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迪是否称得上是和宝马、奔驰齐名的国际豪华品牌?

这是个有趣的问题, @Fazioli@鱼非鱼 两位分别分析了德国和美国对奥迪的偏好,或者叫偏见。有意思的是,两位的回答得到了不一样的结论。这再正常不过了。事实上,这个问题下的每一个观点都反映了同一件事——不同的消费者习惯、不同消费地区对品牌的观点都是存在差异的。是故对于不同的人来说,自然有不同的答案。

于是好奇心起,我也做了小采访,采访对象都算是懂车,这几位是:在福特工作的美国小哥:在印度车企工作过的印度小哥:发动机研究的专家伊朗博士后大哥。而在慕尼黑出差的好友 @杜嘉恩 还帮我采访了几位德国工业界朋友关于三者排序的看法。只能说都是个人观点,不具有地区的代表性,不过倒是可以看出观点的差异。

福特的美国小哥观点是——

奔驰是第一流的品牌,独一档。奥迪宝马之间就很难比较了。M3和S4都是我喜欢的车,可能我会选S4,因为我的气场比较搭奥迪。雷克萨斯虽然身边不少,但是印象并不深刻。

印度小哥认为——

奔驰最好。奥迪宝马都更加强调运动,适合年轻人。如果一定要排序的话,对比具体的车型更合适。

伊朗大哥的看法是这样的——

这个问题应该问富人才对,我实在是想不出。一定要让我排个序的话,在伊朗奔驰第一,宝马第二,奥迪排第三。

而德国人的观点与其他外国朋友比较起来,可能是最为特殊的了。毕竟德国之于豪华车就如瑞士之于钟表,所有德国以外的国家,都认为德国品牌第一,那么这几位慕尼黑人自己是怎么想呢——

三个品牌差不多同一档。奔驰更有政府和商务范儿,在十年前是高高在上,近些年设计的改进不再那么严肃,让大家好感度暴增。奥迪比较运动,年轻人喜欢开。而三者中,最喜欢的是宝马,因为它是巴伐利亚州的,我们南部人最爱。

撇开这几位对宝马的偏爱不提,他们的印象和 @Fazioli 得到的答案是一样的:在德国,三者同一档。

而在其他几位美国、印度和伊朗的受访者,都认为奔驰是独一档的。

而中国呢,好像大致有这样两种观点——

1. 奔驰排第一。宝马奥迪差不多。宝马高调张扬适合年轻人,奥迪低调中庸适合中年人。
2. 奔驰、宝马分别以豪华和运动著称,而奥迪定位在两者之间。科技、运动、内饰都不错,一言以蔽之,大概是均衡。

这样的观点好像和之前几国人民的说法有相似之处,却又不太一样:差别最大的地方就在于对奥迪的印象,尤其是“低调中庸”的印象和德国人眼中的“年轻人爱车”简直大相径庭。

这让我更好奇——这样的消费者偏好是怎么产生的呢?

如果仅仅罗列这些观点、抛出我的疑问,恐怕算不上一个合格的知乎回答。在这篇回答里,我想简单聊聊豪华汽车品牌的消费者偏好的研究,试图做一探讨:是什么决定了消费者眼中它们的排位。


从一个经典的研究案例谈起,摘自米德赛斯大学的一篇博士论文。这篇文章对比了上世纪末英国和泰国豪车市场消费,虽然过去了十多年,但结论却不过时,对今天的讨论很有启发(An Investigation into Consumer Behaviour towards the Purchase of New Luxury Cars in Two Culturally Distinct Countries:the UK and Thailand)。

简单来说,这个研究分析了两件事情,可以当做故事来讲讲:

  1. 为什么1993-1997年之间英国市场雷克萨斯 GS300SE的公务采购消费量大,宝马728私人消费量大?
  2. 为什么泰国人民更爱奔驰,英国人民更爱宝马?

首先,在当年的英国市场,雷克萨斯 GS300SE与宝马 728 这两辆车的保险费用是差不多的,而比较技术参数的话,雷克萨斯包括最大马力、加速时间、最高时速等等指标更优,且Lexus的价格反而更为便宜。因此如果看“功能性”(functional)的客观指标,雷克萨斯无疑是更胜一筹。对于B2B消费者(Business-to-business,车队、企业、政府)而言,同一级别的豪华轿车间“功能性”的收益更为重要,因此大部分的B2B消费者都在两者间选择了雷克萨斯 GS300。

而与之相反的是零售消费者(私人)的选择。尽管GS300的客观指标更强,零售的消费群体寻求的却不止这些。在功能性指标之外,宝马品牌所带来的“体验性”(experiential)和“符号性”(symbolic)的收益更为这一群体所看重。因此大部分私人消费者都选择了宝马 728。

简而言之,这两类需求虽然都位于豪华汽车品牌市场,但是仍可以显著地区分出“需求”(need)与“需要”(want)的区别。对于B2B消费群体来说,基础的需求满足的前提下,最佳性价比就是最好的选择;而对于私人消费群体来说,品牌间的差别却尤为重要。

而在论文对这一案例分析得到的结论之外,我们再做一层讨论:两类消费者不同的消费趋向所造成的这种市场格局,实际上又会反过来影响消费者的心理:豪华汽车品牌的潜在消费者,在车队型的豪车中,更多地看到的是Lexus,容易留下的印象是Lexus的功能性,Lexus品牌的个性被削弱;而与此同时,又会更多从私人消费选择BMW上,看到BMW的品牌个性。

这一结论先放在这里。

来看第二个问题,“为什么泰国人民更爱奔驰,英国人民更爱宝马?

先从消费者的角度来看看,选择一辆豪华汽车的决定背后,有哪些要素:

  1. 人生经验。豪华品牌的一个主流消费人群大多都曾经拥有至少一辆汽车,对于品牌有了直观的认知,对于驾驶有了基本的理解。他们在做出选择时,会更加趋于理性,通过自己的过往经历调整偏好。这一类经验包括了:在4S店的购买和售后服务经历;驾驶体验;以及个人社交环境。这也是为什么三十年前雷克萨斯问世时,一大波与丰田车共同经历风雨的忠实美国消费者,在步入成功后会选择雷克萨斯的缘故。
  2. 品牌印象。除了第一大类消费者,在今天的豪华品牌消费市场,还有另一部分是新兴的消费人群(包括家庭为孩子购买或年轻的成功者),豪华品牌的汽车就是他们的第一辆车。这时候,构成选择的原因,很多时候依赖于对品牌的印象,而不是经验。因而品牌往往通过具体化的品牌印象来形成共鸣,培育忠实的粉丝群体。
  3. 购买力。购买力和购买意愿不足,会让经常热衷于讨论豪车的群体不能实际产生消费。而购买力过高的群体,则可能连试驾都没有,就直接忽略普通豪华品牌的差异,去追求更高级的品牌如劳斯莱斯/宾利。

而将以上因素具体化为消费者考虑的变量,可以描述为:1 可靠性;2 质量;3 耐久性;4 安全性;5 保密性;6 性能;7 油耗;8 科技;9操控。以及 10 价值;11 造型;12 舒适度;13 声望;14 形象;15 视觉冲击力。前9个是客观的评价指标,而后6个则更偏向主观(Consumer Behavior)。

在上世纪末对比奔驰与宝马,宝马处于有着更强的性能与操控,可以说“功能性”更优秀的同时,还能够提供“体验性”,而且价格还比奔驰便宜。与此同时,与英国市场比较起来,泰国市场的消费能力更弱。但是,为什么奔驰却是在泰国更受欢迎的那个呢?

这是缘于,泰国的豪车消费人群更加看重的是品牌带来的声望和意喻的形象;而与此同时,泰国主要的豪车消费者集中于曼谷,曼谷作为国际都市拥堵非常,因此宝马所强调的“体验性”和胜出的客观参数几乎无法发挥。因此宝马与奔驰在泰国市场,客观指标的差异被抹平了。

那么接下来就是比拼“符号性”的时候了。“符号性”意味着用户可以被联想的社会阶层与社会地位(Consumer Behavior)。由于在泰国,皇室出行的座驾是奔驰轿车,而在英国,皇室与贵族的选择是劳斯莱斯。从这一层面,奔驰在泰国隐喻了荣耀、昂贵与可靠,和成功人士乃至上层阶级的形象画上了等号。因而,大部分泰国的豪车消费者选择奔驰就容易理解了。事实上,在20世纪末,泰国是在德国之外,全球豪车市场中奔驰市场份额最大的一个。

而在英国呢,英国的消费者们有着更大的空间和自由去探索动力和操控的乐趣,也就会在“符号性”之外,追求并认可宝马“体验性”的附加值,并能够把宝马的“功能性”优势发挥到实处。这意味着——英国和泰国的豪车消费者,就是两类人群,也正是因为如此,上世纪末宝马在英国要比在泰国更加成功。


讲完了这两个故事,回到我们最初的问题,奥迪,在中国的品牌印象是什么样呢?

早期的中国豪车消费市场,是与上世纪末的泰国有相似之处的,消费者注重的更多是豪车背后富裕阶层的“符号性”的意义,其他的指标都要次要得多。奥迪成为官车后,与低调中庸的中国主流文化相契合,受到了极大的认可,因此在中国市场的成长如鱼得水。而在这一时期,国外市场奥迪和宝马“体验性”的标签和其所强调的运动性,在中国并不能够被大部分消费者所理解。

然而,随着经济和汽车的发展,中国的豪车消费市场购买力提升的同时,消费者的趣味也在逐步提升。越来越多的“舶来品”丰富了原有的“符号”,驾驶、操控这些原本不为中国消费者所了解的汽车知识,也在逐渐成为开车与选车的衡量标准。与此同时,全球发达国家消费市场的设计年轻化也带动了品牌设计文化的革新,让中国市场的消费者的审美水准与日俱增。

在这样的情形下,十年前“官车”的标签,让大量消费者的印象还停留在奥迪的“功能性”,而对于奥迪品牌的个性,却知之甚少。这反而造成了对品牌的伤害。尤其是主要竞争对手,奔驰推出了全新的设计席卷全球的情况下,奥迪原本的优势更加岌岌可危。

因此对于奥迪来说,在今天的中国,如何在维持健康的品牌“符号”的同时,将“体验性”的品牌价值传达给消费者,就是一项最为主要的任务。而奥迪的市场营销专家们显然也是这么做的。在线上,早在数年前,奥迪就杀进微博、人人开设公众号和网友打成一片,在知乎的兴起后,奥迪也是最为出色的机构号之一。乃至于新兴的平台如抖音,都有奥迪的入驻。而在线下环节,奥迪也在尽力传递给潜在的消费者“年轻化精英”的品牌形象,郎朗、郝景芳等青年精英组成的精英汇,与线上账号一起,具体化了奥迪品牌。

说到这里,有的朋友可能会质疑,豪华品牌难道不应该是高高在上,让人仰望的吗?现如今,早已不再是这样单一的品牌印象能够取胜的时代了。太过于高高在上,反而会让购买力匹配的群体失去购买欲望,自认为无法驾驭;与此同时,单一的“符号性”也不再是豪车品牌消费者的需求。君不见,贵为阅兵专车的红旗,有几人问津?

最后,归到问题上来。我的结论是,奥迪在中国乃至全球,都处于奔驰和宝马的同一序列。在不同的消费市场,由于消费人群对品牌认知和需求的不同,三者的排序各有千秋。而不可否认的是,在大部分国家,奔驰始终是其中的头牌。

来源:知乎 www.zhihu.com

作者:姚昌晟

【知乎日报】千万用户的选择,做朋友圈里的新鲜事分享大牛。
点击下载

此问题还有 288 个回答,查看全部。
延伸阅读:
奥迪是否称得上是和宝马、奔驰齐名的国际豪华品牌?
为什么奔驰和宝马在中国的差距会越来越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