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看到这个问题的时候,心有千言万语不吐不快,真的开始答得时候又觉得无处下手。新年首答,差点难产,小小浅谈一波。
先放结论:以开放学习的心态,拥抱互联网带来的风险和挑战,在产品的智能化的基础上,将互联网思维融入研发、销售、生产、售后的各个阶段,利用互联网产生的大数据,在新时期继续巩固发展自己的技术壁垒,提高核心竞争力。
回答将从以下几个点来展开
1.产业互联网本身带给汽车公司的是新的增长点和新战场。
2.产业互联网的代表互联网公司和汽车公司相爱相杀,合作无法避免!变革势在必行!
3.较长时间内,由于技术壁垒的存在,在产业融合中汽车公司依旧占据主导地位。
4.产业互联网带给汽车行业的不仅仅是产品的智能化,更是研发、销售、生产、售后的智能化。
1.产业互联网本身带给汽车公司的是新的增长点和新战场
汽车发展的历史已过百年,产业链配套已相当成熟。但在核心技术领域,各大老牌汽车公司在发动机技术、变速箱技术、底盘技术等方面都建立了自己的技术壁垒。
近几年随着行业的发展,进口和合资品牌牢牢占据15万以上的中高市场,自主品牌占据10万左右的中低端市场的格局基本稳定,汽车市场从开始的野蛮扩张,到如今的存量市场,汽车公司也面临着洗牌。在这样一个行业背景下,依靠发动机技术、变速箱技术、底盘技术的突破异军突起基本不太现实。
要打破这个僵局,实现新的洗牌,车企必须开拓新的战场,汽车的电动化和智能网联化的呼声就是打起新战场的号角声。
早在2016年,上汽集团与阿里合作推出“全球首款量产互联网汽车”荣威RX5,搭载斑马OS,通过车载大屏、仪表和中控互联互通,语音导航,4G上网等亮点功能,借着互联网的东风,RX5长期占据了热销车的榜单。
2018年中国”互联网+“数字经济峰会上,长安汽车与腾讯公司就智能网联汽车合资合作签约。
随后车载微信在长安CS75 plus上发布,后有应用到广汽Trumpchi GS4和哈弗Haval F5上,腾讯生态在汽车上落地生根。
当然,百度也入局车载终端,不过和阿里自研os系统不同,百度学习苹果的Carplay和google的Android auto通过手机映射的形式,打通手机和车载终端。这种方式无需与汽车厂商深度合作,对平台的要求根底,通用性更好。
如何在新兴领域继续建起新的护城河,不断巩固自己的核心竞争力,是下个十年车企的当务之急。
下一个十年,电动化和智能网联化将是汽车公司的破局之斗。
2.产业互联网和汽车公司相爱相杀
说到产业互联网对汽车行业的冲击,就不得不提互联网公司与汽车公司之间的相爱相杀。互联网公司想把汽车变成OEM厂商,“贴上”自己的软件,就变成了自家的产品,以此占据这继手机之后市场最大潜力最大的移动终端;而车企则想把互联网公司变成软件供应商,以自己为主导实现自身存量车市里的新增长。
互联网的兴起与繁荣是20世纪之初才开始的,移动互联网的兴起更是从3G/4G的普及才开始。相比于汽车公司来说,互联网是一个新鲜的事物,新兴的领域。移动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加速了移动电脑、手机业的繁荣。而今,更是在各行各业落地生花。汽车产业作为下一个规模最大、最具潜力的移动智能终端,自然而然受到互联网公司的重视。
也正是因为电动汽车的技术路线避开了传统的三大件,各大造成新势力的造车才有了落地的可能。前几年各路豪杰纷纷杀入汽车行业的前提之一。当然,经过几年的敲打,造车新势力对于造车的资金投入之巨、量产难度之大有了新的认识。
另一方面,互联网技术带来的新卖点也给了日渐僵化的汽车市场带来了新的增长点。借着互联网的东风,步伐较快的自主车企已经尝到了甜头,智能化、人性化的体验让司机用了就再也无法回头。与汽车电动化、共享化、国际化之路不同,汽车的智能网联之路,完全是在互联网企业和车企的自我驱动下不断发展。
近几年,纯电动汽车弱化了发动机和变速箱的重要性,电动汽车底盘也与燃油车不尽相同,从某种程度上需要进行全方位的设计。可以说老牌强势车企、自主品牌和造车新势力的差距大大缩小了。近几年
一个是汽车界Android的巨大诱惑,一个是汽车销售新的核心卖点。
合作无法避免!变革势在必行!
汽车厂商的基本盘在于汽车的研发、生产。几十年的开发经验使得汽车制造商在面临成千上万的零件生产、装配、调教上游刃有余。汽车的生产从来不是简单采购和装配。硬件的生产也不能像软件的debug一样,肆意调试与修改。这一点在材料行业更为明显,通过现有成分分析技术得到材料的成分和配比,核心的加工工艺,外人无法得知。即使是同样的硬件,在不同车企的调教下,性能表现也不尽相同,更何况在关键技术领域动力、底盘,龙头车企都有其自身的技术底蕴。在研发、生产方面,互联网公司能通过更先进的软件和系统来帮助传统车企优化生产流程,减少材料浪费,起到巨大的辅助作用。
互联网公司的基本盘,在于软件的快速迭代和先进的开发理念。随着汽车电气化、软件化的程度越来越高,“软件定义汽车”也开始被大众所接受,实际上汽车上所有的功能都离不开软件的支持。只是早期的车对于软件的要求更多的是可靠、能用,各项功能、各个零件的软件各行其是,软件的碎片化很严重,而现今,汽车高级功能越来越多,汽车对各个零件的电气化、智能化到整车的智能化、人性化和简单化的要求越来越高。而在软件开发方面,无论是功能实现、人机交互、更新迭代、网络资源等方面,互联网公司是爷爷辈的。
在这个大背景下,互联网公司支持属于自己的造车新势力进行汽车界的革命,并且与汽车公司寻求合作,通过大数据更深层次的了解汽车;而汽车公司则吸纳优秀人才,组件自己的软件团队,在智能网联化之路大刀阔斧的改革求新。在这个节点上,双方互相学习,互利共赢。
3.较长时间内,由于技术壁垒的存在,在产业融合中汽车公司依旧占据主导地位。
汽车行业目前最大的技术壁垒就是数十年的设计、研发和生产经验,虽然互联网公司在人性化、快速迭代方面的优势给汽车行业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用户为核心,小步走,快速迭代的思想被汽车行业快速学习并运用。
特别是OTA的应用,通过车载软件的升级,延长汽车的续航,解锁新功能的例子,在汽车上已经开始屡见不鲜。特斯拉、蔚来、捷豹等新能源车型都有相关案例。
但是汽车与手机最大的不同,在于汽车的复杂性。本身汽车公司在核心零部件上有自己的技术壁垒,另外人们对汽车的安全性、可靠性和舒适性的关注远远超过手机。手机可以死机、掉电、重启,而汽车不能。随着汽车的功能越来越多,软件的复杂性几何程度的增加。特别是汽车的智能化特别是无人驾驶之路还很远,在无人驾驶普及之前,汽车的核心体验之一还是驾驶员的驾驶感,智能网联更多只是辅助。
另外软件的高拓展性和复制性使得软件层面的创新很容易被”抄袭“,不涉及到生态、资源或者复杂系统的创新,很难构成技术上的壁垒。管控供应商本来就是车企本身的专长,互联网公司的竞争使得车企可以”左右逢源“。最重要的是汽车的安全性要求,决定了汽车的开放只是体验端,最底层的核心车内网和系统依旧掌握在车企手中。
4.产业互联网带给汽车行业的不仅仅是产品的智能化,还有销售、生产、售后的智能化。
产业互联网带给汽车行业或者说“软件定义汽车“最突出,消费者感知最明显、最关心的就是汽车的智能网联化,但对汽车厂商而言,研发、销售、生产、售后智能化的影响可能更加深远。这里我就简单描述一下。
研发上,在互联网思维的指导下,工程师的思维不单单局限于当下的使用场景,在硬件上做冗余,在软件上更新迭代,逐步开发/解锁新功能。同样产业互联网影响下的研发更重视用户的核心体验,通过互联网打破用户和工程师之间的沟通壁垒,个性化定制从内外饰到整车的方方面面。
生产上,互联网技术下的生产得到了全面的监控,更先进的数字技术使得生产的过程更加”透明“,计算机可以及时发现生产过程中的种种问题,及时调整各产线的资源,实现更安全更高效的生产。
售后上,汽车的智能化使得汽车可以远程监控/车机上实时监控汽车各部件的状态,及时反馈故障信息,通过大数据技术实现故障的预测、诊断和容错。并且通过汽车运行的数据总结问题,及时反馈给生产和研发。
总的来说,面对产业互联网的融合,汽车公司(我们汽车工程师们),以开放学习的心态,拥抱互联网带来的风险和挑战,在产品的智能化的基础上,将互联网思维融入研发、销售、生产、售后的各个阶段,利用互联网产生的大数据,在新时期继续巩固发展自己的技术壁垒,提高核心竞争力。
关于智能汽车的回答,有兴趣可以看看
来源:知乎 www.zhihu.com
作者:方涛
【知乎日报】千万用户的选择,做朋友圈里的新鲜事分享大牛。
点击下载
此问题还有 106 个回答,查看全部。
延伸阅读:
未来的车联网企业,主动权会在整车厂还是互联网一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