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刚好是《对马岛之魂》这款PS4大作发售日,因为刚好在外地手中没PS4没法第一时间直播,着实有点心痒。
《对马岛之魂》这款游戏是架空的历史,也就是都是虚构的故事。但故事编纂的起点却是一段真实的历史,那就是可能很多人不熟知的“元日战争”。刚好有个感兴趣的水友自己搜集了很多关于这场战争的正史资料,我这边帮忙修订下并配图整理好分享给大家,当作这款游戏的课外读物好了。读完这些历史科普,相信会对大家观看游戏时的浸入和理解都会很有帮助。关于历史上的遗漏补缺,也欢迎大家指出订正。
分割线后,我们直接开始。
13世纪是蒙古的世纪。13世纪的世界史就是蒙古帝国的扩张历史。之前从未在历史上有什么露脸蒙古骤然兴起,同时向“基督教世界”,“伊斯兰世界”,“东亚儒家文化圈”三个核心文明发起了挑战。
1268年,忽必烈派遣使者通过已经臣服于元的高丽向日本送达国书。(使者在元月到达日本)这时日本是镰仓幕府第八代执政刚满18岁的北条时宗掌权(北条氏族虚化天皇实际掌权也刚是50年前的事)。
国书开头第一句是:上天眷命大蒙古国皇帝奉书日本国王。
明确表明两点:1日本按高丽一样成为元朝番属国。2表明元朝不排除动用军事手段征服。这里就开始话分两处讨论了:如果忽必烈不知道日本天皇已经成了空架子,那就不知情没什么说的。如果忽必烈知道日本的政治形势,那就是有意为之,要复制高丽模式,像终结武人时代一样终结掉幕府的统治,所以国书中提到高丽就是很深的一层信息了。
国书在京都(天皇)和镰仓(幕府)两地间来回传递,讨论了5个月决定拒绝元朝的要求,理由是称元为大,日本为小,但没有给忽必烈回信。
如果单纯认为北条时宗是年轻气盛拒绝忽必烈就想的太简单了。幕府虽然实际掌权,但是京都的天皇朝廷50年来时刻都在找机会恢复自己的权利。蒙古国书让幕府内部战降不定意见分歧,是一个可以借蒙古外力重回执政宝座的机会。果然就引发了【相关事件:二月骚动】
【扩展】王禃。高丽王朝第24任君主。世子时作为人质扣留在蒙古,这时期取得了忽必烈的信任(这时忽必烈还是皇弟,亲王的身份)回国继位高丽国王后,高丽内部被武臣政权把持,对国王随意废立,忽必烈出兵作为后盾确保了王禃王位的稳定。高丽民间与失势的武臣集团反对蒙古侵占掠夺爆发了三别抄之乱。镇压掉三别抄之乱后,高丽的武人时代宣告结束。以王禃的角度来说。从被随意废立的国王变成了有元做后盾的稳定国王,还是得到了满意的结果的。只是半岛人民就痛苦了。
【扩展】北条时辅,北条时宗的同父异母兄长。北条时宗可以说是从幼年时候他父亲就钦定的继承人,这种偏爱从两个人的名字里就看得出来。成年后北条时辅在京都天皇朝廷里谋到了职位,参与发动了二月骚动,兵败被杀。
经历了二月骚动之后,北条时宗于三月正式接任第八代职权(之前他算是有实无名,这次是有实有名了)为了确保镰仓幕府与他自己的权位,他只能给元拒绝的回答。而这时天皇依靠外部势力册封重夺权利没有了道路,北条时宗也同时团结日本国内各大名,可以一致对外。这个决定让北条时宗的位子算是坐稳了,但代价却是赌上了全日本的国运。
这里北条时宗的对策很明智,做出拒绝又不给回信,尽可能的拖延元军进攻时间,集结作战兵力。把重兵能臣都调往元军可能会登陆的地方重兵防范(他借机调动很多自己派系的家臣官高一级去指挥原来的当地大名,强化了自己家族的势力)同时颁布政策,卖出土地的御家人可以不用付欠款就收回自己的土地。这虽然拉拢了武士势力,可是也得罪了商人阶级,为日后的阶级矛盾爆发埋下了伏笔。忽必烈等不到日本的回信,还以为是国书没有送到日本,但他敏锐的这时就开始在高丽征集建造船只,做战争准备了。之后又排遣使者送了2次同样内容的国书,还是不见回信。
1274年10月3日,任命征东元帅忻都(蒙)、副将洪茶丘(高丽)和刘复亨(汉)统率蒙汉军2万人、高丽军5600人、水手6700人.计3.23万人从高丽合浦出发。10月5日就到达对马岛,对马岛守护(当地最高军政长官)帅全体部下(80人!!!)对抗元军,全军覆没。
10月14日元军抵达壹岐岛,当地守护帅全体部下(100人!!!)对抗元军,全军覆没。
两座小岛的命运不用多说,蒙古的侵略掠夺怎么残忍大家都知道的。19日元军兵船驶进博多湾,翌日登陆。真正的大战这才展开,文献记录百度就有,这里就不贴了。回回炮(投掷一种叫震天雷的原始热武器)复合弓(开弓快射速就快,攻击距离也远超日本的单体弓:和弓)集团作战阵型配合(日本还在一骑讨)
元军对日军的极其落后作战方式大肆嘲笑,这个不难理解,就和我们今天看到线列步兵的作战方式是排队枪毙一样。由于元军武器和战术跨时代的领先,元军攻进太宰府附近。这时副帅刘复亨受伤,也担心入夜时遭到偷袭。元军撤回了船上。
现在要关闭上帝视角,打开战争迷雾来讨论,日本方面,虽然信奉武士道,作战勇猛拿命填顶住了地盘没丢,但是从未见过的武器战法让日本军队心中巨大的震动,不知明天天亮之后还能顶住多久,有恐惧情绪蔓延的趋势。另一边,元军方面撤回船上的军队统帅召开会议,出现了分歧。高丽将领主张继续作战,今天虽然遇到了顽强抵抗,但是滩头阵地已经抢下来了。蒙古将领认为敌人顽强,一时难以攻下大面积阵地,继续打下去消耗巨大得不偿失。最后以蒙古将领的意见为主,当晚部队起锚撤退回国。(忻都是忽必烈排遣在高丽监视控制王室的将领,镇压三别抄之乱,终结“武人时代”,所以压制高丽将领的意见对他来说很容易)
【仅代表个人的观点】看着他们说的都很是道理,其实屁股决定脑袋,背后利益很简单,高丽动用大量资源出人出船,跟着蒙古出来打就是想占便宜的,现在一块地没抢下就走,那不是吃大亏了。蒙古方面的想法要复杂一点,日本孤离海外,虽然无礼拒绝了忽必烈的要求,但不是重点。元真正的心腹大患是还没有灭亡的南宋,南宋如果忽然有了什么变化,再出个钓鱼城事件,那才是能击溃元的真正威胁。出兵日本,意在于围剿南宋,避免出现南宋,安南(现今越南),高丽,日本结成抗元的海上联盟。第一次日元战争更想达到以战促谈,尽量减小元的损失,保存部队投入到对心腹大患南宋的作战里。现在军威显示给了日本,只需要再送一次国书就可以达到目的了。
第二天当日本军队来到滩头,却不见一艘元军战船,迷惑元军为什么撤军,也迷惑自己是不是打退了敌人,得到了迷惑的胜利。而元军启程回国途中遭遇了台风,船只人员损失巨大。忻都以箭矢耗尽,撤退回国为由向忽必烈报告。讳败为胜瞒过了忽必烈,忽必烈还觉得挺高兴,封赏了东征的各个将领,也觉得日本见识到了大元的军威。在一年后1275年又派使者去了日本,这个后面再说。
第一次元日战争(文永之役)以元败日胜结束,战略上元没能达成使日本臣服,战损上遭遇台风损失巨大,回到半岛和内陆时只剩13500人。唯一有收获的地方是,日本确实没能和宋,高丽的反元势力结成联盟,光是死守本土已经耗尽日本的能力了。
如果想说第一次元日战争有什么总结的话,就是武器制胜论在那个时代就被证明是错误的。往宽泛点也可以说“外行看武器,内行看后勤”
【扩展】
钓鱼城事件
蒙古的最后一个皇帝蒙哥在钓鱼城战死,仓促的遗嘱都没留下,阿里不哥与忽必烈的汗位之争后,蒙古陷入内战,分裂为四个汗国。四汗国互相攻伐提防,精锐重兵都布置在内战的战线上,蒙古帝国的西征就此结束。托四川人的福,基督教和伊斯兰世界里还没被打倒的国家逃过一劫。钓鱼城事件是改变世界历史的重大转折。
至元十二年(1275)二月
忽必烈再次排遣使团到日本,这次送达的国书原件丢失了不知道什么内容,按日本对这次国书的评价记载看,和前几次的内容没什么大差别。重点是,使团全部被日本杀死。逃回去的高丽水手汇报了情况,忻都听到消息立刻主张再次征伐日本,忽必烈稳重一点压住了,不过这次他是真的记下仇了。
【扩展】蒙古文化看重使者,花剌子模国杀了正使,并剃光(或说烧光)副使的胡子,就引来了成吉思汗亲征,两年时间的战争花剌子模被杀没了,物理意义上的灭国(鼎盛时期的花剌子模国拥兵也有40万人),成吉思汗的铁血碾压可想而知。而对花剌子模国的战争也成为了蒙古西扩的开端。
解决了心腹大患南宋(1279年南宋灭亡),在至元十八年(1281年)5月高丽与江南准备了足够的战船,分东路军6万忻都、洪茶丘率领(没有上次中箭的刘复亨),江南军14万阿剌罕、范文虎率领。第二次入侵日本。二次元日战争即弘安之役开始了。
【扩展】注意年号变化的细节。把女儿送进宫嫁给天皇,册立皇后,生下幼子后就把将要羽翼丰满的天皇或废或杀,然后扶立幼主。宫里操纵女儿,宫外操纵朝廷,以此达到专权。这都是幕府的老老老手段了。
朝鲜半岛出发的东路军先抵达日本领土,忻都自己心里明白上次其实是败仗,日本敢杀蒙古使团就是他的败仗导致。但这次兵多势大,随船还携带了战马,不同于上次只有步兵部队了,立功心切之外或许也有羞愧悔恨。于是东路军不等和江南军汇合自己先开打了。对马岛、壹岐岛又成了弃子,被屠杀了第二遍。
之后在对日本本土的登陆作战缺进展的很不顺利。因为北条时宗是个眼光高超的执政者,一次元日战争之后就预想到了蒙古可能会有第二次更大规模的进攻再来,这几年早在最可能登陆的地点修筑了【相关遗迹:元寇防垒】3米高3米宽的石墙,一个迷你版的长城。
虽说这长城确实太迷你了,不过还是很有作用,元军最强大的作战手段骑兵无法发挥作用,步兵要过石墙攻坚,就又是面对单兵能力极强,武士道加成士气高涨,天天砍草席子的职业军队——武士。本土登陆不顺利,东路军只能继续沿着海岸游曳寻找防守薄弱点(并没有找到),或打下一些对马壹岐岛一样无险可守的小岛,同时等待14万江南军汇合。
不过另一路江南军的行程却拖拖拉拉,率领江南军的老将阿剌罕曾破樊城降襄阳(元灭南宋的重大战略转折,篇幅限制这点出来不多说了),如同忻都压制高丽将领一样,阿剌罕可以完全压制南宋降将范文虎(著名的投降将军、败仗将军)。但阿剌罕一路走一路病,拖拖拉拉耽误了行程,最终还是没上船出海就病死了。
日期已经比原定计划晚了一个月,副帅范文虎带领江南军迟到出发了,当两军会合时,东路军的粮食已经出现严重问题。江南军以南宋降兵为主,没有多高的士气,但是携带大量的农具种子和武器装备生产制造人员。意图也很明显,20万大军还是打不下来,就打下一块地驻军屯田,之前不是说后勤跟不上么?这次我忽必烈给你安排上了,消耗战的情况都考虑进去,再要打输就没有借口了。奇怪的是合兵之后,元军反而没有大军强攻,天天还是海上漂着,打劫小岛。倒是日军方面不在像一次元日战争时候一样讲究什么宋襄公式的战争礼仪,设伏偷袭夜战这些之前为耻的作战方式都开始用上了。为防范夜间偷袭,也为减少船体颠簸,元军也搞了个铁索连环,把船连在一起,这样偷袭的小船就开不进船间的缝隙里来了。不过没用什么火攻,东太平洋频发的台风又来了,铁索连环的战船都成了碰碰船。船只大量沉没。2两年时间就强征20万大军用的战船,高丽人南宋人都没什么忠心给蒙古人精工细作,全是粗制滥造,蒙古人也不懂造船看不出来问题。现代对船体残骸的打捞考古也显示船体是赶工建造,材料明显拆旧翻新,船形设计也不合理。幸存游上岸的元军都没什么装备武器了,那有装备武器的呢?还用问,都沉底了呗。日军立刻大规模反攻,元军主帅乘坐尚未沉没的战船撤退回国,没有将领指挥军队很快就覆灭了,蒙古人高丽人全部被杀,南宋人被认为抵抗蒙古侵略坚决,还算有骨气,死罪虽免但是成了战俘奴隶。
后来这两次元日战争中帮助巨大的台风被称为“神风”
二次元日战争(弘安之役)元军大败,输的比第一次更惨。逃回国的将领或杀或流放,意外的范文虎,不知道是不是因为把南宋的降兵送光了,‘弱宋’有功?没多久他就官复原职,而且后来还是越打败仗越升官,打仗要赢很困难,一心就想输那还是没难度的,挂机送人头就完事了!忽必烈怎么个用人之道搞不懂,只能猜测他是学到了一句将熊熊一窝,挂个废物当宋人的将军,宋兵就稳稳的不会兵变反元了。
二次元日战争要说什么结论的话也是一句老话:战争取胜的三个条件,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天时(蒙古不知海洋气候变化)
地利(抢滩登陆战还要强攻元寇防垒)
人和(高级将领意见不一,开作战会都得要翻译,下层的士兵就更别提什么灵活接应了)
【仅代表个人的观点】与其说元军是因为神风而败,还不如说老将阿剌罕病死的影响更大,两路军合兵后沿着海岸线闲逛不展开进攻,原因很好猜,就是高级将领的意见不能达成一致,你说这个点能强打一下,我说这个点就是不行。争来争去不出兵,原本的配置是阿剌罕压制范文虎,忻都压制洪茶丘,没了阿剌罕,范文虎手下14万,兵多话语权也高,忻都压制不住,范文虎又是著名的软骨头,肯定各种找借口逃避作战的。如果20万大军全面打出去,即使天时地利人和元军都没有,赌注压上牌桌,战争赌博的结果都是未知的。往上限想,打垮了日本团结的意志,各路大名纷纷为自己,倒戈投降。往下限想,双方伤亡巨大,元军还是不能抢滩登陆占下来一块地。仅代表个人观点,认为最可能的结果是像安南战争一样,陷入泥潭,先胜后败。
两年后,圣元十四(1277)年忽必烈再提征伐日本的事,这一次是满朝齐声反对,一心向往汉学希望宽仁施政的太子真金也站了出来。恰好这时安南发生叛乱,忽必烈就暂时放弃了征伐日本的计划,不过在安南的战争也不顺利,可以说‘三征三败’被迫承认了安南名义归顺实质独立的地位。(忽必烈死前还在想着四征安南的)
忽必烈的对外战争成果不及成吉思汗,有胜有败,但还是在缅甸地区取得了一些成果,最终拿到了两条丝绸之路,元从一个单一的军事强权又附加上了商业帝国的特性。唐有陆地丝绸之路,宋有海上丝绸之路,现在元两路全拿。不分信仰肤色广泛吸纳各国军事技术人才提升军力(回回炮就是一个重要代表),以强大军事实力控制商路畅通,以高利润商路建设商业帝国,下一步就是宣扬国家的富庶提升文化方面软实力了。是不是好像很有当代某国的味儿?可惜太子真金死在忽必烈前面,元的文化发展建设在官方层面停滞不动了。后来的继承者保守享乐,再没有出现成吉思汗、忽必烈这样的雄主,不足百年元朝在激烈的种族和社会矛盾中覆灭。
单看战争功绩忽必烈远不如成吉思汗,但是综合执政能力,国家体系构建来看,忽必烈完全够得上与他的爷爷比肩而论,可称他是又一代天骄。
再说到两次元日战争后的日本,因为本土防御作战,胜利后无法给出支持战争的大名土地封赏,让武士从商人手中无偿拿回变卖的土地的政策又加剧了阶层间矛盾。北条时宗判断忽必烈还会有第三次更大规模的入侵战争,备战状态还要继续紧绷,还得继续从日本压榨更多战争资源出来(他的判断是对的,不是因为安南的事,就算满朝官员反对忽必烈也会发动第三次元日战争)可能是在抗元战争中耗尽心力,1284年年仅33岁的北条时宗西内了。北条时宗死后幕府立刻爆发了一系列动乱【扩展;霜月骚乱】
50年后,镰仓幕府覆灭,激烈的阶级矛盾的种子就是这两场战争导致的。抒情一点的说,元日战争,耗竭了北条时宗,也耗竭了镰仓幕府。
北条时宗在巨大的强敌威胁面前,成功团结了国内纷繁复杂的势力一致对外,在武器装备跨时代落后的情况下,打赢了强敌元朝,保住镰仓幕府也保护了日本国民不受元朝的掠夺压迫。以此惊人功绩,北条时宗成了游戏文明6中日本势力的领袖,他游戏中的领袖特性也很好的反应了他的历史故事。
【附录扩展资料】
日剧北条时宗 2011年
32前半集战前准备
36全集一次元日战争主体战场
这里就看出来日本的一骑讨有多麻烦,不是一句吾乃常山赵子龙就完事了,还得带上某面某月七进七出救幼主,某面某月白马义从第一人这类的功绩。
49最后15分钟战争总结解读
日剧固有的两个毛病,一是节奏拖沓,二是男主必定被洗成白莲花。去掉这两个问题看剧集还是不错的,剧集史观很好,拍摄的蒙古外景也是中国出人出马国内拍的,应该说史观是国内审核认可的。对北条时辅和谢国明的改编非常成功,政变中没死掉的北条时辅用另一种现代人角度解读了当时的战争,谢国明被改的多活了几年。因为剧集拖沓,所以只看我提起的部分就好,其他啰嗦的地方自愿看。
游戏中除明面上的将领外很可能出现的人物
竹崎季长
狂热的武士道信徒,听说蒙古来袭积极响应战争号召,一心就想着“一番枪”(可以大概翻译成frist blood这种意思)带领自己的郎党(随从兵)足足4人!(其中一个还是他姐夫)赶去九州博多湾前线对抗元军,遭遇元军1000人小部队被箭射伤,靠郎党拼死带出战场,被后续赶来的大武士部队所救。一次元日战争后被抓了个勇敢作战的正面典型,大加封赏。许多落魄的小武士受他的经历鼓励刺激,也开始积极加入二次元日战争中,想要搏一搏单车变摩托。(北条时宗的政治手段在这里可见一斑)二次元日战争时,竹崎季长夜袭战船,成功斩首蒙古头领,这次算名副其实立下战功了。后来他请人按他的描述画下自己作战的经历【相关文物:竹崎季长绘词】为后人研究当时两军武器装备,阵型战术都提供了宝贵历史资料。
日莲上人
日本佛教流派日莲宗的创始人,他的宗教流派当时在软弱的贵族和平民中有广泛影响,日莲宗倡导类似一神论,简单粗暴的说就是,你们把佛经都信歪了,就会招来灾祸,按我的流派,信就能去除灾祸。因为老和尚实在是命硬,几次安排都被他死里逃生,又加上他成功预言了蒙古来袭的灾祸,所以声望大涨,幕府杀不了他只能给与流放判决,一次元日战争的同年3月赦免(战争10月发生),战争期间记录了大量见闻,为后世研究提供重要史料。
(这个教派越到近现代越变味儿,有点往邪教上发展了,在我国没有国家传教许可证的,宗教的东西我知道很少,多说多错,只能一笔带过)
武士道兴盛
唐代汉化佛教传入日本,广受皇家的倡导和平民的欢迎,但时间推移,僧侣们也日益堕落腐败了。宋代时禅宗传入日本,儒家的君臣关系,禅宗的生死一体,在加上本土的神道教里一些细节,结合出了武士道信仰。镰仓幕府时代武士道大发展,成为了武家集团的专属信仰。简单来说,武士道认为人的灵魂存在于腹部,切腹释放灵魂,敢于面对死亡才是最纯净的信仰表现。战败投降就是贪生怕死,还留恋人间的荣华富贵。所以游戏里见到了“有死之荣无生之辱”这种画面。
武士不从事生产,每天做的就是练习作战能力,这样武士就成为了职业军人,不干别的连砍了二三十年沾水的草席子(沾水的草席子密度和人体大致相等),上了战场作战能力自然强大。武士效忠大名(诸侯),受其封赏的金钱和土地作为收入来源。日本是岛国,国土面积大小是不变的,所以政治斗争残酷激烈。有一家扩张,就意味另一家会收缩。有大名(诸侯)办喜事,就等于另一个大名要办丧事。斗争中失败的武士就会被迫变卖封地,失去生活来源,但是即使最贫穷的武士地位也高于最富有的商人。武士享有特殊权利,如果认为平民对他不尊重就可以当场杀掉,只要有另一个武士帮他作证,平民就是活该白死了。这么一来,就算落魄武士放得下脸去从事生产劳动(工人、伙计、佃农等),都没有老板敢雇的。
【扩展】电影《座头市》北野武版里就有两个武士要找个平民杀了试试新刀的情节,只不过后来这两个武士的遭遇比较搞笑了
战争之后,元日两国官方断交,民间的商船来往却达到了空前的规模,商队的贸易促进科技与文化交流。
而当马可波罗带着这两个国家的记述(实事求是一点,带着把两个国家吹成神话故事黄金国的记述)回到意大利时,人类历史上更加宏大的征程慢慢开启了!
来源:知乎 www.zhihu.com
作者:半支烟sama
【知乎日报】千万用户的选择,做朋友圈里的新鲜事分享大牛。
点击下载
此问题还有 139 个回答,查看全部。
延伸阅读:
如何评价12月10日索尼stateofplay发布会公布的《生化危机3重制版》预告中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