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Caffe/TF作者贾扬清跳槽,“回国”的硅谷大神们如今何在?

上周末,一条“AI 大神贾扬清离职 Facebook 跳槽阿里”的消息,在知乎、微信以及硅谷朋友们的票圈风传。

根据贾扬清发在自己 Facebook 账号上的帖文、其他前同事设置为私密的截图等等,一众媒体炮制出了这位 Facebook 高管离职的新闻。硅星人就此事联系贾扬清求证,目前尚未得到回复。

贾扬清的前同事倒是从侧面“证实”了他离职的传言。这位前同事透露3月8日可能是贾的 last day,未来贾可能会去阿里巴巴担任 VP,可能负责的方向包括阿里云或者 AI 研究。因为帖文为私密发布,这里就不放截图了。

贾扬清是深度学习领域两大高知名度项目 TensorFlow  Caffe(以及 Caffe2)的核心作者,被评价为“AI 大神”可以说是毫不为过的(尽管经常高调参与 AI 讨论的他,并不喜欢别人过誉自己。)

本科就读于清华大学的他后来去了 UC伯克利,在校攻读博士期间就创立并开源了 Caffe。这是一个面向拥有极快处理速度的深度学习框架,而且对移动端比较友好,因此备受欢迎,被微软、雅虎、英伟达、Adobe 等公司采用。

在读期间贾扬清就在 Google 实习,博士读完后也就回到了 Google 担任科学家,继续跟 Jeff Dean 等大神共同开发深度学习的下一个里程碑式项目:TensorFlow。

TF 相信不用过多介绍,很多朋友都耳熟能详了。它是一个高性能计算的开源框架库,适用于 GPU、CPU(以及后来的 TPU)等不同平台,也被 Google 自己的产品所广泛采用,一度是 GitHub 上星数最高的项目,目前也是星数最高的机器学习类项目。

走出伯克利校门不久,就有 Caffe、TF 两个明星项目的光环加持,无疑贾扬清已经成为 AI 领域最受关注的研究人才。然而在2016年,以“正常换工作”为由,他跳槽去了 Facebook。

在新公司里,贾扬清的 title 是 Director, Facebook AI,负责 AI Infrastructure 方面,为包括广告、Feed、搜索排名、计算机视觉、自然语言处理、混合现实等多项重要的产品或技术提供深度学习的基础架构支持。

在职期间,他开发的 Caffe2 移动端深度学习框架,将实时深度学习推理能力嵌入到了 Facebook.app、Instagram、WhatsApp 等公司旗下所有的手机应用当中。

彼时,深度学习库层出不穷,每一个背后都有不同的大公司在支持,颇有群雄割据的样子。他们分别为 TensorFlow (Google)、Caffe (Facebook)、CNTK(微软)、MXNet(亚马逊等)、PyTorch (Facebook) 等。如何让利用不同库开发出的技术彼此兼容,是贾扬清思考的问题。

于是他设计了一个名叫 ONNX 的深度学习模型互通格式,并吸纳了微软、亚马逊等公司作为盟友。

在领导 ONNX、Caffe2、PyTorch 的基础上,贾扬清又在2018年主导了 Caffe2 与 PyTorch 合并的项目。新的项目被命名为 PyTorch 1.0。

如果说在 Facebook 工作期间有什么值得遗憾的,ONNX 至今没能获得 Google/TF 的官方加盟可能是一条。目前对于 TF、CoreML 这两个 Google 主导的框架,ONNX 只提供非社区开发的“早期试用版转换器” (early-stage converter)。

Google AI 员工在2017年表示“团队没有人正在开发官方支持”:

Google AI 员工拒绝让 TF 官方支持 ONNX 的 PR:

夹在自己奋斗过的两家大公司之间,贾扬清的苦有谁能说。(另有一种说法,认为 ONNX 已经被 PyTorch 1.0 抛弃。)

坊间有多个不同版本的公司内斗传闻,此处无法求证就不再提及。

硅星人倒是觉得,最近 Facebook 股价较去年高点也已腰斩,皆因数据泄露被滥用,以及公司道德等事件备受舆论指责,并且也看不到公司有真诚悔改的迹象。为这样的公司继续开发 AI,或许少数员工会有罪恶感。

——当然,这都是瞎猜。如果大神真的离职,相信真实原因也只有本人、家人和密友知晓。外人大概会得到“还是正常换工作啊~”这样的答案……

无论贾扬清去了哪,我们都祝他在今后的科研上再创新绩,业务蒸蒸日上。

当年“回国”的硅谷大神,如今何在?

这里的“回国”只是个比喻。这些硅谷大神并不一定真的回去了北京、杭州、上海或深圳,而是跳槽了中国的公司。

也可以把范围扩大,从硅谷到美国。其实在过去几年的时间里,你会发现有很多美国学术界的科研精英,或科技公司的优秀研发/管理人才,都选择加入日新月异的中国科技发展浪潮。以下我们列举二三。

陆奇:曾是微软,乃至美国科技行业,地位最高的华裔高管之一。
陆奇:曾是微软,乃至美国科技行业,地位最高的华裔高管之一。

离开微软之前,陆奇担任微软全球执行副总裁,负责三大事业群之一的应用与服务集团 (ASG),管理 Office、Office 365、SharePoint、Exchange、Yammer、Skype、Lync、MSN、广告平台和必应搜索等多个产品,直接向 CEO 萨特亚·纳德拉汇报。

在微软联合创始人、前 CEO 史蒂夫·鲍尔默看来,陆奇“集资深专业技术知识、出色的领导能力和广泛的商业知识于一身,在业界是非常罕见的奇才。”

一次突如其来的自行车车祸,导致他腿部受伤。因伤离职三个月后,他突然出现在了百度的通气会上。CEO 李彦宏宣布,由陆奇担任百度集团总裁兼 COO。

尽管创立以来多次改变企业组织架构,百度官方对于使命的表述一如往常:让人们最平等便捷地获取信息,找到所求。同样没变的是企业文化,是为了业务增长的需要而游走在道德边缘的作风。

陆奇想要改变这一切,带着一种崭新的,绝大多数中国互联网公司未曾经历过的,修道士般的作风来到了百度。一年半后,他转任副董事长的虚职,并离开了百度。后来,包括搜索广告在内的百度核心产品又出现了多次道德丑闻。

目前,陆奇是硅谷著名创业投资机构 Y Combinator 的中国区 CEO。

参考阅读:陆奇“卸任”为何引发中国互联网人集体感伤?

张潼:先百度,后腾讯,国际级大数据&AI 专家“回国走一遭”。
张潼:先百度,后腾讯,国际级大数据&AI 专家“回国走一遭”。

本科就读于康奈尔大学数学系和计算机系,张潼在斯坦福大学计算机系获得硕士和博士学位,研究方向包括机器学习算法和理论、大数据的统计方法及其应用等。

他曾经担任美国新泽西州立大学教授、IBM研究院研究员、雅虎研究院主任研究员等职位,也是多个国际机器学习顶会成员,也为一些顶级机器学习期刊担任编委会成员。2013年,张潼加盟了在当时已经强者如林的百度 IDL,后担任百度研究院副院长和大数据实验室主任。

IDL 老人基本走光之际,身为百度杰出科学家和 CEO “少帅计划导师”的张潼,也离开了奋战多年的百度办公室,于2017年跳槽至腾讯,并一手创办了腾讯 AI Lab。

张潼在任期间,腾讯 AI Lab 获得了不少亮眼的成绩。比如颇为高调的“绝艺”和“绝悟” AI,前者在第 10 届 UEC 杯计算机围棋大赛中夺得冠军,后者在《王者荣耀》项目上击败了由职业联盟 KPL 选手组成的人类团队。

和许多大公司一样,腾讯对张潼管理的 AI Lab 的期待也是“一手前沿科研,一手反哺业务”。

然而,腾讯 AI Lab 在后者上做的并不好。一个最近的例子是:微信翻译这一请求量并不高的功能,至今只有中英互译采用了腾讯自研的神经机器翻译系统,其他功能仍依赖微软 Translator 等第三方解决方案;中英互译也漏洞不断尴尬频发,上周末一度将“you play basketball like Cai Xukun” 翻译成“你篮球打得真好”,导致微信团队只得暂时部分下线翻译功能。

张潼在2019年初正式离职——短短两年?或许腾讯给 AI Lab 设定的绩效考核在时间一项上出了问题。

他现在去了香港,像当初组建 AI Lab 那样,重新在香港科技大学组建一个机器学习组,招收硕士、博士生和博士后。

谷俊丽:她研发的自动驾驶技术,进入的真实车辆比任何同行都多。
谷俊丽:她研发的自动驾驶技术,进入的真实车辆比任何同行都多。

谷俊丽在几家知名美国公司工作多年,积累了大量的工程经验。

Google 实习期间,谷俊丽曾在 Google Fiber 工作,负责为这个光纤网络业务设计和开发高吞吐量的传输解码。后来她回到了北京,加入 AMD 担任主任工程师,领导深度神经网络组在大数据、机器学习方面进行开发,并且负责了 AMD 在异构计算方面的一部分研究。

2016年,全球第一电动车公司对谷俊丽发出了召唤。她回到了硅谷,组建了特斯拉机器学习团队,着手第二代 Autopilot 技术的开发。

尽管 Autopilot 2.0 在自动驾驶术语上只达到了 L2 辅助驾驶的水平,至少特斯拉绝大部分在售车型都已支持了这项技术(硬件支持,软件需解锁。)也就是说,谷俊丽领导的团队在“自动驾驶技术商用化”上已经领先其他同行。

特斯拉的车载信息娱乐系统十分前卫,但这家公司还称不上“具有软件基因”。谷俊丽带领着一个相当关键的团队,开发着对于一家车企的前途至关重要的软件技术,她本人的重要性却没有通过职级体现出来。

在特斯拉,谷俊丽有过的两个 title 分别是 Lead for Machine Learning 和 Senior Staff Engineer。和“高管”相比,更接近“高工”。

这一情况,或多或少导致了谷俊丽离职特斯拉,加盟中国电动汽车新锐小鹏担任自动驾驶研发副总裁,直接向公司 CEO 汇报。

在小鹏汽车,谷俊丽可以更加自豪地对外宣称,自己所负责的工作正是这家公司的核心命脉。在她设定的路线图中,公司将优先在量产车型中实现 L3,再逐渐扩大自动驾驶技术所能够适应的场景,实现 L4。她为小鹏选定硬件方案是摄像头+毫米波雷达。

但这条道路注定是艰辛的。和同时诞生的很多中国电动汽车初创企业类似,小鹏汽车也在过去几个月里遭遇了一些负面——在招人的过程中,遇到了从苹果自动驾驶团队离职却涉嫌夹带机密资料的中国籍工程师。

怎么讲,希望作为小鹏自动驾驶 VP 的谷俊丽,还是能对技术团队人才把好关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