私域流量崛起的本质,是产权的不公

缘起

「私域流量」这个词越来越火。

起源,仅仅是一个品牌买不起平台流量,于是让客服部门用另外的办法组织自己的客户,寻求复购而已。

但是,一个现象的第一现场,往往揭示了一些重要的线索

阿里、腾讯等巨头都在布局“私域流量”,它到底能火多久?

发展

私域流量的崛起,目前并非仅仅局限在电商领域

私域流量品牌也在大量崛起。美善品,完美日记等等。邮件,微信群,QQ群,甚至电话短信,重新成为品牌营销的重要阵地。

私域流量的崛起,也并非仅仅局限在中国。在美国,这种模式的增长率,也快到传统电商的三倍。

而一些相对在竞争中挣扎的内容平台,比如快手,也提供了私域流量工具。

快手对私域流量价值的深耕

流量产权的不公

私域流量在中国的现象,是下沉市场效率的降低

能推送千万级用户的互联网,维护几千几百人的群,其实是有病。。。

但是这种低效背后的本质,是产权的不公。

平台流量,是上面提供优质商品,服务和内容的品牌或者人汇集的。

而平台过路费越收越黑,最终19年,用户获取成本,超越用户终身价值。

私域流量,无非是那些提供流量根本价值的人(本来客户就是自己品牌的客户)离开大平台(所谓公域)的过程而已 – 手段其实并不重要,流量买不起了,无论用什么办法都要跑路啊。。。

互联网女王最终在 2019 年直言:流量获取成本超越用户终身价值,这种状况,不可维系。

所以一旦这种根本利益冲突摊牌,强如腾讯阿里,都不能阻挡。

注意力契约的破产

而这种本质的利益冲突背后,对于平台用户而言,还意味着关于注意力契约的破产。

比如此文又能有多少人读到呢?我并不知道。虽然我清晰的知道,曾经表示愿意读我文章的读者,微博是 170 万级别的。

但是最终,就算是你我的双向选择,也不能确保契约达成。。。限流是平台商业化的必然要求。背后,是资本对利润和市值不可回避的要求。

那么客户/读者也接受「私域流量」这种模式,是很自然的选择。

最后的话

所以「私域流量」,真心不是什么新概念。

最快速的正确理解这个词,无非是两句话:

  • 抛开所有技术手段和沟通手段的变化,「私域流量」仅仅是说了几十年的 Direct to Customer 的新版本而已。
  • 而背后,无非是流量权益(客户对品牌,或者读者对作者的注意力契约)的再次明晰而已。

讽刺的是,

如果当年,小野香水买得起淘系流量。。。

无论阿里腾讯还是头条。。。

都不需要担心今天的星星野火,可能燎原。

来源:知乎 www.zhihu.com

作者:李楠

【知乎日报】千万用户的选择,做朋友圈里的新鲜事分享大牛。
点击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