的升级也体现在价格上。在售价方面, 小鹏G3i的价格区间定在了14.98-18.58万,其中460KM续航的两款车型价格为14.98万和17.28万,520KM续航的两款车型价格为16.58万和18.58万。而拥有Nappa真皮座椅的越级舒享包,售价为1万元。

需要注意的是,小鹏G3i在电池上有所区分。据一些媒体提及,460G版用的是磷酸铁锂电池,电池容量为55kWh。而其他型号均采用三元锂电池,460N版电池容量为57kWh;520G和520N版的电池容量均为66kWh。

好评是在配置型号上有所简化,让人没那么纠结,但如果仔细对比详细配置来看,新车的标价可以说普遍上浮了一些。按照老款G3已经进入末期促销,实际上可以说和老款全面拉开了差距。

根据6月最新的销售数据显示,当月小鹏汽车交付量为6565台,其中小鹏P7交付4730台,G3交付1835辆,后者占6月总交付量的28%。

对比过往几月的数字,小鹏G3确实呈现了下滑趋势:3月交付2247辆,4月交付2152辆,5月交付1889辆。

更关键的是,随着哪吒、零跑等厂商在10万元以上级智能电动汽车市场发力,小鹏G3的智能属性确实也受到了一些威胁。在小鹏G3i所在的15-20万元级紧凑型纯电SUV中,广汽AION V和威马EX5也算是有力的竞争对手。

尽管在其他厂商的产品矩阵销量占比中也可以看出各家主力销售产品都有所不同,但小鹏G3和P7的销量倾斜确实也比较明显。

显然小鹏汽车也想多条腿快跑,通过不同车型、不同车系甚至是针对不同人群的方式,吸引不同领域的消费者。

今年4月上海车展,小鹏已经官宣新车型P5,这是小鹏首款采用激光雷达的智能电动产品。据品玩/品驾,小鹏有意让P5争取到对经济效益和空间都更敏感的“20万元级凯美瑞”市场。

但按照小鹏P5“超出预期”的销售反馈,以及在品牌上更鲜明的定位,小鹏P5一定程度上也将会与小鹏G3i竞争。

纵观乘联会公布的电动汽车的销量排行榜,以宏光MINI EV为代表的低价代步车锁定了售价低于10万元电动汽车市场,而以特斯拉Model 3/Model Y为代表的高端车型在20万以上的电动汽车市场一骑绝尘。小鹏G3i 14.98万起售,“顶配”车型刚巧锁定在20万左右,结合P5、入门P7的价格区间其实主要完成了15-25万的市场区间更精细化的产品覆盖。可以预见的是,未来15-20万级的纯电汽车市场竞争将会更激烈,后面的花样也会更多。

(小鹏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