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惊现“负油价”:实为大萧条倾倒牛奶场景重现

美东时间4月20日下午,国际原油市场巨震。WTI 5月原油期货结算收跌55.90美元,跌幅305.97%,报-37.63美元/桶,历史上首次收于负值。这虽然是一次历史级罕见的崩盘,但如果我们回顾上世纪30年代大萧条期间倾倒牛奶的经典场景,就会发现背后的机理逻辑其实是一致的。

对于原油等大宗商品来说,价格主要是由供需关系决定的。新冠疫情在全球的爆发对原油需求端造成了毁灭性打击,加之此前生产过剩,导致供给远远大于需求,原油存储空间接近爆满却无处可消耗。因此,生产商面临无处存储原油的困境,只能倒贴钱把过剩原油运走。

大多数石油和天然气交易是通过期货来实现的。也就说,投资者一般不是在直接买卖石油,而是通过判断未来石油的走势来买卖合约。投资者的盈亏是由合约期间内石油价格的变化决定的。

石油类的ETF的运作原理也是如此,这类ETF通过石油价格的变化来获得收益,而不是真的拥有实体石油。

但是,与股票与债券市场不同,现实生活仍旧需要有人储存实体原油。如果人们预计油价呈上升趋势,那么近期的原油价格就会高于远期的,表示投资者愿意在近期买入原油、自行承担存储费用,以实现在远期以更高的价格卖出,覆盖此前的成本并获得盈利。

现在出现的情况是:远期的原油价格要远高于近期的,也就是说人们预计油价会继续下行,投资者认为无法在远期以更高的价格顺利卖出,自然不愿意承担这期间的存储费用,所以没有人愿意在近期买入原油。

22

加之此前的生产过剩,没有人有足够的空间去储存这些原油。生产商只能不断降低价格至负区间,只要倒贴的钱比储存石油的成本要低,那么产商的亏损就相对缩小了。

“负油价”虽然此前没有在历史上出现过。但如果我们回望上世纪30年代被写进教科书的经典场景,牛奶厂商将过剩牛奶大量倾倒在河里,也同样是由于需求严重下挫、供给过剩,这意味着牛奶商完全无法覆盖生产成本,面临的是巨额亏损。这时的牛奶价格本质上也是负的,如果此时有人愿意处理这些牛奶,牛奶商也会愿意向他们支付一定的费用,只要低于自己倾倒的成本即可。

原油期货的发明只是把这一场景在二级市场上落实了。

有人提到:“为什么不直接把油烧掉呢?”这就好比在1929年时问:“为什么要把牛奶倒掉?不能直接喝掉吗?”

首先,无论是上世界30年代被倾倒的牛奶,还是今天的石油,我们探讨的是不是一两桶油、一两罐牛奶这个量级,左右市场价格的是巨额的交易量。

其中主要的区别在于存储运送原油的成本要远远高于存储运送牛奶的成本。牛奶再不济还可以倒进河里,原油无法倾倒或者销毁,不能够以任何低成本的方式进行处理。

如果是像牛奶一样的普通商品,产商只需要把手头上的库存解决即可,亏损不会太大。然而,原油的开采生产运送过程都十分复杂,周期较长,原油从开采到真正被消费需几个月时间,导致处理原油库存的成本要远远高于其他商品。

因此,倾倒牛奶和“负油价”的本质其实是一样的,都是源于需求端重挫与生产过剩。这不代表未来人们不再需要石油,而是在现阶段这个特殊时刻,人们对于石油的需求急剧下滑,没有人愿意负担现在储存石油的巨额成本。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