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行知先生的这段话在教育学的领域内始终闪烁着自己特有的价值,漫漫历史长河,“看见孩子”才是爱的真谛,“成为孩子”是我们解决问题的锦囊。
1、
一年级开学不久,小海就因为自己独特的生活习惯引起我的注意。平时的他不拘小节,懵懵懂懂的样子不像是小学生,倒像是个幼儿园中班的娃娃,做事有些迷糊的他,似乎不太喜欢收拾桌洞,各种用过的废纸、捏过的黏土作品、折出来的小青蛙纸飞机都乱塞一通,本来不大的小桌洞,被他的这些大大小 小的物件填的满满当当。
晨检学生个人卫生的时候,一走到他的座位旁,就能看到呼之欲出的各种物品,提醒他收拾一下,他满口应允。过一节课再去看,他满脸写着真诚,乖巧地端坐着,展示他收拾完的成果——依旧是杂乱无序的一堆。一年级的孩子,这样的情况很正常,所以我也没在意,只当他是卫生习惯不好,简单地给他说了说收拾的步骤,嘱咐他第二天我还要来看。
第二天晨检,你猜他的桌洞清理干净了没?嗯,估计你猜到了,桌洞一如往昔,还是乱作一团。我问他为啥没整理,他张开嘴支支吾吾,说不出所以然。
坦白说这个时候我的吃惊大于懊恼,这孩子究竟是故意抵抗,还是有什么特别的想法?课间操趁小海跳绳,我跟他聊了聊。
“小海,你桌洞里东西挺多的呀?”
“嗯”
“我看你把那些废纸都塞桌洞里了,能不能跟我说说,是什么原因?”
短暂沉默之后,他很认真地说:“老师,那不是废纸。”
“不是废纸?我看都是用过的,或者你叠过的纸呀!”
“他们是我的宝贝,我要收藏起来所有用过的纸,这样我就是地球卫兵!”
一瞬间,恍然大悟。我以前在班会课上说过,纸张是用森林里的大树做的,咱们要绿色节能,对于保护地球,小学生可以做的有很多,比如珍惜纸张,大家要争做保护地球环境的小卫士。小海大概是记得老师说过的这段话,还把我说过的“卫士”记成了“卫兵”。细细回想他懵懂的样子,感到既愧疚又欣慰,原来,小海是在用自己的方式来践行诺言,每一张所谓的“废纸”,都是可以再利用的“宝贝”。
孩子的心情我理解了,但是行为习惯上还是有提升空间的,要关注孩子的情绪,更要帮忙引导他们的习惯,不能光用鸡汤喂饱我们的学生啊,所以我跟他说:
“小海真是一个认真听老师讲课的孩子,老师说过要保护地球,你做到了呢,不浪费纸张这件事,你做的真好!”
小海听了,马上露出大白牙,笑出一朵花。
“但是呀小海,我们不仅要保护地球,也要保护教室和个人的卫生,如果你把这些宝贝乱七八糟地放着,你压着我,我压着你,那宝贝们都喘不过气来,他们太难过了;而且这样你的桌洞都放不下更多的东西,以后再遇到类似的宝贝,你怎么帮他们找家呢?不知道你能不能从地球卫兵变身整理超人,把宝贝都收拾好?”
“老师,我都收好了,可是一碰就又乱了啊”
“没关系,你看我这里有什么?”我拿出一盒长尾夹。
“你猜猜这个夹子可以干什么?”
“可以把纸收拾起来,夹住!”
“你真会思考,我就欣赏你这样爱动脑的孩子,脑子转的这么灵,不知道你的小手能不能收拾好?”
“老师我试试行不行?”
“行呀,试试看呗,搞不好你会成为整理小达人。”
后来小海真的整理好了他的“宝贝们”,虽然叠的歪歪扭扭,但桌洞总算重见天日,比之前混乱不堪的状态多少好了一些,他自己也很有成就感,像是炫耀一样招揽周围的孩子去看,真是一个幼稚又可爱的灵魂。
2、
讲小海的事情是想说,每个孩子看待世界的角度不同,有的会受家庭影响,比如小海,父母都是很善良又容易沟通的人,对待孩子给予的更多是宽容和自由,所以小海的性格就比较散漫但内心特别澄澈。正是因为孩子有自己的理解渠道和视角,所以我们为人师长者,更应该蹲下去看待孩子,用心去发现孩子,用同理心去成为孩子,特别是当你在教学过程中觉得愤怒、疑惑、烦躁的时刻,更要有这样的自觉,这对于刚入职的老师来说,是非常难控制的,但是当你真正理解了陶行知先生的这段话,并努力让自己实践下去,会发现很多教学和教育上的问题,都有了一个合理的解决方式。
但是,我不想给你灌鸡汤,对待学生,或者对待自己的孩子,仅仅是理解,那还不够,师者,传道受业解惑,“成为孩子”只是开始,在理解之后,如何以孩子的方式来引导,你要有一个高屋建瓴的设计,这时候更需要“看见孩子”,接纳ta的现状,并用ta能接受的方式,带孩子循着爱的光走下去。没有人愿意离开自己的舒适区域,孩子也是一样,但是命运的走向又需要孩子正视自己的“最近发展区”(维果茨基提出的心理学概念),挑战,对抗,升华。
教育这件事,要做“实”,不要仅仅凭着想象和鸡汤,感动自己,罔顾孩子的发展规律和趋势,“成为孩子”不是目的,“看见孩子”并且接纳和提升,是我们为人师者的价值所在。说的有点唠叨,当了十年班主任,职业病又犯了,别嫌弃。
3、
最后,还是要以陶行知先生的这段话结束我的唠叨。
你不可轻视小孩子的情感!
他给你一块糖吃,是有汽车大王捐助一万万元的慷慨。他做了一个纸鸢飞不上去,是有齐柏林飞船造不成功一样的踌躇。他失手打破了一个泥娃娃,是有一个寡妇死了独生子那么悲哀。他没有打着他所讨厌的人,便好像是罗斯福讨不着机会带兵去打德国一般的怄气。他受了你盛怒下的鞭挞,连在梦里也觉得有法国革命模样的恐怖。他写字想得双圈没有得着,仿佛是候选总统落了选一样的失意。他想你抱他一会儿而你却抱了别的孩子,好比是一个爱人被人夺了去一般的伤心。
一切祝好!
————
想起林明子和筒井赖子合作的一本书《带我一起去》,里面有这样一个细节:哥哥想要摆脱妹妹,独自外出,于是他抓起妹妹的玩具,妹妹的反应特别真实,作者那一刻是真正成为孩子了。
来源:知乎 www.zhihu.com
作者:七优
【知乎日报】千万用户的选择,做朋友圈里的新鲜事分享大牛。
点击下载
此问题还有 67 个回答,查看全部。
延伸阅读:
小孩被欺负了该怎么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