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两个问题:
(1)为什么会大跌?
(2)为什么会跌得如此流畅,几乎没有回调?
关于问题(1)美股下跌的根本原因是估值过高,跌幅大是因为离谱的高估。
关于问题(2)跌得如此流畅是原因是因为近些年来迷信“被动投资“造成的扎堆指数ETF,容易产生踩踏,是典型的正反馈过程的一次“反身性”的体现。
最后再谈对全球经济的影响。
首先谈一下美股的估值处于何种水平。关于估值,方法有很多,比较出名的有 Shiller PE
可以看到,在2020年2月底大跌之前,Shiller PE 的估值水平已经超过了1929 年大萧条之前股市狂热的巅峰水平,处于极度盲目乐观的水准。仅次于2000年互联网 .com 泡沫彻底昏头的水平。
虽然短短一周内下跌了10%,使用 Shiller PE 法估算的估值,暴跌后依然处于极度乐观的水平。
我们都知道股票是上市公司股权的票据,它的价值来源于上市公司的资产能源源不断创造出来的利润。如果股票贵,而实际创造的利润少,那么股票的价格是虚高的;如果创造出来的财富是实实在在很多的,而股票不贵,那么股价的价格就是低估的。
巴菲特提供了一个看待股票是否便宜的实用指标,用股市的总市值和GDP做比较。GDP 是国民创造的财富总量,和当年的资本市场的总市值做一个比较,就能知道股票是贵还是便宜了。
Wilshire 5000 Full Cap Price Index(https://fred.stlouisfed.org/series/WILL5000PRFC)
这是一个衡量股票市场总量的指标,除以GDP,我们可以值观感受到,当前的这个比值已经达到了荒诞的1.5 以上,不仅超过了2007年次贷危机时期的1.05,甚至超过了2000年.com bublle 彻底丧失理智的 1.4。
换言之,就资产的价格和产生的利润之比,现在的水平是史无前例的。股票从来没有这么贵过。
无论是用学院派的 Shiller PE 看,还是用巴菲特实战的指标看,美股现在的估值水平,都是史诗级的离谱。
Shiller PE 是计算标普500指数的成分股,2000年.com bubble 离谱的原因主要是因为当时的成分股互联网概念股没利润,是亏损企业,所以会失真。而如今股市的主要成分公司,都还是盈利的上市企业。所以 Shiller PE 在处理2000年 /com bubble 时有点实真。
我个人认为巴菲特的估值方法更加逼近事实一些,也就是说,如今美股估值是离谱的。从这个角度来看,也不难理解为什么巴菲特会囤积破记录的现金,业绩”跑输大盘“。
我们晓得,股票背后上市公司创造利润的速度,不是决定股票价格的唯一因素;估值还要和利率做对比。同样投资100万美元,债券市场的回报和股市要持平,才是合理的。所有的金融证券,归根结底还是用未来现金流折现来定价的。
如果无风险利率是3%,那么投资100万需要22.5年才能回本翻倍,股票的估值在23左右是合理的。如果利率走低的话,那投资债券的效率会不及股票,从而推高股市的估值。故而利率和股市的估值是倒数的关系。
观察美国的利率:
利率自从2008年次贷危机的救市之后,就没有节操两字可言。耶伦做主席的后期,好不容易重新开启了货币正常化操作的开端,还没涨回再上一轮的利率低点,就又扭头向下了。
原因无他,稍微放水放缓后,资本市场就立马躺尸当场。
货币政策正常化,就是个笑话。药不能停,一旦美联储不购买国债,就立马崩盘给你看。
关于央行扩表和国债的关系,参考:
衡量一个经济体创造财富的能力,有多少是靠债务”堆积“出来的假象,我们可以简单使用国债总量除GDP的方式来看个大概:
目前达到了105% 的水平,除了二次世界大战的巅峰时期,美国的国债超过GDP 120%之外,一战和南北战争时期,债务占GDP的比重都没有那么高过,现在可是和平时期。
我们刚刚用了巴菲特的指标,把股市的总市值和GDP做对比,现在已经达到了历史巅峰水平,而这个用作对比的GDP还是靠债务堆出来的呢。
如果没有这些债务堆积,这个市值和GDP的占比,又会到何种骇人听闻的程度呢?
所以还是一句话:药不能停。
嗑药已经磕到纯度和剂量不如上一次,就会休克死亡的地步。也难怪这周美股大跌之后,所有人都一致预期,美联储会继续买国债救市,已经达到了100% 的概率猜想。
逼近0,这个是市场对于未来美联储利率政策的一致看法。
经济结构好转和货币政策正常化,是痴人说梦,有的只是利率压低在压低,债务堆积再堆积,不断通过释放流动性,维持薄如蝉翼的未来。
所以2019新冠病毒只是一个诱因,一个小小的蛋白质刺突,刺穿的是不堪一击的美好幻想。真实情况的不堪,赤裸裸呈现的时候,喊疼是没有用的。
这个是美股会跌的根本原因:就算以债务疯狂堆积的GDP做标尺,股票都高估得离谱。
这个是我对问题(1)的看法。
另外一个夺人眼球的事实是下跌为什么是笔直笔直的?也就是问题(2)
在电邮采访里
Michael Burry 的看法是我很赞同的,这些年来迷信被动投资躺赢的想法,造成的扎堆,和十来年前的CDOs 有异曲同工之妙。
所谓被动投资,起源于一个金融理论,认为择股和择时是没有意义的。因为市场会消化所有有效信息,各种作,不仅毫无意义,甚至是有害的。
比较出名的是“巴菲特赌注”,巴菲特与一些知名的对冲基金经理对赌。他们主动管理的对冲基金,择时和择股的作用都是负的,收益率最后一定低于标普500指数。
这个赌注跨越的时间长度非常长,结果总是巴菲特胜出。也就是基金经历无论如何择时择股,最后的收益不如指数。
于是,指数投资就变得热门。这个理论催生了一个新的投资类别,指数 ETF。也就是一个可以直接在交易所二级市场交易的基金。基金完全不做主观判断,就是单纯跟踪指数。当指数收录新的股票时,就买入该股票。指数把某支股票踢出时,就卖。这种指数 ETF 的收益率接近指数的回报。当然,不可能100%复制,其中的偏差,我们叫 tracking error。
随着指数 ETF 的流行,这个 tracking error 越来越小。指数 ETF 的收益率不断接近指数的回报。
随着这个有效市场理论越发流行,和基金经理们不遗余力总是跑输指数,买入指数 ETF ,不自己主动管理的“被动投资”越来越流行。
现在美股市场上的被动投资的数量已经有超过主动投资的趋势,几万亿美元“躺投”,对个股的研究趋于停滞。反正都不如指数,还操那个心作什么。
那这是不是就是投资的银弹呢?
当然不会那么简单。
这是一个自我实现
当指数投资的成分股,入选了指数后,就会有大量的资金去配置这些股票,从而这些股票的涨幅就更好,而这些成分股的表现好,又造成了指数的表现好,这又会让更多的资金去投资指数ETF而非自己研究投资哪家公司,当 ETF 指数基金的资金规模占绝对优势的时候,被剔除成分股的公司又大量遭到抛售,使得指数的表现的 benchmark 对比下,又更优秀,这又造成被动投资的进一步流行。
这个自我加强的正反馈,会变成一个自我实现的预言。
这和当初用大量的 MBS 堆积起来的房地产泡沫是类似的,因为MBS总是能兑付,造成房地产的杠杆变高,融资余额变高,推升房价上涨,房价上涨使得房贷变成更安全的资产,使得 MBS 更加受到追捧,使得房地产资金的持续进一步流入,让MBS更安全……
这种反馈可以让资产价格非常长时间内偏离基本面,获得不正常的高回报,从而促使社会投资狂热,助长泡沫不断屡创新高。
作为经验动物的人类,甚至会对此产生迷信,房价永不跌,股市牛市来了等等。短时间内的净值幻觉会推送人们的清晰走向更加不理性。
最典型的愚昧言论“你是要暴富还是要正确”。
每当这个言论开始甚嚣尘上的时候,基本是泡沫最癫狂的状态。
然鹅,树毕竟没法涨到天上去。
维持一个泡沫需要的资金量是指数增长的,当满足不了的时候,就会破灭。或者一些非常意外和欧偶然的事件,刺穿这个泡沫。
另外一个和 CDOs 非常类似的情况是加塞。
CDOs 打包了一堆好的和不好的债,只要不是很好的资产,混在大部分“优质”资产里,那么就可以卖出去,只要二级市场有人买,这些东西的真相就暂时不会暴露。
一样的,指数 ETF 里好公司和坏公司的股票,是打包在一起卖的。只要指数被动投资还流行着,那么很不咋滴的股票,也是能卖出去的。
这种加塞行为,在一个癫狂的泡沫里,是没人会去深究的。
能把二级市场价格一次又一次炒高,谁还关心价值?
在美股屡创新高的时间里,巴菲特被年轻的股东批评跑输大盘,囤积大量现金是因为廉颇老矣。
一路上涨的K线是最好的智商粉碎机。
正反馈反过来的时候,会酸爽很多,因为流动性问题。
当股市下跌的时候,etf 指数基金赎回是按照指数抛售所有成分股的,这让所有成分股,无论好坏,一起下跌。而指数的下跌造成进一步的赎回热。
电影院正常散场的时候,几个门就够了,发生火灾的时候,死于踩踏的人会很多。
这个过程逆转过来会猛烈得多,也就是我们现在能看到的景象。
被动指数投资会造成强烈的“同涨同跌”的过程,会加剧单边的波动,减少市场的深度。
也破坏了正常的价值发现的功能。
天上不会掉馅饼,没有一劳永逸的银弹。
当你发现一个不用动脑子,但赚钱特别特别容易的时候,记住,这种享受的感觉,是高消费。
来源:知乎 www.zhihu.com
作者:许哲
【知乎日报】千万用户的选择,做朋友圈里的新鲜事分享大牛。
点击下载
此问题还有 195 个回答,查看全部。
延伸阅读:
美股这次崩了,造成的影响会比1929年那次大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