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流传很广的一些逃生口诀,比如“穿越浓烟口鼻捂”,是会有误导作用的。
这里有一个关键词,是“浓烟”。我们一般人想到浓烟的时候,可能第一反应是是呛鼻子。而在真实的火灾中,浓烟比火本身要厉害多了。
美国应急联邦署(FEMA)根据调研总结出火灾有几个最为致命的特点:高温、有毒、蔓延速度快以及视线被遮挡,浓烟占了其中三个。
浓烟层的温度可以达到700度甚至更高,而我们人的身体在150度时基本就不能动弹了,而且会失去意识;浓烟中还携带有毒气体,最主要的成分是一氧化碳,一氧化碳在空气中的浓度到达3%时,吸上几口就能致人死亡。在火灾中逝去的人中,有很多是在浓烟中窒息或中毒之后被烧死的。这些对于未经历过火灾的人来说,是很难体会到的。
我们来看两个案例:
“2015年6月25日郑州市西关虎屯小区底层电表箱起火,火灾共造成15人死亡,2人受伤。火场勘察发现,起火点在一楼,二楼没有明显的过火痕迹。但是除一人跑出楼道外,发现死者的死亡位置都是在楼梯间,而且这些死者多数是居住7楼的住户。”
“2015年1月,台州起有一起在电动车车棚发生的火灾中,迎着烟气向楼下冲,其中8人还没跑出居民楼就倒在途中,不幸遇难。”
这两个案例中有各共同特点是,浓烟往上,人往下走。逃生者都低估了浓烟的厉害。
所以,我们面对的是这样的浓烟,湿毛巾和捂口鼻能起到什么样的作用吗?湿毛巾作用非常有限,挡不住浓烟中的一氧化碳,也挡不住浓烟中的高温。如果湿毛巾能挡得住一氧化碳,就意味也隔绝了空气。
综上,浓烟是不能被随便“穿越”的。人暴露在浓烟中的时间越长就越危险。我们说“大火快逃”、“浓烟关门”这些基本原则,都是为了避开浓烟的锋芒。也正因为如此,在一些公共场合甚至在酒店房间里,大家能看到防毒面罩是一种非常重要的火灾防备工具。
在上述提到的2015年1月台州火灾案中,“四楼的杨女士发现火灾便叫醒丈夫,准备和女儿一起下楼逃生。女儿告诉父母楼道被烟气封锁时应该留在家里避险待援,不能下楼逃生。于是他们把门缝用衣服堵住。父亲几次想跳窗逃生,也被女儿阻止了,最后他们幸存下来了。”
在面临任何灾害和危险的时候,其实没有绝对正确的、能保证挽救生命的技能。首先还是需要了解灾害能伤害到我们的原因,在此基础上,我们才能根据不同的场景和不同的情形,灵活应变。
来源:知乎 www.zhihu.com
作者:陈晓霞
【知乎日报】千万用户的选择,做朋友圈里的新鲜事分享大牛。
点击下载
此问题还有 13 个回答,查看全部。
延伸阅读:
发生火灾后,住在高层有哪些可行的逃生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