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可爱面前阿伟为何频频惨死?认知神经科学揭秘awsl背后的心理学

图|500px

看见这只布偶猫你此刻的内心想法是什么?

是不是:

“这也太可爱了吧!awsl(阿伟死了)”

“好想抱在怀里疯狂蹂躏”

据说B站每年因各种萌物视频死掉的阿伟多达80万人次,而且死亡数逐年上升,而因此发疯试图要蹂躏这些萌物的人更是不计其数(误)。

图|bilibili

这到底是人性的扭曲还是道德的沦丧?克里斯大型认知神经科学科普节目为你揭秘阿伟为何频频死亡,这次该大脑的哪个部分背锅?

一、萌系侵略!看见萌物就就想捏爆的心理是正常的吗?

我们的情绪及其表达是非常丰富而复杂的,比如我们看见可爱的小盆友,除了会很兴奋之外,还会想要捏脸,看见可爱的猫咪还会喊“awsl好想抱在怀里蹂躏”,为什么本应该是兴奋的积极情绪,却要用这种具有侵略性的话语表达出来呢?心理学把这种现象称为萌系侵略(cute aggression),即看见萌物就忍不住想捏爆。

这种想法正常吗?会不会显得有点变态?

答案是想法很正常,并不变态(但你要是真的捏爆了就真的是变态了,手动苦笑脸)。

萌系侵略实际上属于一种二态情绪表达(dimorphous expressions of emotion),指的是某种情绪太强了以至于用相反的形式表达出来(Folkman & Moskowitz, 2000),比如:

图|百度图库
图|百度图库

早在2015年耶鲁大学就做过这样的研究,想要用实验探究是不是真的看见萌物会让人产生侵略性的想法,实验证实了确实人们在看见婴儿的时候会同时表达出关爱性和侵略性,他们还进一步解释了认为这种侵略性的表达可能是因为积极情绪实在太强了,人们过于兴奋,但是相比起克制消极情绪,人们克制积极情绪的能力是比较弱的,此时为了可以克制住这些情绪,只能用“想捏爆”这种消极表达来宣泄自己的情绪,否则积极情绪过强可能会导致昏厥(Aragón et al., 2015)。

所以,如果你女朋友问你:

图|百度图库

那你应该回答:

图|百度图库

二、越可爱越想捏!这都是大脑在作祟

后来还有研究者用认知神经科学技术(MEG)发现当人们看见萌物时激活的主要脑区是眼窝前额皮层(the orbitofrontal cortex,OFC),大概位置就在你的眼眶上方附近,这个皮层与人们的亲社会行为有很大的关系(Parsons et al., 2013),而当人们在看一些成年人图片的时候,这个脑区基本上没有激活(Kringelbach et al., 2016)。所以基本上看见萌物觉得很可爱都是跟这个脑区的激活有关,而且同时人们也会对萌物产生积极的情感。

图|百度图库

所以当女朋友问你:

图|百度图库

你就可以换个答案了:

图|百度图库

最新的研究还测量了人们在观看萌物(婴儿、猫咪、小狗)时的脑电波(EEG),结果发现了两种特别明显的脑电波(Stavropoulos & Alba, 2018):

N200,这个脑电波成分跟人类的情绪强度呈现出正比例关系,实验发现眼前的图片越是可爱,人们就越是感到“受不了了awsl”,也越想“捏脸”,此时N200的强度也是越强,这也就佐证了Aragón等人2015年的结论,说明人们确实需要以这种侵略性的表达方式来缓解自己过度的兴奋

RewP,这个脑电波成分是代表着大脑内的奖赏信号的出现,数据结果表明这个脑电波成分会随着侵略性程度增加而增大,但这也只能说明这个过程中,人们是得到了奖赏的,表明大脑是支持人们这样做的。关于这个成分如何解释这个过程还需要进一步的研究。

所以看见萌物就想捏爆或者让阿伟去死的想法其实都是正常的,都属于人体的自我调节机制,开心很重要,但好好地活着更重要,为了不要“娱乐至死”,请不要客气,且让阿伟死一死。

您的好友阿伟等人觉得此篇文章很赞!

References

Folkman, S., & Moskowitz, J. T. (2000). Positive affect and the other side of coping. American psychologist, 55(6), 647.

Aragón, O. R., Clark, M. S., Dyer, R. L., & Bargh, J. A. (2015). Dimorphous expressions of positive emotion: Displays of both care and aggression in response to cute stimuli. Psychological science, 26(3), 259-273.

Parsons, C. E., Stark, E. A., Young, K. S., Stein, A., & Kringelbach, M. L. (2013). Understanding the human parental brain: a critical role of the orbitofrontal cortex. Social Neuroscience, 8(6), 525-543.

Kringelbach, M. L., Stark, E. A., Alexander, C., Bornstein, M. H., & Stein, A. (2016). On cuteness: Unlocking the parental brain and beyond. Trends in cognitive sciences, 20(7), 545-558.

Stavropoulos, K. K., & Alba, L. A. (2018). “It’s so cute I could crush it!”: Understanding neural mechanisms of Cute Aggression. Frontiers in behavioral neuroscience, 12, 300.

来源:知乎 www.zhihu.com

作者:Chris Chan

【知乎日报】千万用户的选择,做朋友圈里的新鲜事分享大牛。
点击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