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些熟知的逃生技巧有可能是错的?

无论发生地震、火灾或是其他灾害,只要我们所在的建筑物变得不安全了且有可用的逃生通道,就需要从建筑物撤离出来。在教育部的要求下,我国所有的公立学校都要定期开展应急疏散演练,而很多学校都以最快撤离为目标。如果在网上搜“疏散演练总结讲话稿”,打开每一篇总结词都离不开对撤离速度的评价,而且往往都是不够快,要求 “以最快的速度撤离到操场”。我们经常在新闻上看到某学校以几分几秒完成撤离为荣,但撤离真的是越快越好吗?这其中恐怕存在两个误区。

第一个误区是发生紧急情况就要第一时间马上撤离。如果发生地震,立即往外跑反而可能更危险。国际和国内的相关研究都表明,导致地震中人员伤亡的原因有一半都是因为房屋里面和外围不稳固、易掉落和易碎物造成的。这说明并非只是楼房倒塌危险,就算楼房没倒,地震晃动时造成的坠落物也容易砸到人。因此近年来,国际上的专业人士一直都提倡地震发生后应该先采取正确的避震姿势:“蹲下、掩护、抓牢”,等晃动结束后再撤离出建筑物。“蹲下”指的是双膝跪在地上,尽量蜷缩身体;“掩护”是指找桌子等掩护物并用手,护住头部和颈部;“抓牢”是指一只手抓紧防护物,固定住身体和防护物的保护(如图一所示)。这个避震方法在国际上广受认可,比如:位于地震多发带的南加州地震中心就通过倡导全社区地震演练对此进行大力推广(全社区地震演练网站:https://www.shakeout.org)。

(图一:避震姿势,源自救助儿童会《家庭减灾计划》手册)

有的朋友可能会问,那2008年汶川地震中,桑枣中学不是通过快速撤离成功保住全校师生的性命了吗?很多人对于“桑枣奇迹”的印象都是“在地震发生后短短1分36秒左右的时间里,桑枣中学的2200名学生和上百名老师,就已经全部安全地转移到了学校开阔的操场上”,认为快速撤离是这个案例中救命的关键。由此也掀起了上述学校应急疏散演练比拼撤离速度的浪潮。可事实并非如此。已故的桑枣中学叶志平校长不仅仅在平时强调了疏散的训练,更为重要的是,自他接任校长以来,就一直在加固学校的教学楼:“把这座楼上原来华而不实却又非常沉重的砖栏杆拆掉,换上了轻巧美观而结实的钢管栏杆,又对整栋楼动了大手术,重灌水泥,把原来22根37厘米的承重拄,都加粗到了50厘米。这座建筑时只花了17万元的楼房,光加固就用了40万元钱”。汶川地震发生的时候,数个学校的教学楼都倒了,可距离震中只有几十公里的桑枣中学教学楼却屹立不倒。正是因为这样,全校师生才得以幸免于难。试想,如果楼房在地震中垮塌,疏散得再快也很难保证大家的安全吧?前阵子,我国新成立的应急管理部也在其微信公众号2019年2月25日发布的“地震来临怎么办?防灾减灾手册在这里”一文中指出地震应急避震的基本准则是“震时就地避险,震后迅速撤离”。不仅地震如此,火灾发生时也要经过一定的判断才能知道是否该撤离、往哪里撤离。如果火势已经蔓延到你所在房间的门口,门已经很烫了,就不能开门进行撤离了。其他灾害和紧急情况亦然——撤离与否要根据对事态情况的研判而定。

第二个误区是撤离只以时间为标准。虽然说发生灾害或紧急事件需要从建筑物撤离时,速度和时间的确很重要,但单单强调时间,容易让人忽略掉其他需要重视的事项。事实上,紧急情况的撤离疏散中容易发生拥挤现象,甚至引发踩踏事件也并不鲜见。有媒体对此稍做统计发现,2005年11月28日,受江西地震影响,湖北东部一些县市的学校出现学生拥挤踩踏事故,造成78名学生受伤;2008年,咸阳两所中学的学生在从教室向外疏散时,发生了踩踏事件,共有36名学生受伤;2010年,在“10·24”周口地震中,河南太康县逊母口第一初级中学学生撤离时,因挤压踩踏造成12名学生受伤,其中1名女生被压昏;在2014年康定“11.22”地震中受伤的塔公乡木雅祖庆小学的受伤学生人数42人,多为在地震发生时发生踩踏所致。因此,撤离疏散时除了“迅速”,确保“有序”和“安全”同样重要。为了做到有序和安全的群体撤离,国际上提倡“四不要”原则:(1)不要讲话,以防听不清指挥,例如告诉你哪里是通道、哪里有危险;(2)不要奔跑,以防受伤,例如自己在楼梯上不小心摔倒;(3)不要推挤,以防伤及他人,例如把别人挤倒了;(4)不要返回,以防发生危险,例如余震。(如图二所示)上面提过的南加州地震中心的全社区地震演练也采用了该原则。

(图二:撤离疏散“四不要”原则,源自救助儿童会《家庭减灾计划》手册)

当然,无论是对紧急事态的研判能力还是撤离的原则,乃至任何的逃生技巧,都是要通过不断的练习才能掌握和运用得当。可是,并不是简单的重复正确的应急行为就能够达到在紧急情况中逃生的目的。国际救助儿童会针对演练进行的一项研究发现,在美国华盛顿和加利福尼亚的地震演练研究表明,学生们知道地震发生时的避震姿势,却不知道为什么要这么做;而且华盛顿的一项研究显示有三分之一的学生不知道地震发生时身处室外应该怎么办。研究也建议,我们不仅要学习正确的逃生技巧,更要知道这些技巧的目的,还要通过设计不同的紧急情况场景来练习和掌握紧急事件的事态研判和决策能力。所以说,逃生技巧和相关能力加在一起,再配合定期的演练,才能成为我们逃生的法宝。此外,逃生技巧和应急能力固然重要,我们也不能忽视减灾的力量。联合国早有研究证明减灾对于降低灾害损失的重要性。如果能在灾害发生前采取一些措施来降低我们周围的危险,就可以有效减轻灾害可能给我们的家庭、学校和社区带来的负面影响。

来源:知乎 www.zhihu.com

作者:范晓雯

【知乎日报】千万用户的选择,做朋友圈里的新鲜事分享大牛。
点击下载

此问题还有 13 个回答,查看全部。
延伸阅读:
发生火灾后,住在高层有哪些可行的逃生措施?

住在高层,发生地震怎么办?怎么逃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