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动驾驶会不会是个伪需求?

首先我们来看一下需求的定义是什么?

需求是指消费者在某一特定的时期内在各种可能的价格下愿意、并且能够购买某个具体商品,也就是说消费者愿意花钱去买一件东西或者享受一项服务。

关于自动驾驶的定义,从汽车攻城狮角度就是对自动化驾驶任务的统称,我们常见的就是SAE分的L1-L5,逐级拆解技术路线;

但从消费者角度出发,大家不会在意工程上的实现方式,在意更多的其实是各种功能给人带来的直观感受,开车时候的自由度解放,从释放双脚到双手,甚至最后可以在座椅上葛优躺。

2015年,可以说是自动驾驶的婴儿期,特斯拉推出真正大家可购买的部分自动驾驶产品 – Autopilot第一代。

当时这个技术对全球汽车市场的震撼很大,虽然只是控制车辆速度和沿着车道线行驶,而且存在一定的安全风险,但体验过的用户感觉就是自动驾驶已经来了

再到如今,众多势力推出的各种pilot套餐热卖,Waymo等初创公司被资本热捧,各种Demo中都实现了在部分情境下,完全不需要人接管的车辆,各个国家制定面向未来的自动驾驶场地、法规、标准;

都可以看出自动驾驶可以为社会带来的效率提升,为个人带来的快速、省心、安全出行,将原有的交通方式变为灵活的有机体,那么需求为真已成为大家共识,并且是社会进步的必然结果。

但需求都是飘在天上的,任何一种商业行为,或是商业服务,只有普惠大众才是的最佳的归宿。

因此需求实现方式更加重要。

从技术上来看:

感知-规划-控制是行业通用的框架,并且通过计算机视觉与神经网络赋能感知,使得其甚至拥有超越人类的图像分类能力。

而端到端机器学习来解决各种长尾的规划问题,也为各种未知情况的应对方案有了一个敲门砖,各种各样算法(YOLO RCNN Faster RCNN MDP等)与可提供对应算力的硬件(Xavier IPC等)同步发展交汇,64线甚至128线的激光雷达精准感知周围世界,大量的标注数据来喂养“人工智能”这个巨婴。

多方助力正将自动驾驶从神坛拉向普通大众更近一步,但道阻且长,实现完全自动驾驶甚至已经变成一个统计学问题,如果自动驾驶在99.999%场景下都安全,那这个小数点到多少位以后才算满足要求?

自动驾驶需要解决的问题甚至远超过已经解决的问题。

从用户角度来看:

消费者可感受到的、愿意花钱购买才是需求真伪的唯一审核标准。

安全、保险、可靠、习惯、事故责任等等心理障碍在面对消费市场时,都会成为自动驾驶需要克服的难点。

因此实现需求需要把用户场景与技术能力不断结合在一起,综合考虑安全性与可靠性,步步为营。

这个过程是渐进的,也是螺旋上升的。

首先要通过部分技术可靠来实现特定场景的自动化,比如摄像头通过机器视觉识别大部分的车道线与物体,雷达探测粗略距离,来围绕整车建立计算机能理解的世界模型:

这个模型虽然粗糙,但可与高速/城市快速路的场景结合在一起,周围障碍物较少,环境单调,使得出错的概率低至万分之一,而且即使出错用户也有时间及时修正。这样LCC/ACC/自动变道等功能就能面向大众,来解放用户双手与双脚。

当自动驾驶覆盖到更多场景、更多的用户,可靠、稳定、轻松的自动驾驶将会被更多消费者体验到,才会让大家对自动驾驶态度更加开放,才能让技术更快的为消费者造福。

想象一下未来形态的自动驾驶,应该是一个比人更会开车、针对交通全知全能的存在,路上没有红绿灯、交通标志甚至车道线,所有车辆数据连接到云端,路网信息实时调控调整,车辆将平稳驾驶。变为另一个咖啡馆、洽谈室、休息室等,我们今天担心的交通事故,在那一天将会变成非常罕见的奇闻异事。

所以实现后,涉及到方方面面,新的社会规则、伦理、法律都会做出颠覆性的变革,可以说在自动驾驶实现过程中,就是在不断通过解决以上多种问题来实现技术突破的落地。但无论怎么变化,未来都是一个更好的世界。

每次时代的变化都是向着解放我们更多时间与精力的方向前进,一起努力吧,把“伪需求”落地成真需求。

来源:知乎 www.zhihu.com

作者:小鹏汽车

【知乎日报】千万用户的选择,做朋友圈里的新鲜事分享大牛。
点击下载

此问题还有 147 个回答,查看全部。
延伸阅读:
在自动驾驶发展到L4L5,奥迪是否会取消方向盘,油门等,忽略车的驾驶性?让车仅仅是一个交通工具?

为什么汽车熄火了,会出现刹车和方向盘卡死的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