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道送命题!
这种题目拿出来感觉谁都能说上两句,但又很难一两句能说得清,回答这种宏大的话题需要对互联网和汽车产业都有深刻研究和理解,否则很容易陷入具体的战术操作层面中,而缺少战略性的指导意义!前面有几个高水平的回答 @僵尸丹顿 @仲叔 @痞子蔡 ,作为知乎十八线小透明的cao sir也来斗胆浅谈一下。
一、汽车产业互联网是信息技术与汽车产业融合的具体应用
1、相关理论[1]
产业与产业结构
从通俗意义上讲,产业是生产、销售相同或近似商品的生产单位的集合。对产业的定义可追溯到罗宾逊夫人(Robinson, 1933,在她的完全竞争理论中,认为一个产业是指生产同一商品的企业的组合。《麻省理工学院现代经济学词典》(1983)给出了进一步的定义:即生产同质产品、并彼此存在相互竞争关系的企业群。虽然后续的学者均给出了各自的定义,但是,均以产品和市场为基础。产业结构则是指构成国民经济整体的诸产业及其相互联系、相互依赖、相互制约关系的综合,是全部生产要素在各产业的配置结构。
产业或产业结构本质上都是一个动态变化的范畴。随着技术进步和人们需求结构的变化,新的产业总是不断涌现,产业的兴衰使得各产业部门之间的比例和结合状况也不断发生变化,尤其是技术创新更是促进了产业结构的演进。
产业融合理论
产业融合是技术变革与扩散的过程中出现的一种经济现象。几十年来,学术界分别从原因、动力、过程、政策等角度对产业融合进行的研究中发现,产业融合的方式有三种,分别是:产业渗透融合、产业交叉融合以及产业重组融合。
1、以高新技术融合为代表的产业渗透融合
一些学者从技术的角度对产业融合进行了研究。Sahal (1985分析发现许多产业的创新活动源自技术的广泛使用与影响。Yoffie (1997)认为,数字技术能够将两个原本相互独立的产品或行业进行整合,产业融合具有替代性与互补性的特征。Greenstein S和Khanna T (1997)认为在产业融合的影响下,产业边界将会逐渐消失,是一种经济现象。Raghuram ( 2000认为数字技术推动了传统的与新的产业通过多种网络实现了共生。
2、以产业间的延伸为代表的产业交叉融合
另一些学者从产业演变的角度对产业融合进行了定义。Stieglitz ( 2003)将产业融合划分为技术融合和产品融合。Lind ( 2005)认为产业融合是以前独立市场的合并以及跨行业进入壁垒的消除。Bally ( 2005)认为技术融合能够改变原本各自独立的市场的边界,使其融合成一个新的竞争环境。
3、以产业内部重组为代表的产业重组融合
产业重组融合是指具有紧密联系关系的产业或者在同一产业内部的不同行业之间,在一定的条件下会出现内部重组,这种融合产生的产品或服务会有别于原有产品或服务,例如,生物技术能够与第一产业的种植业重组而诞生生态农业等新兴产业形态。
产业触合的结果
关于产业融合的结果,国内、外学者均进行了详细的综述,主要从技术和产品两个层面对产业融合进行了划分。
1、替代型融合
替代型融合分为技术替代和产品替代两种类型。前者是指采用一种新技术取代现有的旧技术。后者是指原来不具备替代性的两种产品通过融合之后具有了相互的可替代性。
2、互补型融合
互补型融合同样分为技术互补型和产品互补型。前者是指在多种技术混合应用的结果下,形成的一种新技术或新产品,例如,电力能源与汽油能源的融合诞生了混合动力汽车。后者是指在需求方面无关的产品趋于互补共同满足某种消费需求。
2、新一代信息技术与汽车产业融合所呈现新的特征[2]
新一代信息技术与汽车产业的融合,特别是工业4.0技术的应用、互联网思维方式和商业模式的渗透,对传统汽车制造业产生了相当大的冲击和变革,并促使产业模式由传统的B2c模式逐步转向新的互联网模式——C2B模式,即用户驱动的商业模式,传统B2c模式是以厂商为中心,大批量、规模化、流程固定、流水线形成封闭的链式生产。这种生产方式适合制造出同质的产品,优点是成本低、效率高,但难以满足市场日益个性化的需求。其次,信息传递缓慢而零散,导致出现大量库存现象。生产与消费之间隔着重重的批发、分销、配送环节,而且生产商都通过设定折扣、运费政策鼓励分销商、零售商一次性大批量订货,生产商往往数月后才能从订单中看到消费者需求的变化。在生产过程中,生产商需要以“猜”的方式进行库存和生产规划,而信息的失真和滞后,导致猜测的准确率非常低。新的C2B商业模式,实现了生产端和市场需求端的扁平链接,改变了产业的组织方式,改变了传统的生产方式,改变了企业经营的商业模式。由于新一代信息技术与汽车产业的融合,大大提升了智能化、个性化定制的能力,互联网技术的融合削减了产销信息不对称的情况,实现了以消费者需求驱动价值链运作的创新业务转型,主动拥抱消费者与厂商关系的重塑。新模式呈现出如下几个特征
(1)从产品形态看,汽车不只是交通工具还 是智能终端随着电子、信息、通信等技术与汽车产业加速 融合,汽车产品加快向网联化、信息化、智能化和服务化的方向发展,汽车正从单纯的交通工具转 变为大型移动智能终端、储能单元和数字空间。智能网联汽车搭载先进的车载传感器、控制器、执 行器等装置,并融合现代通信与网络技术,具备复杂环境感知、智能化决策、自动化控制功能,车辆与外部节点(人、车、路、云端等)间实现信息共享与控制协同。
(2)从技术体系看,汽车业正从传统机械制造迈向软硬一体化时代汽车从发明之日起就一直引领并持续推动制造业技术水平的提升。如今,汽车产业正面临着划时代的变革,由单纯的机械制造走向智能制造,从单一的硬件制造走向软硬一体化。 软硬一体化制造首先体现在企业人员结构上。软硬一体化还表现在将汽车的每一个硬件都作为软件化的对象。赋予汽车每一个硬件都可以使用软件进行复杂编程的能力,让每一个硬件都拥有“头脑”,汽车才有真正智能化的可能。
(3)从制造方式看,由大规模同质化生产逐步转向个性化定制 。个性化定制已成为智能网联汽车的主流模式,它极大满足了客户的个性化需求。
(4)从产业格局看,传统车企与跨界新势力竞合交融发展,互联网助力网络化协同制造。传统企业和新兴企业竞合交融发展,价值链、供应链、创新链正在发生深刻变化。随着技术融合的加快,传统产业的边界不断消融,全球汽车产业生态正在重塑,并在世界范围催生以产业融合发展为主要特征的新产业革命。
二、新一代信息技术与汽车产业融合所面临的问题[3]
技术层面
1)系统安全与信息安全隐患。在大数据信息模式下,汽车个人隐私更容易泄露,数据传输更容易被截取,“互联网 + 汽车”缺少一个完善统一的动态信 息安全技术支持系统。在智能汽车与移动互联网、车联网融合的过程中,必然面临新的安全挑战。智能汽车越智能,其潜在的系统安全和信息安全就越重要。有报道称,国外已经有人实现了远程控制正在行驶的汽车,这意味着智能汽车的安全不但关系到车主的信息安全,更是与车主的生命财产安全息息相关。特斯拉曝出安全漏洞,黑客可借此远程控制车辆。如果每个人都可以通过互联网控制汽车的关键系统,必将带来重大安全隐患。
2) 测试周期冗长。相对于互联网行业,汽车行 业测试周期更长,每一代的车载终端通常都要经过 1 ~ 1. 5 年的安全可靠性测试周期。
行业层面
“互联网+汽车”发展受到通信行业制约。汽车生态系统在车内形成一个封闭系统,但是车与车之间、车与系统之间必然要形成开放系统,而行走在道路上的汽车,对移动通信网络的要求非常高。 汽车生态系统不像手机智能系统、家居智能系统更多地依靠宽带接入的WLAN网络,其只能依靠无线通信网络,这对运营商网络建设要求非常高,同时,运营商的网络也对汽车生态系统起制约作用。
政策层面
在产业体系建设方面,相关国家政府管理部门、整车厂、互联网企业及消费者之间尚未形成有效 协调机制和完整的产业链。行业相关技术标准的滞后与不统一也制约其发展,“互联网+汽车”检验检测技术很难形成国际统一标准。
三、汽车公司如何在这一轮产业融合中构建自己的核心竞争力
(1)从用户需求出发,倒逼端到端集成的智能
制造用户的个性化需求驱动了柔性化智能制造技术的进步,促进工业4.0端到端的集成。用户可以随时随地按需获取智能制造资源与能力,比如用户通过终端和云制造服务平台,直接把产品中遇到的问题或个人需求反馈到前端研发设计,一方面系统通过大数据和云计算技术可以有针对性地不断优化产品,另一方面可以开展个性化定制。由此驱动后续制造系统中的设备、信息、系统、管理等信息物理系统的纵向集成,以及组织层面物流、资金流、知识流、服务流等的横向集成,最终实现制造全系统及全生命周期活动中自主智慧的感知、互联、协同、学习、分析、预测、决策、控制与执行等的优化及端到端集成。
(2)注重用户体验和服务,打造核心竞争力
用户体验和服务,是互联网模式的核心,未来也将成为车企的核心竞争力。新一代信息技术带给汽车产业的不仅是制造技术的提升,更有互联网的思维模式。 以特斯拉汽车为例,在特斯拉的战略里,其目标不仅仅是打造一家汽车企业,而是成为全球范围内第一家“用户企业”,其核心理念是:把人放在第一位去思考,不管是用户、自己的员工还是合作伙伴。因此,特斯拉汽车期望重新定义服务用户的所有过程,为用户提供超越期待的全程愉悦体验。设计开发上,更关注用户使用场景和痛点,用适合的技术真正解决不同场景下用户的需求;销售推广上,打破传统的生产销售分离的模式,采用直产直销模式,确保用户有产品全生命周期的最佳体验;用户服务上,将所有服务都基于移动互联网, 使服务全过程透明化。
(3)构造用户生态,推动行业跨界整合和产业重构
通过社群的关系属性沉淀用户,在此基础上拓展更广阔的商业机会,这是应用互联网思维构造汽车产业用户生态的新模式。满足用户的一项需求,只是打开了用户的流量人口。互联网思维注重的是“一切以用户价值为依归”,通过良好的用户体验和服务,树立品牌和口碑,使用户成为品牌的忠实追随者,由此不断扩大更丰富的产品线和商业机会。目前这种模式也正在新势力造车企业中发生,推动传统车企和互联网平台公司整合、推动汽车制造和相关衍生行业整合、推动汽车产业价值链重构。
总之,随着新一代信息技术与汽车产业的深度融合,互联网企业的思维和经营模式也深度改变着汽车产业的现有生态体系,为汽车产业的新一轮变革带来新模式和新路径。其中最深刻的转变就是由传统B2C模式向C2B模式的转变,这种转变既体现在生产制造方式上,也体现在服务体系和产业生态上,其实质是利用高效率来整合低效率,对传统产业核心要素进行再分配,也是生产关系的重构,以此来提升整体系统效率,产业生态将向高效率、低成本重建。
“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
在产业互联网的催化下,汽车行业的伟大变革已然到来,enjoy it!!!
来源:知乎 www.zhihu.com
作者:cao sir
【知乎日报】千万用户的选择,做朋友圈里的新鲜事分享大牛。
点击下载
此问题还有 97 个回答,查看全部。
延伸阅读:
未来的车联网企业,主动权会在整车厂还是互联网一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