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本田,你可能了解的有点少了

​​导语:坚持是一股最可怕的力量,它从中蕴含的能量你无从所知

最近,本田的领奖台越来越多了,对于很多资深的本田车迷来说,这份崛起不仅是对未来的展望,更是对昔日光辉最好的印证,那么今天,就让我来告诉大家,这个诞生70余载的品牌究竟有过哪些坎坷以及哪些辉煌。

(一)诞生

1948年9月24日可以说是本田家族最不能忘记的日子,在这一天,一家名为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的工厂正式成立,但一开始,本田并不是单纯来造车的,它的生产线遍布于日本工业的方方面面,摩托、汽车、机械人、喷射飞机、割草机、轮船等,该拿下的都拿下, 一个都不少是当时本田最原本的模样,其中,本田最主打的是引擎制造,虽然在摩托车以及农业器具方面,本田取得了不俗的成绩,但这依旧没能满足公司创始人本田宗一郎热爱速度的决心,所以,在1959年,本田宗一郎决定让本田的摩托车参加Isle of Man TT(曼岛TT摩托车大赛)大赛,一方面是用赛车这种激烈的极端竞技环境对自己的产品进行考验,另一方面也是通过赛事,对打开本田这个品牌在世界的知名度。

1959年本田参加曼岛TT

很快,两轮方面的胜利并没有满足本田宗一郎对企业将来的规划,在1962年的东京车展,本田推出了两款车,一款是民用货车——T360 truck,它主要面对的是民用大众,可另外一台车,是本田历史上第一台轿车——本田S500,这台车搭载了排量为531cc的四缸发动机。

1962年东京车展的本田S500

虽然车是有了,但和摩托车一样,真正能考验这台车能力的舞台就在眼前,本田宗一郎决定开始进军F1,用最高级别的赛事来挑战本田引擎的极限。

本田宗一郎与第一台试做的F1赛车

(二)初次挑战F1的舞台(1964年~1968年)

1964年,本田成为了日本参加F1运动的开山鼻祖,它带着自主研发的RA271赛车在纽博格林赛道举行的德国大奖赛中首次进入F1,这台车和当时的其它车队采用V8引擎不同,搭载了一台1.5升的V12引擎,由于是第一次参加比赛,缸体结构也和当时稳定的V8自吸发动机有所不同,所以在第一年,这台赛车仅完成了3站比赛。

当时的F1
60年代的F1比赛

但事实证明,这一年断断续续的比赛带来的经验是惊人的,1965年本田F1车队携带最新赛车RA272参赛,就在当赛季收官站墨西哥大奖赛上一举收获冠军,这也成为了史上第一个完全由亚洲人自行设计的F1赛车所取得的分站赛冠军,而这一切,距离本田正式开展汽车业务也不过区区两年而已。这样的殊荣也让世界看到了本田引擎的真正实力。

RA272赛车模型

可是好景不长,随后的几年里,F1的规则也逐渐改变,发动机排量被提升到3.0升,随着引擎技术的革新,本田赛车的底盘却无法进行轻量化,即使是有Lola这样知名的底盘设计商的加入,也没办法弥补V12引擎笨重带来的问题。

本田RA271-V12-的发动机

在1968年,本田将研发重心从V12水冷引擎转向为V12气冷引擎,但新的引擎在仓促之下与赛车进行匹配,并没有在安全方面坐充足的验证。

1968年的本田F1赛车

而这样带来的后果是在法国大奖赛中,Jo Schlesser就因为撞车而引发燃烧爆炸身亡。这也让本田赛车的可靠性成为舆论抨击的重点,在重压之下,本田宗一郎暂时放弃了F1。

1968年Jo Schlesser撞车着火身亡

(三)本田成为F1引擎制造商(1983年~1992年)

1983年,本田在英国银石赛道以引擎制造商的身份回归,可向来比较激进的本田,再度因为引擎的可靠性而被否定,当时的spirit车队虽然是本田的试水之选,却也经受着很大的考验,这款代号为RA163E的引擎是一台80度夹角的六缸引擎,能在在11000转的时候可爆发出600马力的惊人动力,与当时宝马那款涡轮增压引擎几乎一致,可因为可靠性问题,频繁遭遇退赛。

本田-RA163E发动机

1983年末,本田终于下定决心去找个强队来个强强联合,突破引擎可靠性问题,这样,威廉姆斯成为了本田的合作伙伴,并为本田收获了第一个引擎制造商冠军。随着与威廉姆斯深度的合作,本田逐渐突破了引擎方面的局限,替身了整车的稳定性,终于在1985年,威廉姆斯携手本田获得了年度季军的好成绩。

1985年威廉姆斯赛车采用本田引擎取得年度季军

随后的时间里,本田的引擎逐步提升,终于,在1988年,作为当时夺冠热门的迈凯轮成为了本田下一个合作伙伴,不仅如此,迈凯伦还请来了两名响当当的车手:阿兰普罗斯特和埃尔顿塞纳,在铁三角组合下,迈凯轮包揽了全年16个分站的15次胜利,而这样一支独大的局面迫使FIA宣布全面禁止涡轮增压技术,只允许自然吸气引擎的加入,并且最大排量限制在3.5L,迈凯伦·本田车队也就此成为了永恒的传奇。

1988年迈凯轮本田车队塞纳的赛车

在随后的几年内,本田依旧和迈凯轮合作,最终为迈凯轮赢得了2次车手总冠军及4次车队总冠军,但最终因为日元的强劲升值强烈的冲击了Honda的民用车销售市场,而F1的费用支出过于高昂,所以不得不,在1993年,本田再次退出F1。

(四)由F1引擎提供商到再次组建厂队(2000年~2008年)

2000年,本田还是没有按耐住想要比赛的心,与英美车队合作,回归了F1赛道,并且在2001年的西班牙站,在本田的帮助下,英美车队首次登上了F1领奖台。2004年,佐藤琢磨与巴顿两者联手,为车队获得了119分,让车队获得了年度亚军,这也是再度证明了本田作为引擎制造商的真正实力。

BAR-F1-Honda-车队的车

在2006年,本田最终买下英美车队所有股份,时隔38年后,终于以厂队的身份回归赛道,并推出了新赛车RA106,车手巴顿继续留任,并与经验丰富的巴里切罗成为队友,在匈牙利大奖赛上,巴顿从14位起步,一路过关斩将最终为本田车队取得了回归后的首个胜利。可是好景不长,由于雷曼公司倒闭引发的全球经济衰退造成公司经营环境越发艰难,本田于2008年退出了F1征程。

2006年巴顿的RA106

(五)本田放不下的赛车梦(2015年~至今)
2015年,本田再度回归F1,并与迈凯伦合作组建McLaren-Honda车队,欲重新开启那段尘封已久的辉煌传奇,经过几次的变革,F1也迎来了V6涡轮增压时代,虽然曾经有过无数辉煌时代,可在赛场经验最为丰富的阿隆索加入后,迈凯轮本田车队的成绩依旧没有起色,这也是因为迈凯轮本身车体构造狭窄,对本田发动机可延展的空间极少,在这样的条件下,本田打造的发动机不仅在动力方面比强队少近30匹,而且可靠性也无从保障,从而无法取得更好的成绩。

2015年,迈凯轮本田车队再度回归

然而就在这样的情况下,红牛车队对本田抛出了橄榄枝,2018年,红牛二队率先使用本田发动机进行数据收集以及测试,而在2019年,红牛一队终于与本田完成共同征战,在引擎的研发上,红牛相比迈凯轮,给了本田更多的自由空间,而这样的好处是,在2019赛季的开赛之战中,红牛小将麦克斯维斯塔潘就让这台赛车站到了领奖台,并在今年F1奥地利站中,维斯塔潘虽然发车失误,但依旧完成出色的超越,为本田迎来了13年后再一次在分站中夺冠。

F1 2019 奥地利站维斯塔潘站上最高领奖台

写到这里,或许你也终会明白当维斯塔潘真正站到最高领奖台,那些身穿honda服装的人为什么会留下眼泪,因为每次的放弃背后都有再来一次的不舍,数不清的失败背后,还有本田人最初的坚持,虽然时隔13年,但这份胜利来的一点也不晚,它是对这群执着之人最好的嘉奖。

来源:知乎 www.zhihu.com

作者:穆卡

【知乎日报】千万用户的选择,做朋友圈里的新鲜事分享大牛。
点击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