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相当一部分把电视当壁画(或者压根没买)的当代年轻人来说,央视更多是记忆中的存在,它老派的气质更符合父母辈的观赏习惯。
但就在今年出现一个现象,央视正借助互联网平台获得新的生命力,并因此重新俘获一批年轻观众。
最近的一个例子是在12月8日,央视新闻B站官方账号发布了一段由央视主播朱广权录制的视频,正式向B站用户官宣——央视新闻已入驻B站。整个视频可以说完全cos了央视新闻频道的节目《共同关注》,但更配合B站用户的调性,比如视频标题加入了“朱广权新Rap”的提示,台词则把央视称为C站(CCTV),最后还提醒观众“记得一键三连”。
稍早前的8月,央视正式推出“主播说联播”——同样是一档纯网生的短视频系列栏目。这些短视频由《新闻联播》主播录制,时长多在2分钟以内,内容涵盖了对政治、经济、民生等新闻事件的评论,每天在微博、抖音等平台上线,并从8月起一直更新到现在。其竖屏的形式也适合在移动端观看和传播。
不同于《新闻联播》的严肃,“主播说联播”里央视主播们的话语风格明显更接地气,更带有个人思考。比如前段时间中国台湾有民众夸大说“大陆人连榨菜都吃不起了”,主播欧阳夏丹在在视频中回应:
网络流行语和表情包也是视频中经常会出现的元素:
除此之外,由主持人撒贝宁、朱广权和康辉组成的“央视boys”最近也频繁出现在热搜。作为央视当前最有个人风格和观众缘的几位主持人,他们也在帮助央视慢慢拉近与年轻人的距离。甚至有网友呼吁“央视boys”原地出道:
不少人还希望在春晚看到“央视boys”合体说相声、演小品:
看得出,在央视所有试图和年轻人建立对话的方式中,强化自家主持人个人标签是很重要且有效的一项。发掘并放大主持人的个性特质和才华,更多展示他们作为个体的面貌,也是央视在新的时代语境下做出的大胆且积极的尝试。
先要成为年轻人的偶像
有个段子是这么说的:位于北京朝阳区的传统电视台“CCTV 1” ,因为收视率骤减,正面临着老化的危机,其中一位主持人撒贝宁为了保护他喜爱的电视台而决定——成为偶像!
撒贝宁成为“偶像”的表现就是出现在各种节目中,类型涵盖了综艺、脱口秀、真人秀和访谈等等。
这也是为什么网友会调侃说,中央一套的别称为“撒贝宁频道”。有人做过统计,中央一套推荐里的30个节目,去掉11个纪录片类、新闻类和少儿类节目,还剩19个,其中11个都有撒贝宁参加。
不过真正让撒贝宁收获大量粉丝的还是各种网综。他参加过的热门网综包括了《明星大侦探》、《脱口秀大会》、《饭局的诱惑》、《拜托了冰箱》等等,尤其是作为常驻嘉宾的《明星大侦探》,让原本不熟悉他的观众充分感受到了他的才华和语言功力,他因此还有了一个“芳心纵火犯”的别称。
有网友总结撒贝宁“是上到九十九下到刚会走,老少通吃的全龄偶像”,原因就是他既能驾驭像《今日说法》这样的严肃普法节目,也能毫无违和地出现在《明星大侦探》这样表现力更强的娱乐节目。他还被网友制成了各种接地气的表情包。
成为表情包的央视主持人还有朱广权。
其实在官宣央视新闻入驻B站前,朱广权早已是B站最红的鬼畜明星之一。网友剪辑的朱广权在节目里说段子的视频,很多在B站的播放量都达到了上百万。
如今被各大商家引用的宣传语“地球不爆炸,我们不放假”,最早就出自朱广权之口(原话是“地球不爆炸,我们不放假,宇宙不重启,我们不休息”)。因为喜欢在播新闻的时候插入大量押韵短句,朱广权被一些网友称作是“押韵狂魔”,他在自己的微博简介也写道:请系好安全带,我接下来的语速有点快。
微博是朱广权经常和网友互动的地方,可以感受一下他的微博画风:
很多时候还不忘调侃自己的同事:
这位被调侃的同事就是“央视boys”的另一位、《新闻联播》主持人康辉。11月初,康辉上线了由自己出镜并拍摄的工作日常vlog,同样展示了接地气的一面。第一集里,他像很多vlogger一样拿着相机边走边拍自己,介绍央视的工作环境。
出差前,康辉开箱介绍自己行李箱里物件的段落,参考的几乎也是vlogger们的日常节目:
很多人通过康辉的vlog第一次知道了央视的工作证、设备间,以及一般观众接触不到的新闻幕后是什么样,康辉的vlog因而收获了不少好评。在一个题为“康辉的vlog让你有追下去的欲望吗?”的微博问答下,很多网友都表示会一直关注,以及如果能把撒贝宁和朱广权都带上就更好了。
被圈粉也要避免矫枉过正
观众之所以会被“央视boys”圈粉,除了他们更接地气,还有很大一部分原因是他们传递的价值观。
如何在增加娱乐性、吸引年轻观众的同时避免矫枉过正,其实一直都是央视这样的传统媒体转型过程中的难点,难就难在“人”——在增加节目可看性的同时又能掌控分寸,不是每个主持人都能够做到的。正如网友@凌羽所说,撒贝宁正是具备了央视看中的专业素养:
“央视和撒老师其实本身初衷和目标是契合度极高的,要给观众带来什么?要宣扬什么?不是只要收视率好、有钱有赞助就ok,对自我的要求、对节目底线的把控也是非常重要的。”
有人把撒贝宁称作是“最适合用综艺方法普及人间正道的法制兼综艺节目主持人”,正如他在参加一档节目时说,自己是“法制节目派过来的一个卧底”。
还有的家长推荐应该和孩子一起看撒贝宁的节目,非常有教育意义。
2017年在接受《综艺报》专访时,朱广权也表达过类似的观点,他说个人自由发挥的前提是把握分寸,在新闻节目增加和观众的互动是为了让新闻不那么严肃:
“幽默不失分寸,创新不离主流。我们工作比较特殊的点也在这儿,我们是终端,张嘴说出去就说出去了,没有把关的环节。一定是在真实性、准确性、严肃性的前提下,去做一些发挥和找一些自己的空间,如果没边儿,那就不叫创新,叫 ‘车祸现场’了……新闻确实更严肃,但是你可以 ‘高’,不能 ‘冷’。我们的这些尝试不是说要去迎合观众,去搞笑、娱乐,我们就是想让新闻有点儿温度。”
康辉在发布vlog的同时,也会不定期在央视新闻官博推出“康辉小课堂”的栏目,比如做一些常识性科普。
“央视boys”也的确为央视带来了新的观众,不少年轻观众都是先成为这些主持人的粉丝,后来又变成央视的观众。比如网友@王小鲜,在看过《明星大侦探》后,又恶补了许多有撒贝宁参加的央视节目。
还有不少观众因此对央视完全改观。
这种影响力或许也体现在目前正在央视热播的2019《主持人大赛》上。这档主持人选拔节目由撒贝宁主持,康辉、董卿担任点评嘉宾,现场的评审还包括了敬一丹、鲁健、朱迅、刘欣、高博、孙小梅等等央视名嘴。从10月底开赛以来,节目就被广泛讨论。
打开B站的相关视频,“慕名而来”、“神仙打架”、“惊为天人”是弹幕里经常会出现的词,其中也不乏来为撒贝宁打call的粉丝激动地来上几句“撒撒可爱!”。
不同于一般地方台的综艺和网综,央视《主持人大赛》铺垫少、节奏快,干货多、专业性强的特点也让很多观众觉得非常过瘾。
因为撒贝宁、康辉等央视“网红”来看《主持人大赛》,又被《主持人大赛》的节目内容和风格吸引,这也许是相当一部分观众经历的心理活动。
降维打击后收复失地?
作为“央视大型主持人招聘节目”,《主持人大赛》里嘉宾和评审对选手的点评和打分,或许也代表了现在的央视对未来主持人的诉求和期望。
比如康辉就在点评中反复提到,选手对某个新闻事件的评述一定要有自己的观点,形成自己的风格:
评审也不像很多观众以为的那样,会把高票都投给稳健型选手。具体表现在非典型的、有个性的选手表现更强劲,典型的、较沉稳的选手反而得分不高,乃至被淘汰。因此也出现了像李莎旻子、龚凡这样比较有争议的高分选手。
对李莎旻子的晋级表示不理解的观众尤其占了多数。在第一期的第一轮选拔中,李莎旻子最终以文艺类排名第二的成绩晋级(六选三),然而很多观众却并不觉得她是一个合格的主持人:过于浓重的妆容、看起来和现场格格不入的着装,以及夸张的面部表情和肢体动作,都是观众吐槽点。
或许在现场17名专业评审看来(评审均为央视知名主持人或节目制作人,分别对应了央视的17个频道),李莎旻子能够代表如今年轻人的审美和语言习惯,这也和央视希望吸引年轻观众的诉求相一致。但是从节目播出后反响来看,李莎旻子并不是一个有观众缘的主持人。
这也说明,在如何与年轻观众磨合的问题上,央视还在不断试错。
对于央视来说,互联网语境下抓住更多的年轻观众并不容易。大约2015-2016年的内容创业潮下,央视曾有一批主持人离职,2015年离开央视转型做投资人的张泉灵曾在一档网络综艺中谈及离职原因,“从泉灵姐我很喜欢看你的节目,到我妈很喜欢看你的节目,很快就只有奶奶爱看我的节目了,这就是我离开央视的原因。”从中很明显能感受到央视已经越来越跟不上年轻人的节奏。
央视脱离年轻观众的审美从地方台综艺节目的崛起开始。
当年湖南台的《快乐大本营》创新了内地综艺模式,吸收了大量观众,自此也开启了电视台与资本融合的经营模式,往后20年成了资本对电视节目推波助澜的20年。
资本带来过创新,但随着时间推移,它的负面影响也逐渐显现。尤其最近几年大量电视节目/网综过度娱乐化,已经明显偏离了正常水平;不久前,浙江卫视《追我吧》录制过程中高以翔的猝逝,终于给这种“娱乐至死”的倾向画上了一个巨大的问号。
有人评价央视近年制作的节目,其实是“把娱乐至死的综艺现状,拉回到了一个正常水平”。这个过程里,曾经习惯了收看各种娱乐综艺的观众,渐渐也在发生分化。
相比于各地方台和网络平台,央视的优势一直在于其内容的可靠和专业性,这种优势在新的阶段可能将更加明显。对央视来说,缺的只是有效建立和年轻人对话的渠道,这个时候,“央视boys”们就成了“精兵悍将”,来辅助它在各大卫视的围剿下“收复失地”。
尽管还在找寻娱乐性和严肃性的平衡,但央视显然已经重获了不少年轻观众。有人调侃,“别以为你们地方台能闹,我们(央视)是不愿意降维打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