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疫情被列入全球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但世卫组织说中国仍值得信任

当地时间1月30日晚(北京时间1月31日凌晨),世界卫生组织(WHO)总干事谭德塞在日内瓦召开新闻发布会,宣布新型冠状病毒疫情为“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PHEIC),并临时给新型病毒起名“2019-n-CoV”。

同时,美国疾控中心(CDC)正式对外公布了美国第一例人传人新型冠状病毒病例,即确诊病人没有去过中国和武汉。 

截止发稿前,新型冠状病毒在中国已经确诊9720例,累计死亡病例213例,疑似病例15238例,治愈病例171例。

国际关注的突发卫生事件意味着什么? 

世界卫生组织给出了官方回答:世卫组织临时建议尽管不带有任何约束力,但在实践上,乃至政治上都具有重要意义,可以帮助解决疫情状况下,全球旅行、贸易、隔离、检查、治疗等问题。同时,世卫组织还可以制定全球实践标准。 

世卫组织:不建议限制贸易和人员流动

在宣布此次新冠病毒疫情为PHEIC后,谭德塞宣布了七条临时建议:

第一,没有必要采取限制国际人员流动和国际贸易的措施;

第二,必须支持那些卫生系统较弱的国家;

第三,必须加速疫苗、治疗方案和诊断方案的研发;

第四,必须打击谣言和错误信息的传播;

第五,必须审查准备计划、找出差距、评估所需资源以识别、隔离、治疗患者,防止疫情传播;

第六,必须与世卫组织和全世界共享数据、知识和经验;

第七,打败此次疫情的唯一办法就是,所有国家以团结协作精神共同合作,我们都身处其中,我们也只能共同阻止它。

 谭德塞表示:“我们必须行动起来去帮助各国做万全的准备。这是一个基于事实而非恐惧的时刻;这是一个相信科学而非谣言的时刻;这是一个关于团结而非歧视的时刻。”

世卫组织依然信任中国对于控制疫情的能力

谭德塞表示,“作出这一决定不是因为中国正在发生的情况,而是因为其他国家正在发生的情况。我们最大的担忧是,病毒向一些卫生系统较弱国家扩散,这些国家可能并未做好准备应对疫情。”

谭德塞强调,“作出这一决定并非是对中国没信心,相反,世卫组织依然信任中国控制疫情的能力”。

谭德塞表示,中国采取了超常规的有力措施,在很多方面为应对疫情树立了榜样。

发布会上,突发事件委员会主席侯赛因博士表示,宣布新冠病毒疫情为“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该被视为“对中国人民和中国采取的行动的支持和感激”,“中国正处在此次疫情的前线,有透明度,也希望能成功。”

侯赛因还表示,世卫组织可以要求那些不必要地超出全球标准采取行动的国家承担相应责任,这对于确保国际社会是基于现实证据采取平衡的举措以确保人类健康至关重要。也即是说,“不要反应过度,也不要反应不足”。

目前,世卫组织公布过5起PHEIC,分别是:2009年甲型H1N1流感、2014年脊髓灰质炎病毒、2014年西非埃博拉病毒、2016年寨卡病毒、2019年刚果埃博拉病毒。

在世卫组织发布的疫情形势报告中,2019-新型冠状病毒在全球和地区范围内的危险程度定为“高”,在中国的危险程度为“极高”。报告特别提到,世卫组织推荐引发此次疫情的病毒名称暂定为“2019-nCoV”,即“2019-新型冠状病毒”。

根据《国际卫生条例(2005)》,世界卫生组织确定的“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是指“通过疾病的国际传播构成对其他国家的公共卫生风险,以及可能需要采取协调一致的国际应对措施的不同寻常事件”。

主要是为了防止或减少疾病的跨国传播,又不对国际贸易和交通造成不必要的干扰,使相关国家地区遭受经济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