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特别赞同 @大钊 回答中的一个观点:游戏引擎的终极目标是创造世界。
我认为这个世界并不只是常识中的世界,它可以是无数个平行时空,最终是为了以更沉浸的方式带给人各种不同的体验。
@BenzzZX 提到的行业渗透我也非常赞同,如果以 10 年如此长的时间维度来看,游戏引擎的能力可以用来改变一切需要沉浸式体验的领域,影视、戏剧、教育、医疗培训、工业培训、远程控制、心理治疗等等…
但除了提供沉浸式体验,游戏在交互上的需求很可能仍然是高于所有其他的领域的,这也是游戏区别于其他所有娱乐形态最重要的一点。举例来说,新的影视体验可能是全沉浸式的,但叙事上仍然是以导演的意图为主导,所以不允许过多的观众主观控制;戏剧舞台借助 AR 技术或全息投影技术,可能可以彻底解放布景和舞台的边界,但观众主要是被动感受;各种行业的虚拟培训,也可以被称为严肃游戏,可以算是交互需求比较强的,比如虚拟手术的培训,会要求交互反馈的实感,算是特定交互体验的深化,可以想象需要借助特殊设备,但仍然比不上游戏要求的交互丰富度和自由度。在游戏的万千世界观下,玩家控制的对象可能是飞禽走兽,可能控制各种突破人类极限的超级力量,甚至连物理规则都可能是不同的。同时游戏也在尽可能给玩家更多维度的反馈,从最核心的视觉,到震动反馈,再到 NS JoyCon 的 HD Rumble 希望提供的细腻触感。
以上这些想要说明的是,游戏的进化不止是运算能力提升所带来的沉浸感进化,也包含交互方式变革所带来的的交互体验进化。
其他的回答中将运算能力提升所带来的的进化可能已经说得很棒了,所以我想补充交互体验的更多可能性。上面也说明了交互体验革新的先锋仍然会是游戏,而不是其他领域,所以我们只需要看看游戏场景下,未来新的互动形式能带来哪些变化?相信会慢慢辐射到其他领域。更进一步来说,交互的源头是输入,然后才是由输入带来的游戏内反馈。AR、VR 是我们可见的交互进化方向,因为他在输入上提供了人自身的位置、视野、朝向、头部动作等信息。接下来呢?穿戴设备可以提供身体躯干和手指等其他信息;头戴脑波设备是否可以将脑电波转化为有效的逻辑输入会是一个有深远影响的技术变革,我想也是终极的交互变革了吧,有什么比所想即所得更直接呢?
回到问题本身,游戏引擎技术未来会如何发展?我的思考角度就是,游戏引擎一定会顺应技术的变革和创作的需求。从交互体验进化的角度来考虑,输入以及反馈设备的发展将会直接影响游戏引擎的设计。就好像 iPhone 的诞生直接催生了巨大的手游市场,面向移动端触控交互为主的游戏引擎比如 Cocos、Unity 就迎来了巨大的成长机遇;商业化 VR 设备诞生后,各种 3D 引擎也都开始适配 VR 双屏显示的需求以及新的主视角操控方式;AR 设备让游戏引擎开始适配 AR SDK 中的环境识别能力、物体识别能力、手势识别能力;NS 也要求游戏引擎适配它的独特控制器 JoyCon,催生出了健身环大冒险这样以健身为玩法的独特游戏。沿着这条路线往后看,AR、VR 设备的进化,更适合游戏的穿戴设备的连接,都将成为游戏引擎技术的机遇。有很多人会觉得 AR、VR 过于噱头,没有多少实质的价值,那是因为这些技术没有进化到它应有的形态,今天的 AR、VR 设备就像是 iPhone 之前的 Windows Mobile,早晚会出现 iPhone 这样在体验上颠覆性的产品。
上面讲的是我的思路,这篇回答代表我个人的观点,不过同时我也是 Cocos Creator 3D 引擎的开发者之一,必然会涉及到我站在 Cocos 引擎研发角度的思考,权当分享。
一点背景介绍,虽然 Cocos 在手游时代服务了无数开发者和现象级游戏,但却没能抓住机会在技术上赶上世界级水平,实在是一大遗憾。好在我们没有放弃,花了巨大的代价一代代得尝试,终于在去年十月发布了一款通用型 3D 引擎 Cocos Creator 3D。目前已支持 iOS、 Android、Windows、Mac 等原生平台,Web 和大部分小游戏平台,我们希望提供给行业的是轻量,易用,门槛更低的 3D 内容制作解决方案。
就这个问题来说,只有有了 3D 引擎才算是站在这条赛道上,尽管路途仍然很遥远,但我们至少能够开始思考如何补足,思考这条赛道上未来的机遇。
我们需要补的主要是三个方面:
1. 功能性:目前 Cocos Creator 3D 算是有了一个 3D 引擎的架子,对于中轻度 3D 游戏和部分偏休闲的游戏品类已经足够。但要成为更通用的游戏引擎,还缺失很多功能,比如离线烘焙、Houdini 等 DCC 工具接入、AR、VR SDK 支持、更强大的动画支持、更真实的光影表现、更丰富的物理组件以及高级物理特性(布料、爆炸等)。
2. 性能:Cocos Creator 3D 今天已经使用接近于 Vulkan API 设计的上层渲染接口,对接底层多后端的实现,上层逻辑可以更直接得利用现代图形接口带来的性能优势,这是作为后入局者没有包袱的好处。不过性能上的挖掘没有止境,我们会投资更多研究 GPU 运算来平衡 CPU 和 GPU 负载;脚本语言编译器来提升脚本执行效率;原生层面向数据的实现(DOP)来提高 CPU 使用效率;更彻底的并行化计算和并行化渲染来释放多核 CPU 的运算能力。这些性能方面的研究其实各家引擎都在持续投入,在补足之外,同样是未来十年内值得持续挖掘的技术方向。
3. 易用性:Cocos Creator 其实在 2D 领域已经做到了非常优秀的易用性,经过了三年多的迭代发展,成熟度已经非常好了,我可以很自信得和所有 2D 游戏团队推荐我们的工作流。3D 引擎在继承了这套体系的基础上,还需要更多时间来优化 3D 游戏研发的体验:让动画编辑器适应更丰富的动画需求;升级粒子编辑器为更先进的特效编辑器;可视化材质编辑;除此之外,蓝图这种可视化编程工具,Unity 的嵌套 Prefab 都是很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领先的商业引擎已经在游戏玩法和内容创作层面做了很多分工和工作流的优化,我们也会努力达到这个阶段。
最后从未来视角上看待引擎技术的发展机遇。从市场上来说,引擎基础能力的提升代表着在市场上真正的竞争力,但在存量市场的竞争是零和博弈,我觉得更有价值的不是服务于小部分核心用户,而是扩展游戏行业的边界,为行业带来更多用户。就像当年的 Wii 占领无数非游戏玩家的客厅;像微信小游戏让无数从来没有玩过游戏的中国人比拼起跳一跳的分数;像淘宝店家在健身环大冒险的详情页首先标注 “健身环不能单独使用,需要 Nintendo Switch 主机(另售)”。
这些平台和游戏都在扩展游戏行业的边界,扩展边界包含两个层面,第一是吸引更多非游戏用户成为游戏用户。这需要吸引人的新游戏场景和游戏内容,比如基于 AR 的实景游戏;可以和家人通过穿戴设备在客厅一起游玩的体感游戏等等。所以设备互联能力、新型生态的渗透能力都是值得引擎投资的技术方向。第二是扩展到其他行业,像开篇说到的,游戏引擎的能力一定会辐射到其他领域,游戏化思维才刚刚开始,比如说正在变化的教育市场,康复治疗,未来会有越来越多的行业拥抱游戏化的体验。不过引擎厂商会更关注基础能力,今天中国幼儿教育领域头部应用几乎都是采用 Cocos 的技术方案来制作的。但我们不会因为 Roblox 的成功就去复制一个 Cocos World,这不是我们擅长的领域,而且会分散我们的资源投入和注意力,所以不值得做,引擎要集中所有的精力和资源在保障基础能力上。
从技术上来说,除了沉浸感提升我个人会更关注交互体验进化和新时代硬件所带来的机会。同样的思维方式,引擎思考的是在上层应用的启发下催生的对基础能力的探索。目前有几个方向是我比较关注的:
1. 端级设备的多样化:未来的 AR VR 设备是什么形态?如何轻便化?穿戴设备会更加丰富多彩,会不会标准化?
2. 信息浏览方式的变化:手机还会是浏览信息的核心终端吗?会不会变成眼镜?信息浏览的起点会从文字输入变成语音和手势吗?AR 环境下的浏览器是什么形态?
3. 设备互联的需求:因为端级设备越来越多样化,比如手表手环、眼镜、耳机等,这些穿戴设备大多自身都不具备或只具备非常有限的运算能力,所以需要连接到更强的运算终端,比如手机或者是云服务器,游戏引擎如何在运算终端上协同所有这些信息输入能力并给予反馈?除了移动场景以外,客厅的游玩体验会不会因为穿戴设备的互联而进化?
4. 网络速度的解放:5G 时代的网速是超越想像的,浏览器技术会成为更广泛的应用入口,因为信息不需要存储在本地,而且信息将会变成高度动态、高度定制化的,也就无法被提前存储。游戏内容甚至会根据玩家所处环境相应变化,那么游戏引擎需要什么样的技术来支撑这种需求?
运算终端和输入、浏览终端的分拆要求游戏引擎有更强的流式能力,而流式能力是浏览器技术所投资的重点,所以 Web 技术的发展是非常重要的,比如 WebGPU 后端标准、glTF 格式、WebAssembly 等,都是我们正在投资研究的技术。这些变化所可能带来的交互体验的进化,我觉得会改变大众游戏形态,也许核心玩家的诉求不会有特别大的变化,但当我们着眼于扩展游戏行业边界时,更广泛的大众对游戏的需求和理解也许会有巨大的变化和机遇。
总结一下,游戏引擎的发展是受游戏内容形态进化所推动的,对游戏内容来说最重要的沉浸感和交互体验,这两者在未来的十年一定会不断被突破,游戏引擎扮演的角色就是保障基础能力,激发内容创作的无限可能性。而作为国内的商业引擎开发商,Cocos 在流式游戏领域占据了很重要的先机,我们的首要任务是在今天的机遇之下,保障技术团队的持续成长,我们有信心在 3D 游戏引擎领域也占据自己的一席之地,抱着这样的期待,我们团队会不断进取,坚定地走下去。
来源:知乎 www.zhihu.com
作者:凌华彬
【知乎日报】千万用户的选择,做朋友圈里的新鲜事分享大牛。
点击下载
此问题还有 34 个回答,查看全部。
延伸阅读:
MegaTexture技术被使用得广泛吗?如果答案为不,为什么?如果答案为是,则它主要应用于实现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