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用孩子能理解的语言来介绍你的职业?

我(满含深情的):孩儿呀,你爸爸老牛了,做了好多互联网产品,让生活变得贼美好。
Pony(一脸懵逼的):爸爸,你不是修手机的么?

孩子进入7岁之后,问的问题明显有深度了。但是作为资深理工男,上可知天文,下可知地理,一般的问题可难不倒我。比如“星星为什么会闪烁呀?”、“战国和三国是一个年代吗?”、“大球和小球同时扔下哪个先落地呢?”,这种《十万个为什么》的画风都属于我比较擅长的科目。

可是,总是有一类问题困扰着我:

Pony:爸爸,你的工作是做什么的呀?
我(卖卖关子):你老看爸爸工作,你觉得我是干什么的呀?
Pony:我不知道,你是玩电脑的吗?
我:当然不是了,我是用电脑工作的。
Pony:那你是做什么的呀?
我:我是做移动互联网的,就是手机上的产品。
Pony(一脸懵逼):你是卖手机的吗?
我:不是,我是做手机里面的产品的。
Pony(兴奋的):哦!我知道了!你是修手机的!
我:……
Pony:原来你是卖手机和修手机的。

从此,我在Pony同学的心目中,就是一个”专门倒腾手机“的爸爸。

我曾经想尝试过、努力过向他解释,我是一个产品经理,从我手中曾经创造过几千万甚至上亿用户使用的互联网产品;我和我的战友们,为中国互联网的发展贡献过自己的力量;我们通过互联网,让大家的生活变得更方便和更美好。

也许,这是一个爸爸特别想跟儿子装的一个逼,吹的一个牛:

儿砸,想当年,你爸爸也是为中国互联网出过力的人物,hiahiahia~

18年前,我在帮更多人「用中文上网」

从9102年回退20年,正是中国互联网”小荷才露尖尖角“的时候。这个现在已经极为普及的“水和电一样的基础服务”,在那个年代,是一种极难理解、极其昂贵、极不易用的新事物。虽然如此,当中关村的一块广告牌立起之日,中国的互联网历史就开始隆隆启动。

当星星之火的微弱光亮闪现,茫茫黑夜就按捺不住即将到来的光明。

坐标:北京,中关村。
事件:中国人离信息高速公路还有多远?
意义:互联网开始走入寻常百姓家。

而我,就在2001年全球互联网泡沫破裂,新行业跌入黑暗的时候,毕了业,入了行。进了一家当时很小的公司。3年后,这家公司叫做「雅虎中国」。

我们现在都能理解,从互联网这个「效率超高的信息工具」被发明以来,这个世界的信息传递机制在被快速改变着。

如果说,蒸汽机解放了人类的双手;发动机解放了人类的双脚;那么,互联网开始真正解放人类的大脑。

而我作为一个刚毕业,还不知道产品经理是何物的年轻人,能做些什么呢?

当时的互联网普及面临3个主要问题:难理解、费用高、不易用。

我和我的伙伴们,主要就是「解决互联网不够易用」的问题
上网,在信息海洋里冲浪,需要一台电脑,一个浏览器,一个上网域名。

而对于20年前的国人来说,英文域名输入成为一个特别大的门槛:
所有人能准确输入「新浪网」的中文,不少人会输错「xinlangwang」的汉语拼音,绝大部分人记不住「http://www.sina.com.cn」这么复杂的(反人性的)域名。
记不住域名、输入错误url,就没法上网,这些造成了上网冲浪的巨大门槛。

在那个时代,通过开发第三方浏览器,我们让用户不仅能用「http://www.sina.com.cn」上新浪看新闻,还能通过「新浪、新浪网、sina、xinlang甚至xl」上网获取信息。

经过几年的努力,互联网终于开始走入寻常百姓家。我们习惯于通过门户获取新闻,通过搜索解决问题。虽然雅虎中国早已成为了历史,但她的浏览器、邮箱、门户和搜索引擎,还是服务过成千上万的用户,并为中国互联网的普及做出过努力。致敬。

如果用一句话向Pony介绍我那时的职业,我想会是:

那时的爸爸像个“拓荒者”,帮助很多人学会上网,去看到更大的世界。

14年前,我在帮更多人「用中文搜索」

如果说互联网在中国发展的第一阶段是「用中文上网冲浪」,那么,随着网站越来越多,信息爆炸式的增长,冲浪就从“漫无目的地随便浏览”变成了“有目的地主动获取信息”。搜索引擎成为了人们上网的首选项。

从书籍的目录和页码,到图书馆的标签和类目,搜索是人类获取信息的原生方式。

坐标:北京,五道口。
事件:王小川在2004年8月宣布搜狗搜索正式上线。
意义:由中国人研发的搜索引擎,更懂中文。

2005年,我受邀加入并组建了搜狗产品团队。
从web1.0-web2.0的过程中,中国互联网快速跨越了从内容匮乏到内容充足的阶段。也是从这个时间开始,搜索引擎开始被更多人使用。

但是,问题来了。

我们都知道,搜索引擎是舶来品。在搜索词的输入习惯、语言的拆分和理解、信息检索的基本规则方面,中英文的算法都有非常大的差别。
那么,怎么才能让搜索引擎更懂中文呢?

2005年的某一天,小川(虽然当年的小川已成为美股上市公司的CEO川总,但还是小川亲切些)在聊天时提到:

搜索引擎的入口是浏览器地址栏,而浏览器地址栏的入口是输入法,我们有没有机会改造一下输入法?

答案是肯定的。

15年前的输入法,还是微软的美国人为中文市场做的“智能ABC”,虽然叫“智能”,但是一点儿都不智能。它是长成这个样子滴:

在使用的时候,有三个让人抓狂的环节:没有常用词、词序不可调、体验反人性。比如在2005年输入当时最火的超级女声“李宇春”,会直接出现“李愚蠢”这样“愚蠢的错误”。

当搜狗输入法出现后,彻底改变了中国人输入中文的体验。
从电脑到手机,从常用词到个性化,从行业分类到年度热词,输入中文开始变成一种“聊天式的畅快体验”。
在亿万人使用搜狗输入法的时候,搜狗也越来越多的理解了人们输入汉字的习惯,捕捉最新和最热的信息,让搜狗搜索真正更懂中文。

可能直到今天,搜狗搜索仍然不是第一大中文搜索引擎。
但是,从输入法的技术创新,到浏览器的体验尝试,再到搜狗不断在中文搜索领域的探索和尝试,都无愧于「更懂中文的努力」。

如果用一句话向Pony介绍我那时的职业,我想会是:

那时的爸爸像个“老师”,帮助很多人学会寻找信息,去看到更多的精彩。

8年前,帮助更多人「多快好省的找到答案」

做了10年搜索产品之后,我对「人 – 信息的连接」有了更深的体会:

– 人和信息的连接是原生需求。
– 人对信息的渴求有时间要求。
– 人对信息的需求是个性化的。

所以,只靠机器对人服务,是远远不能满足人对信息需求的。

这个时候,我已经到了腾讯负责搜索部门。对,就是那个你们叫做鹅厂的“大厂”。
那个时候,鹅厂还不大;
那个时候,还没有BAT的说法;
那个时候,全公司还不到3000人。

有一次开会,Ponyma(我们的小马哥)提出个问题:

能不能利用QQ的人际关系网络,让熟人之间互相提问和回答?这样的问答是不是可以更及时、更专业、更贴切的解决用户的实际问题?

坐标:深圳,飞亚达大厦。
事件:2006年腾讯搜索正式发布。
意义:人和信息的连接不仅由机器实现,开始通过人际网络实现。

腾讯搜索的十年序幕,由此展开。

搜索引擎是通过机器为人提供信息服务。新、快、全、准,是评价引擎机器的核心指标。
但是,在我们日常找信息的时候,第一反应恰恰是……问身边的朋友。
为什么不问电脑问朋友?
因为朋友之间有信任关系,使经验更容易相互分享;
朋友之间知根知底,擅长领域和专业知识更容易得到认同;
朋友能够根据对我的了解,给出更贴切的个性化建议。
因此,搜索不应该仅仅由机器提供服务,更重要的是,通过好友关系的连接,进而实现对优质信息的连接

搜索引擎终于开始从冷冰冰的机器时代,进化为结合了人物画像、好友关系、擅长领域、信任程度的「以人为本的信息引擎」。
利用QQ的好友关系,如果你有问题,可以「直接问出来,请QQ好友回答」;
你的好友,会有「擅长知识领域的设定」,接收到相关的问题;
你的问题,会在提问的瞬间,被通知到QQ好友。

这个依托于好友关系的问答平台,
曾经在08年5.12中帮助寻找地震中失散的加人;
曾经在历届奥运会期间播报即时比分;
曾经为亿万用户提供了来自QQ好友和二三度朋友的专业建议。

几乎与此同时,在相同的设计理念下,一个叫「知乎」的网站也开始内测。2010年到2019年,最终成长为中国最棒的知识分享社区

如果用一句话向Pony介绍我那时的职业,我想会是:

8年前的爸爸像个“建筑师”,帮助很多人相互连接信息,去找到更精准的答案。

现在,帮助一部分人「连接优质信息」

如果我说,这个时代,人与人的信息差越来越大了,你会相信吗?

是呀,进入2020年了,信息怎么会有“差”呢?

深圳前海的运营专员Jessie,刷着抖音下班赶地铁;
河南周口的库房出纳小洁,也刷着抖音去赶楼下的小巴;
上海浦东的白领Eric,抿一口温热的瑞幸咖啡,右手的iPhone 11刷着头条;
枣庄摩的骑士小可,吞下一口山东豆浆泡油条,右手的二手iPhone6也刷着头条;
我们都听着得到,学着混沌,眼看着认知升级,也一起跟风进了樊登读书会。

是呀,进入2020年了, 地域有差、收入有差、品牌有差、品味有差, 但是,信息大体不会差的。毕竟,这个移动互联网的时代。
信息早已不是稀缺货,只要我们想,我们都一样~

可是,大多数人不知道的是,现在的信息爆炸,是一种假象。

– 信息渠道越来越多被垄断,每个人获取信息的渠道已经收窄了。
– 信息的方式从主动获取(搜索和浏览)变成了被动接受(拉和刷)。
– 信息的单位密度增加了(短视频取代文字和图片),但信息广度减少了(获取模式变成投喂模式)。

当你的信息源被局限到了几个平台、几个朋友圈子、几种喜欢看的信息主题,就已经成为了「信息投喂的对象」。

托马斯·弗里德曼的预言没有错,世界是平的。

但在社交网络构建的蜂巢中,在信息个性化和智能化的推动下,世界变碎了。

为什么普通人越来越焦虑?
为什么普通人越来越难出头?
为什么普通人寻找信息变得非常吃力?
因为,蜂巢效应隔离信息渠道,抹杀普通人的个性思考,从信息的源头就已开始,且他们并不自知。

当信息量已经极度饱和,当信息密度已经过载,当信息的连接方式已经如影随形,当信息的获取已经触手可及,「信息连接」的含义就升级成了筛选和匹配。最适合你的,才是最好的。

信息连接者,这是我的职业标签。

可以预见到的是,信息量绝不会缩小,还会进一步膨胀。信息差的问题不会收窄,还将进一步扩大。而「信息连接者」将继续在消除信息差的道路上奋斗。


回归到题目。

当我重新面对7岁Pony的时候,
我不会恼怒于“卖手机和修手机”的工作理解,
我不会急于把过去20年中国互联网发展的传奇故事讲给他听,
甚至,我也不会试图让孩子理解“看,你爸爸是产品经理,他做了很多产品”,

当孩子们通过电脑、手机或是其他智能设备,获取来自于全球各地、各领域的优质信息,并从中学习知识、享受生活美好的时候,这就是我在20年前的理想国。

并且,我相信这个世界,通过科技的发展,通过产品的创新,一定会变得更加美好。

如果用一句话向Pony介绍我现在的职业,我想会是:

现在的爸爸像个“带来光明的人”。
在人们获取信息的时候,信息差就像蒙在眼前的黑布,让人焦虑盲目无所适从。我会帮你揭开黑布带来光明,给你有价值的信息。

我是一个「信息的连接者」。

当Pony再次问我的时候,我会对他说:

我(笑着摸摸他的小脑瓜):我是永远爱你的爸爸,你知道这点就够了。

世界是我们的,也是孩子们的,但终究会是孩子们的。无论他们将来选择什么职业,在两代人的努力下,生活一定会变得更加美好。

bless。

谢谢 @知乎亲子 的邀请。

来源:知乎 www.zhihu.com

作者:Pony爸爸

【知乎日报】千万用户的选择,做朋友圈里的新鲜事分享大牛。
点击下载

此问题还有 42 个回答,查看全部。
延伸阅读:
父母如何帮助孩子发展语言能力?

家长应该如何引导孩子学习一门新的语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