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少数派报告》中,三个先知能够预测世界上的犯罪事件,帮助警察先下手为强。但这种模式相当于是让人们为尚未存在的罪行负责,这带来了道德上的争议。而且一旦系统出现误判,就会带来司法的灾难。
在电影的最后,汤姆克鲁斯饰演的男主证明了该系统存在误导警方的可能,并摧毁了建立在它之上的执法体系。电影的主题似乎是为了让人们思考“预判犯罪”理论的不可行性,但现实证明当预判犯罪的能力真的存在时,还是有很多人愿意去实现它的。
日本初创科技公司 Vaak 开发出了一款适用于零售店的人工智能软件,它可以分析监控摄像头拍摄的视频,观察店内顾客是否有坐立不安、精神紧张或其他令人起疑的举动,从而在扒手盗窃之前通知店员提起注意。
从彭博社提供的这一张照片可以看出,该软件会在监控视频的右下角列出以下信息:监控对象的预计年龄、行李物品、位置、时间、拿起了什么商品、可疑程度(黄色大字,百分比)、举动(左顾右盼、看摄像头、停留、拿起货物、装进包里)。
Vaak 创始人 Ryo Tanaka 在接受彭博社采访时称,这一产品的主要目的是为了预防盗窃。“如果店员可以主动走上前去,询问对方是否需要帮助,那盗窃行为可能就不会发生了。”
盗窃确实是零售行业一个比较头疼的问题。Tyco Retail Solutions 报告显示,入店行窃使全球零售业在 2017 年损失了大约 340 亿美元的销售额,这是该行业排名第一的折损来源。虽然它仅相当于整体营收的 2% 左右,但它对于以薄利润率著称的零售业来说也是很大的一笔钱。
Gartner 分析公司称,今年全球零售商预计将在新技术上投入 2000 亿美元,他们更愿意使用新技术满足消费者的需求,并提高利润率。
而且 Vaak 的产品使用门槛不高,它仅仅是一款人工智能软件,可以附加在零售店现有的监控系统上工作。“不管是美国还是英国,大部分零售店都装上了监控摄像头,”Gartner 零售分析师托马斯奥康纳说,“通过将摄像头与分析工具相关联,就可以进行更高效的实际分析。”
Vaak 不是唯一一家在做这种生意的公司。伦敦的 Third Eye 公司也在做非常类似的事情。
Third Eye 业务发展经理 Vera Merkatz 评论说,全球有大量零售店装上了监控摄像头,可供分析软件生长的土壤已经被铺就。“大部分摄像头基本是使用了几十年,仍未被充分利用的东西。”Vera Merkatz 说。
Vaak 成立于 2017 年,目前正在东京地区的几十家商店进行测试。该公司本月开始销售其入店检测软件的市场版本,并计划三年内在日本各地的 10 万家商店中销售。SoftBank Group 人工智能基金投资了该公司 5000 万日元(约合 45 万美元)。英国公司 Third Eye 则成立于 2016 年,在英国市场提供与 Vaak 类似的服务,并计划将业务扩展到欧洲。
对于零售商来说,Vaak 的服务似乎确实能帮助自己解决盗窃问题。但对于便利店的顾客来说,感觉就不太一样了。没有人希望自己在买东西时被监控分析,更不能接受自己因被怀疑为扒手而被店员“特殊关怀”。
所以,Vaak 和 Third Eye 的客户都要求它们不要透露自己对防盗系统的使用。但 Vaak 表示,日本的几家大型连锁店已经部署了这项技术。Tanaka 称,Vaak 已经与日本最大的公开交易便利店和药店连锁店会面谈论了部署事宜。
Vaak 和 Third Eye 运用 AI 预判犯罪的想法似乎很大胆,但从技术层面来说其实不算超前。
2017 年 7 月,阿里推出了“淘咖啡”快闪店,这是一家集合了餐饮和购物功能的无人零售店。阿里淘咖啡技术负责人多马表示,阿里的这套无人零售解决方案运用了“非配合人脸识别”技术,也就是说,在用户不配合看镜头的情况下,也能精准捕捉用户的生物特征,并进行匹配、计算。
具体来说,监控系统可以分析用户拿到某一样商品时的表情和肢体语言,帮助商家判断某款商品是否足够符合他们的心意;亦可通过捕捉消费者在店内的运动轨迹、在货架面前的停留时长,指导商家调整货品的陈列方式和店内的服务装置。
阿里当然没有谈到在店内防扒上的应用,但从技术角度来说二者是非常相近的。
更早的,有无人零售店的先锋亚马逊。Amazon Go 无人零售店可以在不给商品贴磁条的前提下,通过特殊的货架、镜头和分析软件来标记每个用户拿了什么,并感知人与货架之间的相对位置和货架上商品的移动。这个技术至今仍然比许多后来者要领先。
所以可以说,从技术角度来看,Vaak 的门槛并不高,但通过分析他人举动来做犯罪预判确实是一个有争议性的新话题——特别是在零售商秘密装载该软件,而消费者并不知情的情况下。未来也许需要从法律层面完善对这一技术的管理。
我们做了一个壁纸应用,给你的手机加点好奇心。去 App 商店搜 好奇怪 下载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