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互联网正在冲击各行各业,汽车公司要如何构建自己的核心竞争力?

前有 @僵尸丹顿 的大开大合,高瞻远瞩; @cao sir 的准政府研究报告; @痞子蔡 的交互设计输出;

作为在汽车行业从事自动驾驶的工程师,尤其深刻感受到产业互联网对于汽车自动驾驶这一领域的冲击。

先看一看汽车行业的新四化:智能化、网联化、电动化、共享化

智能化:自动驾驶,单车智能;

网联化:5G通信,车道协同;

电动化:高密度电池,充电桩;

共享化:大数据、平台派单;

产业互联网的特点:更新迭代快、基于软件平台、大数据服务、受众广、流程化、可复制

以自动驾驶为例(互联网代表企业)

百度为代表的互联网公司早在2017年前推出Apollo平台,正式进军自动驾驶行业,邀请陆奇、吴恩达等深度学习、人工智能专家坐镇,然而到今天2020年,单车智能的无人驾驶仍然不具备可行性,正转向车道协同的方向发展。

http://mp.weixin.qq.com/s?__biz=MzA4NTQ1MDk4Mg==&mid=2452464195&idx=1&sn=d101a2bf758550574d4092ac8669bd93&chksm=880ecbcabf7942dc134ca163c85ee3b879d2bf8ec54fe2fe10f18543bda205bde198d8b37a48&mpshare=1&scene=1&srcid=&sharer_sharetime=1578314947475&sharer_shareid=460119b89a227039cf7450f7664bc6c9#rd

中国的自动驾驶玩家正在走一条特别的路线。
与国外注重单车智能不同,国内自动驾驶玩家代表百度Apollo正在将车路协同的重要性提到战略高度
12月18日,第一届Apollo生态大会上,百度正式宣布Apollo自动驾驶开放平台战略升级成为自动驾驶、车路协同和智能车联三大开放平台。

华为2019年成立智能汽车解决方案BU智能驾驶产品部,与盈利最多的消费者BG以及运营商BG同级的一级部门,大张旗鼓进入汽车ADAS领域。成立后不久华为就动作频频,推出基于Ascend(昇腾)AI 芯片的Atlas人工智能计算平台,推出鸿蒙操作系统,获甲级测绘资质,5G+鸿蒙操作系统+芯片+高精地图的自动驾驶布局已经展开。

滴滴在2019年8月份将其自动驾驶部门升级为独立公司,CTO亲自领衔,滴滴已与英伟达等行业合作伙伴携手服务交通出行、AI等多个领域。目前已在上海嘉定开始进行路测。

“滴滴在当下各种场合宣传其自动驾驶计划、在上海急于推行其自动驾驶出租车,更多的是需求与车厂合作机会,于消费者中营销其品牌能力,以捍卫其在网约车市场中的地位。”

腾讯阿里主要聚焦于车载大屏,人机交互和导航地图上。

矿圈老大Nvidia,看看Nvidia的汽车产业好友圈滴滴,图森,智加,小鹏,文远知行,上汽,吉利,Autox等等,除了主机厂,占据量产重要地位的Tire 1大陆、博世、采埃孚、海拉也在跟NVIDIA合作,NVIDIA的汽车圈好友乘Ai之风在不断壮大。

这些互联网企业来势汹汹,无论从软件还是硬件都要形成围剿之势,软件你们要用我们的,硬件你们也要用我们的,以后的每一辆自动驾驶车,赚大头的是我们,主机厂你们负责组装、营销就行,那对于汽车厂商可真是太惨了。

在汽车材料、内外饰、发动机、底盘没有更多本质性变化的情况下,结合前面提到的新四化,重点多是汽车软件上,尤其是在自动驾驶和新能源的领域。矛盾可能在于:自动驾驶四个环节(感知-决策-规划-控制),车企最薄弱的部分就在感知层面,感知是自动驾驶最难也是挑战最大的环节,在感知没有做到100%和暂未出现如何应对感知失效时的策略时,建议车企不要过深介入(除非资金链允许的情况),几点理由:

  1. 数据采集标注极其烧钱;(上亿的数据,人力成本巨大)
  2. 硬件平台烧钱,神经网络训练的服务器以及车载单元;(NVIDIA的显卡普遍较贵)
  3. 软件算法开发成本高,尤其软件算法是互联网的优势所在;(软件人员薪资高、落地开发周期长)

那么车企在自动驾驶领域如何保持自身的核心竞争力,从自动驾驶的感知模块出发,引申出车企需要做的一些工作。

一、决策、规划和控制上花人力物力重点开发,这些不存在大量数据和硬件资源的要求;汽车动力学模型(刹车、加速、转向),控制策略(精度、粒度、响应周期),功能安全等都是车企的软件优势。

二、感知可以直接购买成熟的套件,如Mobileye的硬件EyeQ 4、地平线的硬件Matrix等, 或者在资金链允许的情况下,与初创企业合作的形式,车企需要明白什么是自己的优势,什么不是自己的优势,有些东西可以碰,有些东西不能碰。初创企业如Momenta、图森等做感知一定比车企拼命和实力强,他们的算法如果不好,不够鲁棒,不能落地,可能几年后这些企业就会消失,所以时间上不允许他们有丝毫懈怠,他们必须时刻保持狼性。本身汽车行业不是盈利很大的行业,同样薪资也比不了互联网行业,所以烧钱做目前仍不成熟的感知,不值当。

三、拥抱互联网,一成不变不可取;在自动驾驶还不成熟的情况下,车企可以逐步演进,未雨绸缪。特斯拉、新造车实力蔚来、小鹏有一点做的特别好,具备整车OTA(空中升级软件)功能,既然目前的自动驾驶软件算法跟不上硬件的发展,可以先预设硬件,后期再借助OTA逐渐开放新功能。举个栗子,特斯拉逐步演进的高速公路智能驾驶辅助,支持巡线、跟车、Cut in/Cut out等功能,再到低速情况下的自动泊车以及智能召唤功能,会让消费者的幸福感倍增,汽车是可以迭代升级的。所以整车OTA是传统车企可以奋斗和实现的目标,深度整合软硬件于一体,将各个子模块都打通,做成集成的计算单元,高集成、高可配置,才能赶上汽车互联网的时代

四、汽车制造业的固有属性决定了其行业的薪资水平、工作强度和氛围与互联网差异巨大。在思维、工作时间和解决问题角度有不同。分享几个趣事,

(1)

甲方车企:9点准时过来喔,车子给你们使用的时间是早上;

乙方自动驾驶企业:上午我们一般不干活的,我们喜欢晚上写代码;

甲方车企:司机晚上要休息,可陪不了你们到凌晨;

乙方自动驾驶企业:白天人多,干活效率低,晚上调试。(车企与互联网工作时间状态不同)

(2)

甲方车企:这个项目你们只能用车载硬件平台架构;

乙方自动驾驶企业:你们这个硬件平台算力有限,需要重构软件,开发起来难度大,需要增加开发费;

甲方车企:你们先做,达到SOR上的标准再说(检测精度99%);

乙方自动驾驶企业:做到检测精度90%;

甲方车企:精度达不到要求,开发费减半;(车企与互联网在开发规划上达不到一致

(3)

甲方车企:这个自行车的漏检,大卡车的误检怎么解决,什么时候能解决;

乙方自动驾驶企业:增加规则解决,增加数据解决,增加策略解决,一周内吧;

甲方车企:婴儿车误检了,什么时候能解决;

乙方自动驾驶企业:增加规则解决,增加数据解决,增加策略解决,一周内吧;

……

车企有自己的PQCP,deadline,然而放在自动驾驶里要cover掉所有难题,楠上加难,周而复始,无止境

以前是零部件厂商做汽车主机厂的供应商,自动驾驶会使这些发生转变,虽然现在仍有大陆、博世、德尔福这样的一级零部件供应商,但同时也会有互联网这样的新鲜血液注入,互联网人士可不懂汽车主机厂的“套路和脾气”,并且互联网人自带“傲娇”属性(调试自动驾驶汽车需要大量的验证、测试实验,需要满足汽车功能安全标准,尤其是走量产的汽车,不仅仅是精神上的辛苦,更是一门体力活),所以两种“格格不入”的气息融合交织在一起,如何协调,如何合作,如何推进都是汽车主机厂需要学习的,甲方爸爸仍要当,如何让互联网乙方更好服务于汽车这个领域是门学问。

车企应保持开放、合纵连横、专业人做专业事,深耕优势、逐步补强劣势,与产业互联网合作共赢。

来源:知乎 www.zhihu.com

作者:知乎用户(登录查看详情)

【知乎日报】千万用户的选择,做朋友圈里的新鲜事分享大牛。
点击下载

此问题还有 106 个回答,查看全部。
延伸阅读:
未来的车联网企业,主动权会在整车厂还是互联网一方?

互联网造车相比传统车企存在哪些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