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评价《北京卡通》这本漫画杂志?

@叶佳桐

好吧,其实严格意义上说,我对《北京卡通》算不上熟悉,因为我既没有在《北卡》连载过,也没有潜伏进《北卡》编辑部,我对它的了解,也许比一个资深粉丝多不了太多。

《北京卡通》于我而言,更多的,像一个离得很近,却没有实现过的梦想。

1995年,《画书大王》停刊1年后,国漫“5155工程“正式启动,因为我之前有幸在《画王》连载《雪椰》的经历,《北京卡通》,《少年漫画》,《漫画大王》都曾纷纷向我抛来稿件邀约的橄榄枝。我收到的第一本来自北京的样刊,就是《北京卡通》。

那时候《北卡》的主编,是于虹老师。辗转打听到我家电话和我通话后,她向我说明了“5155工程”和《北京卡通》的创刊,表达了约稿的愿望,并一口气给我寄来《北卡》的创刊号6大本。这在普遍吝啬样刊本数的当年,算是相当“豪阔“的表现。(笑)而翻开杂志的创刊号,一股和《画王》不同的”官方“以及”文青“气质搭着油墨香,扑面而来。

《北卡》是不一样的,和纯市场型的《画王》不同,北京出版集团和“5155工程“国字头的背景,导致她与生俱来的目标就是“要打造有中国特色的漫画,和日本漫画分厅抗议。”创刊号上的连载尽量屏蔽标准日式风格,而选择有国风特色(尽管那时并没有人知道什么样子的漫画是“国风”)并尽量在选题上百花齐放。而于虹老师写的约稿信也和王庸声老师不同,王老师是豪快直接有侠气,于老师则内敛温婉说梦想。——虽然没有学历,但一直喜欢阅读的我,也算个“伪文青”,很吃文青气质的信,于老师娟秀的笔迹不知道为啥让我想到北大未名湖,而《北卡》要做“有中国特色的新型故事漫画”这个梦想打动了我,于是我欣然回信说一定想办法在《雪椰》之外挤时间,尝试给新刊《北卡》也画上一篇连载。但这个承诺,却始终没能完成……

因为《少年漫画》的林阳老师,根本不写信。

林老师的电话比于老师晚来大约半个多月,通过电话和我建立联系后,他直接就从北京飞来深圳,带来《少年漫画》的创刊号,甩给我《雪椰》单行本的出版合同,领我见过要发行《雪椰》的书商,在深圳鏖战了三天,龙卷风一般把我搞定摆平,然后悄然回京……而我,还愣着神呢,就此懵懵懂懂地成为了《少漫》系的作者……

林老师很舍己,为了促成“中国连环漫画明星丛书”的出版,作为条件之一,他把《雪椰》的连载权让给了单行本的发行方书商。(也因此《雪椰》后来开始在书商承包的《科幻世界画刊》上连载。)但《少漫》上的连载怎么办呢?林老师说:“无论如何你都得给我们开一个!“我说”好“。但彼时年轻的我,完全对自己的能力没有估计。

一个月后,林老师来电:”稿子准备好了吗?“

“还在写大纲呢……再等2个月吧林老师……”

“不行!杂志版面都给你留下来了!没有新连载就上Q版的《颜开日记》也行!再赶不出来就上专栏!X号交稿子行不行?不行杂志就开天窗了!”

……后来,因为连载《雪椰》已经消耗了我接近全部的精力,就像被林老师预言中一样,我真的给《少漫》连载了《颜开日记》,开辟了“颜开专栏”,并把几乎所有中短篇都给了《少漫》。

而《北卡》呢?始终没能等到我的稿件……

等等,我明明是想和《北卡》合作,并画点和《雪椰》不一样风格的作品的好么?!

我没脸给于虹老师继续回信,而那个给《北卡》写了半拉的故事策划大纲,也永远停在了那里……

后来,有遥远的消息传来,《北卡》逐渐发掘到了台柱子级别的作者姚非拉,聂峻,任山葳……都在杂志上开了连载,渐渐形成了自己的作者群。并且,《北卡》杂志发展出来的风格和《少漫》迥然不同。于老师对于我连载的需求不再那么热切,也渐渐地不再来信,年轻的我,对此充满遗憾的同时,又莫名地觉得被卡着的脖子松开了,开始得过且过起来。

不过,《北卡》是每期必定给我寄样刊的,风雨无阻。所以,我对北卡的作者群,和少漫作者群几乎一样熟悉,杂志的所有动向我都关注,每一个新作者我都研究,每一个细小的专栏我都细看,每一篇编辑文章我都拜读,眼看它一点点地壮大成长,不由得心里满溢着老父亲般地喜悦……(唉?)所以,说我是《北卡》的资深粉丝,这是没错的。

和《少漫》的青春,热血,凌厉不同,《北卡》文青,浪漫,俊逸。如果说《少漫》在气质上接近《水浒》,相对大俗无相,大巧若拙,作品更贴近市场的话,则《北卡》更像《红楼》,阳春白雪,文人骚墨,在作品深度造诣上则更好。至于我个人,从很早就喜欢用“她”来形容《北卡》,而用“他”来称呼《少漫》。

早年的圈内人和核心粉们知道,这一对上世纪的“CP冤家“,都是国字头,都有强大的背景,有镇得住场子的强力主编大人,有才华横溢的编辑……”他“和”她“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竞争得很是火热,并且在胶着战中,为国漫培养了黄金时代实力不相伯仲的一批优秀创作人。

大约在96年春夏之交的时候,《北卡》传出好消息,说夏天要举办“中国第一届新型故事漫画笔会“。一时间搞得作者们热血喧天,兴奋如猴。这可是属于中国新型故事漫画作者们的第一次聚会啊!

消息传来,《少漫》的林老师一声不响,安排好人车行程,电话往全国一通打,小车接上作者直奔北戴河,海边度假村把“第一届新型故事漫画笔会“条幅一展开,刚好比《北卡》定下的笔会时间提前一周,直接截了胡……

林老师不动声色,于老师无语摇头。所以这边干不出《红楼》,那边搞不出《水浒》,本就是天命……

我自然也是这个“第一届笔会“的参与者之一,飞到北京时,拜访两大编辑部自然是必修功课。去《北卡》的时候,我恨不得把脸子当抹布擦着墙走,窘得不好意思和于老师搭腔,连于老师热情邀请我”少漫笔会“回来继续参加”北卡笔会“也没好意思借故拒了。于老师笑了:”没关系没关系,记得我们就行,有空了就给我们画点稿子啊~~“我说:”好,我争取。“说得声若蚊虫。

笔会回来,姚非拉欣然应邀在《少漫》也开了连载,两边同时连载似乎对他来说并不算什么难事。在实例前,能力不足的我,相当长一段时间对着那厮的背影,恨得嘬牙花子……XX的,我怎么就做不到开两个连载呢?!

于是,我只好继续做着《北卡》的资深粉读者,阅着它的每一期,看着《北卡》作者的名头兴叹……

我和老《北卡》的故事,其实就是如此简单,一个少年想在一个梦想之外再做另一个梦想,却因为能力不足而放弃的故事。

而《北卡》,与《少漫》并为“5155工程“的双星。没有5155工程·这些杂志,因《画王》停刊而丧失创作园地的第一批国漫作者那时应该往何处去?新一代抱着梦想而来的少年少女们,又该如何拥抱他们的梦想?没有《北卡》《少漫》相生相杀的良心竞争,第一批国漫创作者们也难有迅速成长的好环境。在国漫发展黄金时代的第二阶段,《北京卡通》是绝对的中流砥柱,毋庸置疑。正因为如此,20多年过去了,才仍有当年的少年少女们,愿意梦回往昔。

——1996年,《北京卡通》,《少年漫画》,《漫画大王》,《中国卡通》,《卡通先锋》纷纷创刊,上百位漫画作者出道,国漫第一次的繁花锦簇,开始了……

——《北京卡通》逝去了,我很怀念她。

(PS:手边没有老杂志,杂志都在老家屯着呢,很多有关作者和作品的记忆都模糊了,等有空回去整理杂志,也许会续答。当年笔会聚会的老照片也不在手边,等我去找吧。另,我和《北卡》的再续缘,要等到2009年,闫宝华主编找到我,说《北卡》要复刊了~~我回到家,面对画桌唏嘘不已,画下了《北卡》复刊号的杂志封面。那时,我在画的,其实是印象中“她”的样子……)

来源:知乎 www.zhihu.com

作者:颜开大叔

【知乎日报】千万用户的选择,做朋友圈里的新鲜事分享大牛。
点击下载

此问题还有 8 个回答,查看全部。
延伸阅读:
中国漫画是否普遍不好看?为什么?

有哪些好看的中国漫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