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前如何做最后冲刺?

作为一名长年带高考班的培训机构老师,我下面主要回答你的前 2 个问题。

第一个问题我会从英语学科出发来解答,作为某知名培训机构的集团培训师,我会尽可能提供可操作的诚恳的建议,而不是打鸡血的、传奇的、励志的故事。

第二个问题我对目前已经存在的解答不是特别认同,所以我会结合我个人的思考和你谈谈我的看法,希望对你有些帮助。

后面 3 个问题已经有很多人解答了,大差不差,道理都是一样的,我就不再赘述了。


1. 想做最后的冲刺,该怎么做?

1.1 抓主要矛盾(aka. 学会放弃)

这个问题我相信不是我一个人提,但却非常重要。到了这个时候如果继续患得患失,那最后的结果就是毫无所得。那么,如何找出主要矛盾呢,基本有下面几个步骤——

  • 你的目标分数是多少
  • 要想达到目标分数,每个板块能错几题 / 扣几分(作文)
  • 你最近四次考试平均在每个板块中错几题 / 扣几分(作文)
  • 挑出差值最大的两、三个板块作为你最后一个月的重点

有几个主要事项——

  • 不建议把重点放在完形填空上,因为完形填空太综合了,很难短期提高
  • 如果 150 分的试卷你平均得分是 110 分左右及以下,那么你的主要矛盾是——词汇量低

1.2 单词问题的解决方案

我个人不建议最后 30 天背单词。由于单词记忆主要靠的是重复,而你现在只有 30 天的时间,不出意外的话很难达到足够的重复遍数,也就很难有效果。其次,你就算背了、也记住了(which 基本不可能),那么你也只是「认识」这些单词。

可这又有什么用呢?我在个人微信公众号「叶晓凯」里发表过一篇名为「再论背单词」的文章,里面我这么写过——

我知道这个单词的中文翻译是啥,但我不知道它的意思,所以我也不知道它到底传递的是什么信息,它的使用语境是怎样的,它会出现在什么样的地方,它表达的是作者的怎样的状态和情感?这些我都不知道,我只是「认得」它们。所以当我在阅读一篇文章的时候看到了这个单词,我只能根据中文翻译过来,至于是否理解,那就不一定了。我相信每个英语学习者都会碰到这么一个情况——很多句子你会翻译,但你还是不理解它在说什么。举个简单的例子,如果你仅仅「认得」我而不「了解」我,那么我对你而言没有任何意义。

我个人的建议是,背写作素材句

背素材句的同时,你也在复习高考单词,但你却知道了这个词怎么用,什么时候用,用来干嘛。并且如果运气够好,你还能在书面表达板块中套用这些句子。

总有同学听到我的这个建议以后问我说,最后一个月能背多少句子呢?

我一般都会问他们两个问题——

  • 如果一年前给你,你背吗?
  • 最后一个月,你又能背多少单词呢?

所以,与其纠结能背多少,不如从现在开始,赶紧背

1.3 刷题只能感动自己

关于刷题,我在公众上上写过一篇名为「执着于感动自己的低效勤奋者」 的文章讨论过这个问题,下面我引用一部分内容,希望你能理解。戳上面的链接可以帮助你更全面地理解刷题的局限。

解决问题的前提是发现问题,所以人要做体检。通过体检,我们能发现自己的身体存在哪些问题,再在医生的指导下,或吃药或调整饮食和作息,从而解决问题。「刷题」能否发现问题呢?理科科目或许可以通过草稿来发现。

这可能也解释了为什么英语差劲、理科却很优秀的同学最喜欢用刷题的方式来学英语,最后无疾而终。在我所授课的两个新东方校区附近,有两所合肥的顶级学校。每年都有很多这类同学嗷嗷待哺地找我要英语试卷做。自从开设了公众号,尤其是《英文外刊研读课程》之后,我又接触了很多抱有「通过做题备考」想法的大学生。

看着他们,我就想到了那几个字 —— 低效的勤奋者。

究其原因,他们根本没理解不同种类的科目的学习方法可以说大相径庭。很多人把英语和语文归为文科,我是不认同的。在我看来,学科应该分为三种,即理科,文科和语言学科。

理科或文科,无论是数学的平面几何、解析几何、函数和圆,物理的声、电、光、力和热也好、还是地理的地球运动、板块运动、水、天气系统和自然带也好,都是有「知识模块」的。

可是,英语和语文…

以阅读、完形为例,你确定你能通过做错的题目发现自己的问题?当然,如果你错的足够多,那么你的问题就是——英语差。

至于写作… 就更玄乎了。首先,它没有参考答案;其次,作文的判分是主观性的,除了极好和极差以外,大多数作文的得分在不同老师眼中都会有所偏差;第三,即便你确信你的得分是权威阅卷人给的,那么,你能分析出你的问题在哪儿吗?

在我看来,并不能。发现问题的前提是,知道问题的判断标准。而实际上,绝大多数学生对于写作的判断标准都不了解,甚至很多人认为只要措辞「高大上」就应该是高分。

在最后这一个月的时间里,你应该做的是正常做题,但一定要分析错题。语法题中,到底哪些错是你最容易忽视的;阅读理解中,到底哪些题型是你最抓不住解题要领的;完形填空中,你的错题原因到底是不认识单词为主,不知道近义词差异,还是没找到上下文提示。诸如此类的问题,你都必须通过分析错题才能解决。

我将在 5 月 7 日晚上 20:30 举办一场关于考前一个月语文复习方略的 Live。Live 的前半场,我会具体讲解英语学科各主要板块的题目分析、解题策略和备考建议,并且会提供专享的最后冲刺备考资料。后半场是答疑时间,如果你还有别的问题,届时可以提出来。

高考英语冲刺指导:题目分析 · 解题策略 · 备考建议


2. 怎样才能使自己充满动力,激发学习兴趣?

这部分我想跟你介绍两个概念,分别是耶克斯—多德森定律自我效能感

耶克斯—多德森定律

美国心理学家耶克斯 (Yerks) 和多德森 (Dodson) 通过对学习动机和学习效果的研究发现,动机和效果之间并不是线性关系,而是倒 U 型关系。也就是说,中等程度的动机水平最有利于学习效果的提高

并且,最佳的学习动机跟任务难度也有关系。任务较容易,最佳动机水平较高;任务难度中等,最佳动机水平也适中;任务越困难,最佳动机水平越低。高考应该算是较困难的任务,因此,如果你想获得最好的学习效果,那么你的学习动机水平应该低一些。其实说白了,就是你很早就学过的——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一言以蔽之,充满动力对你搞定一件高难度任务没有任何帮助,如果有,也是帮倒忙

这个时候你可能在想,那怎么办?难道我就这么「萎靡」地进行最后一个月的冲刺?

当然不是。

所以我要给你介绍第二个概念——自我效能感

自我效能感是心理学家 Albert Bandura 提出的概念,英文是 Self-Efficacy,Wikipedia 上的定义是 Self-efficacy is defined as a personal judgement of “how well one can execute courses of action required to deal with prospective situations”,也就是「人们对自身能否利用所拥有的技能去完成某项工作行为的自信程度」。

你不需要任何自我效能感就能开始行动,而一旦行动起来,自我效能感就会提升。当你发现你总能不费多少力气地完成目标,甚至常常能超额完成目标时,你最终将这些「任务」变成「习惯」的可能性将会大得令人发指。

你可能又在想,那要如何建立自我效能感?

答案就是,微习惯

我在微信公众号里还写过一篇名为「聊聊习惯养成这件事」的文章,详细地介绍了该如何通过微习惯切实提高自我效能感,并提高学习效果。


重点再强调一遍 ^_^

我将在 5 月 7 日晚上 20:30 举办一场关于考前一个月语文复习方略的 Live。Live 的前半场,我会具体讲解英语学科各主要板块的题目分析、解题策略和备考建议,并且会提供专享的最后冲刺备考资料。后半场是答疑时间,如果你还有别的问题,届时可以提出来。

高考英语冲刺指导:题目分析 · 解题策略 · 备考建议

来源:知乎 www.zhihu.com

作者:苏格拉无底

【知乎日报】千万用户的选择,做朋友圈里的新鲜事分享大牛。
点击下载

此问题还有 268 个回答,查看全部。
延伸阅读:
我们是不是过分重视了高考,反而给学生的压力更大?
高中生高考在即,压力怎么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