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 2019 年花滑世锦赛男单自由滑前五都是亚裔?

出现五位亚裔选手占据男单前五名这一结果是偶然中有必然,而必然中又有偶然。

先说说偶然,一些临场的因素,比如在短节目排名第二的Jason Brown在自由滑中崩盘,有实力进入前五的Kolyada本赛季完全不在状态。还有高于临场因素的偶然,比如俄罗斯尽管在其他三个项目中都出现了顶级选手,但在男单这一项目却有长时间未见的疲软。比如加拿大这一生产过大量非亚裔优秀花滑选手的国家在本赛季处于换血期,各个项目的表现都不尽如人意,而美国内部除了Jason之外,也没有顶级的非亚裔选手进入世锦赛等等。甚至反过来说,中国在男单这一项目出现了不管是奥运还是世锦赛成绩上国内的历史第一人金博洋也可以说是一个偶然的情况。

当然除此之外,我们还是要讨论一下必然的因素,我并不认为这与亚裔的身体天赋有太大关系。花滑是一个极其复杂的运动,并没有多少可以具象化,作为衡量选手天赋证据的身体素质。虽然我们知道弹跳力,比如跟腱的长度,比如平衡感或者核心力量对于花滑选手而言至关重要,但是这仅仅只是花滑当中非常小的一部分而已。像表现力,乐感这些更加抽象的因素在花滑之中同样是不可缺少且难以衡量的。即便是那些可以衡量的生理天赋,亚裔也明显不占上风,否则以弹跳力而言,那跳高与撑杆跳对于亚洲选手也就不会是一个弱势项目了。

那除此之外有哪些必然的因素呢?在这里,我着重讨论美国的亚裔选手。

第一,生理上最顶级的体育天赋不会选择花滑这一运动。我做过一些深入花滑选手,关于美国花滑的调查。在很多职业教练的眼里,花滑在美国式微的主要原因在于无法吸引进更多的参与者,因为在美国这一体育高度职业化的国家,孩子们有太多的选择了,而花滑相较于团队运动即是一个孤独的运动,很难满足于孩子在选择体育项目时的社交需求,也是一个前景(钱景)不怎么光明的运动,相较于广大身家成千上百万的四大体育联盟运动员,花滑选手除了最顶尖的几个人以外,收入情况也就能够勉强负担支出而已。单从利益的角度,很难想象一个生理天赋肉眼可见的孩子会为了赚钱选择花滑。撇开亚裔这个族群的特殊性,其他族裔留下来与亚裔在花滑场上竞争的天赋是生理天赋各自族裔内并不那么强的一个群体,从而增加了亚裔成功的可能性。

第二,亚裔社区有属于自己在花滑这一项目上的偶像。我们决不可忽视偶像对于孩子们的影响,尤其是在像花滑这样的小众运动以及亚裔这样的少数族裔之中。近年像羽生这样的偶像的出现,让我们产生了一种错觉,以为推动花滑这项运动前进的观众是贡献消费的大妈粉或者贡献流量的年轻粉丝,然而事实并非如此。真正会推动一项运动前进的粉丝,是那些会因为偶像力量而拾起一项运动,并有足够的时间打磨成为下一站天王,下一站天后的孩子们,以及会希望自己的孩子效仿偶像拾起这项运动的年轻父母们。从Kristi Yamaguchi到关颖珊,在亚裔群体中不管是日裔还是华裔都有自己长期以来可以效仿的偶像。另外在美国,相较于其他族裔相对分散的居住地,亚裔的居住地则相对集中,往往分布在像纽约,加州,夏威夷等少数几个州。这样一来一个当地出产的体育偶像的出现,对于这一个族群而言,有更大的归属感和取得私人联系的可能,也让父母更加希望自己的孩子沿着这些身边的偶像的道路前行,这无疑增加了亚裔参与花滑这一个运动的人口数量,从而量变产生质变,出产顶级的选手,比如陈楷雯与Yamaguchi就是来自同一个社区。相较之下,对于其他族裔,比如非裔,他们的偶像是乔丹,是詹姆斯,比如拉美裔,他们的偶像是那些顶级的棒球手,这同样让他们的孩子去选择其他的运动,而减少来到花滑这一运动的机会。反过来当偶像成名之后,对自己社区的回馈,比如指导当地的孩子,出席当地的一些活动也同样提高了该社区尤其是该族群的孩子们成功的机会,从而产生一个良性循环

第三,花滑与社会阶级的关系。我曾经与一位曾经是花滑选手,孩子也是花滑选手的家长做过交流。我想当然的以为他会因为自己与花滑的联系而鼓励自己的孩子参与花滑这项运动,但却得到了一个相反的答案。因为花滑对于家长而言,太耗钱,且耗时了,对于像他这样成长于花滑的家长这更不是什么秘密。耗钱不难理解,从冰鞋冰刀这些必须的装备,到受专业教练训练的费用,再到使用冰场的费用等等,这都不是一个低收入家庭所能够负担的。好的狙击手都是子弹喂出来的,好的将军都是拿士兵的命练出来的,对于任何运动员而言,在启蒙阶段的训练量直接关系着他们成功的概率,当你无法给一个士兵足够的子弹练习,他自然无法成为好的狙击手,对于年轻的花滑选手同样如此。而且花滑这一个项目是很难看到回头钱的,以如此大的投入,只为了一个兴趣爱好,更需要家庭的经济实力。相比于耗钱,耗时更是花滑的一个劝退机制。比如我上文提到的那一个家长,如果他的孩子选择足球,棒球,那么他只需要开车五分钟就能够把孩子送到附近的足球场或者棒球场。但他的孩子选择了花滑,因为冰场数量有限,他就得开车一小时,来回两小时的接送孩子。算上孩子一节四五十分钟的课程,他也不能回家,基本上一天三个小时就搭在这里了。只有有钱有闲的家庭才能够支持自己孩子的花滑梦想,相比之下个别亚裔族群比如华裔和日裔就是这样具有经济实力和阶级优势的例子了。

第四,花滑与性别性取向密切的关联性成为了一个对于男性选手的劝退机制。在美加,花滑因为其在北美大陆发展的历史缘故,被当做一项女性化的运动来推广。而很多参与花滑运动的男性也都默认为同性恋。在80年代末90年代初的艾滋危机时,因为多名男性花滑选手死于艾滋病,更加在局外者心中印证了男性花滑选手是同性恋这一刻板印象。而现在花滑适龄孩子们的父母就正好是经历过这一黑暗时代的历史见证者。对于男孩子而言,因为社交的同行压力,不愿意因此被朋友们取笑而不会选择花滑。对于家长而言,即便是那些花滑选手自己,因为不愿意自己的孩子走自己的老路,被同学朋友取笑,而不会引导男孩子成为一名花滑选手,更不用说那些与花滑本无关联的家长了。然而这些刻板印象影响最大的还是那些曾经经历过那一个对于同性恋极其不友善的时代的家长以及那些长久以来在美国生长,对美国这个国家的年轻人对于同性恋的嘲讽程度了如指掌的本土家长。相反这一刻板印象对于新移民的影响相对较少,因为这些新移民并非来自于一个将花滑与同性恋和女性化做关联的社会。我们可以看一看这些美国的年轻男性花滑选手的背景,陈巍(父母第一代中国移民),周知方(父母第一代中国移民),世青赛冠军樋渡知树(父母第一代日本移民),世青赛参赛者Camden Pulkinen(母亲第一代泰国移民)和Alexei Krasnozhon(俄国出生的第一代移民,父母俄国人)都至少有一个父母是在海外出生的第一代移民。

与其说是亚裔统治了美国男子花滑,不如说是移民子女因为并没有受到美国根深蒂固的性别观影响,而统治了美国的男子花滑。除了上述提到的几个人之外,如果翻开美国青年组的男选手名单,这样的移民之子,不管是亚裔还是东欧剧变之后来到美国的前苏联共和国的移民都不在少数。

综上所述,亚裔社区偶像所带来的影响力,在花滑这一项目要取得成功必须要具有的家庭财富与和经济阶级对应的空余时间,作为第一代移民或第二代移民父母受到美国传统的性别性取向观念影响较小这三点都是美国的亚裔选手能出头,并在国际上取得好成绩偶然之中的必然。

微信公众号:行走的彩蛋 (kukushkabear)

来源:知乎 www.zhihu.com

作者:Alkaid.K

【知乎日报】千万用户的选择,做朋友圈里的新鲜事分享大牛。
点击下载

此问题还有 4 个回答,查看全部。
延伸阅读:
如何评价2018年花滑世锦赛男单自由滑?
如何评价2019花样滑冰世锦赛男单自由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