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来自史军的微信个人公众号“植物人史军”,未经许可不得进行商业转载
“高高的树上结槟榔,谁先爬上,谁先尝”,这首《采槟榔》大家一定有印象,而加上某些特殊的产业,槟榔也蒙上了神秘的面纱,总是会让人有尝试的冲动。那人们为啥要嚼这种奇怪的果子呢?
所谓近水楼台先得月,国人嚼槟榔的历史非常悠久。在东汉杨孚的《异物志》中就有这样的记载,“槟榔,若笋竹生竿,种之精硬,引茎直上,不生枝叶,其状若柱……因坼裂,出若黍穗,无花而为实,大如桃李……以扶留藤古贲灰并食,下气及宿食,去虫消谷。”目前来看,这是关于槟榔的最早的记载了。
这段描述大致描述了槟榔的模样,高高的竹竿一样的身材。成串果实的个头像李子。这些特征都表明槟榔是棕榈一家的植物。另外,这段话还表明槟榔是用作药品的。在晋代陶弘景的《名医别录》,唐代刘恂的《岭表录异》,明代李时珍的《本草纲目》中,都有对槟榔药用价值的记述,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人们甚至认为这种果实能够驱除中国南方的“瘴气”,因而与“益智仁、砂仁、巴戟天”并列为四大南药。
到宋朝之后,槟榔的用途开始有了转变。它们不单单是简单的药品,更多情况下扮演了嗜好品的角色。大家是为了愉悦来嚼槟榔,特别是在海南以及广东等岭南地区,并且这种习惯一直延续了下来,并且一度成为王公贵族的休闲方式。直到鸦片和烟草传入我国之后,槟榔才慢慢从嗜好品之王的神坛上走下来。当然,今天我们很多地方仍旧保持着咀嚼槟榔的习惯,只是嚼的对象不尽相同而已。
槟榔中含有多种生物碱,比如槟榔碱,次槟榔碱是其中最主要的成分。这些物质和其他生物碱一样都会对人体机能产生影响。其中,槟榔碱可以刺激内源性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的分泌,结果是脑垂体释放更多的促肾上腺皮质激素,之后让肾上腺产生更多的肾上腺皮质激素。简单来说就是,在人体内产生了兴奋过程——血压升高,心跳加快,也就出现像喝酒一样的状态。
当然了,槟榔的药性还不止于此。槟榔碱确实对绦虫,蠕虫有一定的杀灭作用,只是,在注意饮食卫生的今天,感染此类寄生虫已经是比较稀罕的事情了。也就不用劳驾槟榔出马了。除了对抗寄生虫,槟榔碱还能刺激平滑肌的蠕动,所以古籍医书上记载的槟榔“消食”也是有道理的。
吃槟榔致癌已经不是什么新鲜事儿了,也绝非危言耸听。通过长期的跟踪调查,科研人员发现,在巴布亚新几内亚,有接近60%的居民都喜欢嚼槟榔,而该国的口腔癌发病率位居世界第二。我国台湾也有嚼槟榔的传统,当地每10万男性居民中就有27.4例口腔癌患者。
致癌的原因主要原因是,槟榔碱可以刺激我们的口腔黏膜细胞,促使上皮细胞在短时间内凋亡。同时,槟榔碱还能让细胞外的胶原蛋白意外地沉积填充下来,并且还能阻止人体清除这些多余的蛋白质。另外,槟榔粗糙的纤维很容易刺伤口腔黏膜,也容易引发细胞的不正常增生。从而引起癌变。槟榔虽能让人脸红心跳,为了健康还是要适可而止。