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猎云网北京】12月26日报道
2019年双11,申通快递拿下了包括“揽收率、签收率、服务质量综合得分”等在内的多项服务指标行业,通达系第一……在快递行业趋向红海市场的今天,申通的表现不可谓不亮眼。
创建于1993年,申通快递是国内较早经营快递业务的民营快递品牌,与很多同行一样,早期的信息系统建设也采用外包承接的方式运作。
如今,申通将成为快递行业首个全面上云的企业,包括订单平台、巴枪系统等核心业务系统已稳定运行在阿里云上,云上日均处理订单量近3000万。
“从0到1”投入沉淀,还是迁移上云快速补齐?
中国快递行业持续快速发展,近30年年均增速超40%。根据国家邮政局统计,2019年中国快递业务量有望突破600亿件,这一快速增长的业务需求对技术的要求也渐趋严格。
申通技术总架构师醉易坦言,“从内部看,基于传统架构的数据孤岛效应明显导致信息不能共享,业务模式创新受阻.从外部看,包裹流转如何借助数据技术和IoT等技术提升效率日益成为核心议题。”
是“从0到1”建设基础技术和数据技术等体系,通过长期投入积淀能力、获得回报还是直接迁移到云平台,快速补齐技术短板?申通面临的无非是这两个选择。
“申通选择全面上云,涉及的不只是基础架构的变革,更是研发模式的变革,这是一个顶层设计的事情。”醉易说。
业务上云过程中,申通对云服务供应商开展了包括梳理、设计、验证和切换等环节在内的全面选型考察。基础架构、数据计算能力以及云边端一体化研发是申通考虑的重要因素。
阿里云具备稳定的基础架构、强大的数据计算能力,且菜鸟网络的基础架构及IoT能力均构建在阿里云上,在贴合业务层面可以省去不少顾虑。基于上述关键因素考量,申通选择全面迁移至阿里云。
结合自身业务架构情况,申通将分三步走全面上云,目前订单平台、巴枪系统等在内的核心业务系统已稳定运行在云上,共使用16款阿里云产品服务,涉及容器、存储、中间件,以及大数据引擎等,云上日均处理订单量近3000万。
不仅突破技术瓶颈,更要推动技术创新
上云不仅突破了以往的技术瓶颈,还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申通内部的技术创新。
过去,基于传统IOE架构构建的系统无法支撑业务高速增长后的数据量膨胀,受限于容量订单系统只能保留3-6个月的数据查询,且无法对历史包裹进行在线搜索,相关应用都会受阻。上云之后,类似的瓶颈“不攻自破”。
醉易坦言,上云前申通采用在云下环境创建应用,将代码编译打包,再到线上环境进行应用发布的方式,过程都是靠研发和运维手工操作,是典型的Dev和Ops分离的组织架构。上云后,IT享受的不止是基础架构的红利,更重要的是研发和运维角色的重新定位。
“我们的做法是梳理现有技术体系里面广泛使用的基础技术产品,比如配置中心Apollo、自研的CMDB等,同时结合阿里云的云效、监控等产品集成一整套研发运维平台,将研发运维的职责基于交付流水线进行切分。”醉易表示,“未来我们的运维团队除了承担线上保障的职责,还会将更多精力投入到创新研发支撑工具上。显然,云服务让DevOps一体化的良性循环成为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